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在昨天(9/19)頒獎了,很可惜不像去年有植物類的獎項,不過有一個獎也算根植物扯上關係,就是媽媽吃大蒜,寶寶會喝到「蒜味乳汁」...結果寶寶更愛喝!
早在 1991 年,美國科學家就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請哺乳媽媽吞下一顆大蒜膠囊。結果發現,兩個小時後,她們的母乳就帶有明顯的大蒜味。更有趣的是,嬰兒不但沒有抗拒,還吸得更久,好像在探索新奇的味道。
研究是怎麼做的呢?首先,研究團隊找了8 位正在哺乳的健康母親。
他們讓母親在控制飲食的情況下,額外吃下一顆含 1.5 公克大蒜粉的膠囊。
然後,由11名訓練過的嗅覺評審小組(男女比率5:6)評分母乳氣味。他們發現,在吃過大蒜以後兩小時,在母乳中開始可以聞到大蒜的味道;這證明,食物中的揮發性成分可進入乳汁。大蒜的味道持續大約兩小時。
然後,他們在餵奶時觀察嬰兒的吸吮次數、持續時間、表情。
同時也請母親回報:母乳本身氣味或嬰兒反應的改變。
他們發現,嬰兒在母乳帶有大蒜味時,吸吮次數更多、餵奶時間更長。與控制組比較,大蒜組的嬰兒每分鐘吸吮次數增加50%、攝取量增加10-15%。
研究團隊還觀察到,嬰兒並未出現排斥,反而顯示某種程度的「興奮」或「好奇」。
不過,多數母親並未意識到自己的乳汁氣味有所不同。
這個研究告訴我們,母親的飲食會改變母乳風味。母乳並不像想像中那麼「中性」,而是會帶有飲食痕跡。
當然,這可能會成為嬰兒在斷奶前,透過母乳「預習」家庭飲食風味的途徑,有助於接受多樣化食物。
這個研究後來在2025年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小兒科獎),因為它讓人會心一笑,卻又揭示了一個重要真相──媽媽吃什麼,母乳裡面就會有什麼。
但有些成分不只是「味道」,而是會影響寶寶的身體。例如咖啡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咖啡因分子很小,可以直接進入乳汁,而新生兒代謝咖啡因的能力很差,血液裡的咖啡因會停留很久。結果就是,媽媽喝了一杯咖啡,寶寶可能整晚「超嗨不睡」。
我一位朋友的女兒就是這樣,懷孕、坐月子時不敢碰咖啡,但恢復後很快又開始喝。結果有一天,我聽到我的朋友跟女兒抱怨說:「孫女怎麼一直不睡?都是你偷喝咖啡害的!」這可不是迷信,而是有生理學根據。
因此,哺乳媽媽在飲食與用藥上,確實要比平常更謹慎。大部分食物不用過度擔心,但咖啡、酒精與藥物,最好詢問醫師或藥師,以免影響寶寶健康。
總而言之,母乳就像是一條看不見的橋,把媽媽的飲食與生活經驗傳遞給寶寶。
有時候是味道上的探索,有時候卻是藥理上的衝擊。
這既是母乳的奇妙之處,也是提醒我們的責任──媽媽不是一個人吃飯,而是和寶寶一起「共享」這一口味道。

圖片取自《後宮甄嬛傳》
其實在讀這篇論文時,我想起家喻戶曉、春節必播的《後宮甄嬛傳》裡,就有這麼一段:沈眉莊死後留下的女兒體弱多病,不肯吃藥,宮裡的人便讓乳母先吃藥,再把藥透過乳汁「帶給」孩子。究竟古代的人知不知道可以這樣做無法確定,但是從這篇論文我麼可以知道,這樣做在醫學上也有依據──許多藥物的成分確實可以進入母乳。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樣吃藥,劑量可能不足以達到治療效果,有時甚至會造成風險。所以,如果可以的話,還是盡量讓孩子自己吃藥吧...
參考文獻:
Mennella JA, Beauchamp GK. Maternal diet alters the sensory qualities of human milk and the nursling's behavior. Pediatrics. 1991 Oct;88(4):737-44. PMID: 1896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