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林燃(創作小說家)、莫絳珠、築夢人所共創的《躺贏人生》系列正如火如荼地連載著。
@《躺贏人生》--東宮劇~心有所感 | 芙璐夢的小窩 (vocus.cc)
@敬請期待-8/10(六)躺贏人生第三季之【美人心願】|方格子 vocus
@推播|〔短篇小說〕躺贏人生第三部曲美人心願-謝道韞篇|方格子 vocus
反正,我已置好板凳,等著文章的貼出。
日更,有時真的是一件挺讓人傷腦筋的事。
特別是我在格子這開了這麼多不同的【房間主題】,文章內容又多又雜。
在莫絳珠的@躺贏三:美人心願|蔡文姬(1) | 小莫評劇 & 小莫書房 (vocus.cc)文章中有提到「焦尾」古琴。於是,我就在底下留言:
是古代四大名琴(號鐘、繞梁、綠綺、焦尾)之一的焦尾琴耶!
接著,就開啟一長串的回文模式。
格友築夢人回覆:在她的著作中,也有提到「綠綺」這把古琴。
莫絳珠的這段回應:以後主題要不要來個四大名琴、四大名駒,四大名捕?,倒是給了我一個寫作的方向和想法。
因此,就產生了這樣的系列文,姑且就命名為「四大系列之◯◯◯◯」。
首篇,當然是要以「四大名琴」做為開場的主題。
清朝查為仁寫過一首無題詩,詩曰:「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而今七事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
查為仁是何許人也?
查為仁,字心谷,號蓮坡,又號蓮坡居士。天津人,祖籍浙江海寧。他的父親是查日乾,鹽商。還有個弟弟,查為禮。
查為仁生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五十年(1711年)鄉試第一,以主試者趙申樓被訐,獲罪下獄,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出獄。雍正元年(1723年),其父曾建查氏園林別墅水西莊。查為仁於此廣置圖書金石鼎彝,結納國內著名文人、學者。常與談汝龍、朝琦、方龍眠、杭世駿、江沆、厲鶚等著名文學家、經學家、詩壇領袖等都曾寓居水西莊,或吟詩作賦,或揮毫書畫,或埋頭經史,或著書立說,或鑑賞金石、書畫、圖籍,產生了大量詩詞、文章、書法、繪畫作品,使天津古代文學藝術事業以水西莊為中心進入了極盛時期。其文人之盛,與揚州馬氏玲瓏山館、杭州趙氏小山堂南北並稱,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文化勝地。編著和輯刊有《賞菊倡和詩》、《花影庵雜記》、《擬樂府補題》、《沽上題襟集》、《昨非齋草》、《蔗糖未定稿》,與厲鶚合撰有《絕妙好詞箋》被收入《四庫全書》。著有《庶塘未定稿》9卷、《外集》8卷、《蓮坡詩話》,為愛妻金至雲病逝故時念妻而作的《悼亡姬》已亡失,反而是佟宏小妾趙豔雪《和查為仁悼亡詩》兩句:「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流傳至今。
現今社會,「柴米油鹽醬醋茶」指的是基本物質條件的滿足,「書畫琴棋詩酒花」則是精神層面的提升。
「琴棋書畫」起源於文獻所稱的三皇五帝時期,稱「雅人四好」;而「詩酒花」則是唐宋後期才慢慢興起。加上「茶」,就是詩人騷客稱的「文人八大雅」。
琴棋書畫,是指古琴、圍棋(註)、書法、繪畫,合稱「四藝」,是東亞儒家文化圈傳統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門藝術。
圍棋為策略性二人棋類遊戲,使用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棋子進行對弈。圍棋起源於中國古代。推測起源時間為大約公元前6世紀。傳說堯的兒子丹朱頑劣,堯發明圍棋以教育丹朱,陶冶其性情。圍棋的最早可靠記載見於春秋時期的《左傳》。戰國時期的弈秋是見於史籍的第一位棋手。
有種說法是:1955年出版的《古錦圖案集》收錄一幅唐宋之間的蘇州宋錦,主題為琴棋書畫的棋盤是一張八乘八的黑白棋盤,頗如西洋棋棋盤,因此推論四藝的棋在唐宋是指中國象棋。但是,該幅織錦其實是近代生產的七彩重錦「琴棋書畫錦」,構圖為主花八瓣如意與和十四瓣如意均勻橫向間隔排列,再各嵌一物,即琴、棋、書、畫、定勝、明珠、太極、如意,棋盤採用西洋棋,並非唐宋古物圖案。學者指出中國古代並無黑白棋格,該圖是受西洋棋傳入而放於織品的近代之物。
早在唐朝人張彥遠所編的《法書要錄》,就將「琴棋書畫」並稱。而「四藝」的概念則出現相對較晚;據考證,已知最早將琴棋書畫合稱為「四藝」的書面記載,是明末清初的李漁所寫的《閒情偶寄》一書。
古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中國最早的「撥弦樂器」。在古時文人心中視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遠,高山流水知音流傳至今。也稱「七弦琴」。
在東亞部份地區的齊特琴、朝鮮半島的玄琴、日本的和琴等也都屬「撥弦樂器」。當地的表演者,會用這些類弦樂器代替古琴的演奏。
古琴的製作歷史悠久,許多歷史上的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有美妙的琴名與神奇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是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這四張琴被人們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琴」。
號鍾此琴音之宏亮,猶如鐘聲激盪,號角長鳴,令人震耳欲聾,故名。
相傳,古代琴家伯牙曾彈奏過「號鍾」琴。
伯牙,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伯氏,又作伯雅,琴師,善彈七弦琴,因彈奏〈高山流水〉與鍾子期互為的知音故事而聞名於世,見於《列子·湯問》篇和《呂氏春秋·本味》。《荀子·勸學》中則有「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的記載。據《琴操》和《琴史》等書記載,伯牙曾向成連先生學琴,因而創作琴曲〈水仙操〉。
〈高山流水〉為古琴曲,相傳為伯牙所作,在唐代分成〈高山〉及〈流水〉兩曲,流傳廣泛,現存琴譜中各有數十個版本。
明朝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附會其「姓俞,名瑞,字伯牙」,為晉國上大夫,原籍楚國郢都。後人多採用此說。
但實際上,「伯」源於「嬴」姓,出自夏王朝初年東夷族伯益,屬於以先祖名為氏。據史籍《風俗通》記載:伯氏出自「嬴」姓,伯益之後。因此,「伯」這個氏,在春秋時期是很常見的姓。
後來,「號鍾」傳到齊國君主齊桓公的手中。齊恆公通曉音律,收藏了許多名琴,尤其珍愛這個「號鍾」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樂,自己則奏「號鍾」與之呼應。牛角聲聲,歌聲淒切,「號鍾」則奏出悲涼的旋律,使兩旁的侍者個個感動得淚流滿面。
繞梁琴以「繞梁」命名,足見此琴音色之特點,必然是餘音不斷。
有句成語「餘音繞梁」,其典故是出自《列子》書中記載著一則故事:相傳從前韓國有個女子韓娥,擁有一副好歌喉。有一次,她要前往齊國,抵達齊國城門雍門時,因為旅費用盡,於是賣唱以賺取食物。她的歌聲極為優美動人,即使在她離去以後,人們都覺得歌聲依然繚繞在城門的梁柱之間,持續了三日都沒斷絕,就好像韓娥還未離去。《列子》文中是以「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來形容韓娥歌聲的延綿不絕。後來,被用來形容歌聲或音樂美妙感人,餘味不絕。
不過,「梁」通「樑」,古時是指用來支撐屋頂的橫木。
琴也是木頭做的,可能或多或少是有些關聯的吧!
據說,「繞梁」是一位叫華元的人獻給楚莊王的禮物,其製作年代不詳。
楚莊王自從得到「繞梁」以後,整天彈琴作樂,陶醉在琴樂之中。有一次,他竟然連續七天不上朝,把國家大事都拋在腦後。王妃樊姬異常焦慮,規勸楚莊王說:「君王,您過於沉淪在音樂中了!過去,夏桀酷愛『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殺身之禍;紂王誤聽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現在,君王如此喜愛「繞梁」之琴,七日不臨朝,難道也願意喪失國家和性命嗎?」楚莊王聞言警醒,但又無法抗拒「繞梁」的誘惑,於是命人用鐵如意將琴碎為數段。從此,名琴「繞梁」絕響了。
綠綺「綠綺」是一張傳世名琴,琴內有銘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結合的精華。
據傳,「綠綺」通體黑色,隱隱泛著幽綠,有如綠色藤蔓纏繞於古木之上,因而有此名。原為梁王所藏。
有一天,梁王想請名滿天下的「賦聖」司馬相如作賦。後司馬相如為梁王作《如玉賦》,梁王便以「綠綺」贈之。
司馬相如得到「綠綺」,如獲珍寶。精湛的琴藝配上「綠綺」絕妙的音色,使「綠綺」琴名噪一時。後來,「綠綺」就成了古琴的別稱。
司馬相如還靠著「綠綺」追到了美嬌娘。
話說,有一回,司馬相如訪友,卓王孫慕名設宴款待。酒興正濃時,眾人請司馬相如彈操一曲。相如早就聽說卓王孫的女兒文君,才華出眾,精通琴藝,而且對他極為仰慕。司馬相如就彈起琴歌《鳳求凰》。文君聽琴後,理解了琴曲的含意,與司馬相如締結良緣。司馬相如以琴求偶,被傳為千古佳話。
「綠綺」成了司馬相如的「把妹專用神器」。
或許,正如莫絳珠所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謎之音:哇,原來這成語是這樣用的😆😆😆
李白有詩云:『蜀僧抱綠綺。』
焦尾蔡邕所製,因其琴尾留有焦痕而取名。
蔡邕,東漢著名文學家,有相當高的音樂造詣。
「焦尾」是蔡邕在「亡命江海、遠跡吳會」時,於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他依據木頭的長短、形狀,製成的一張七弦琴,果然聲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為「焦尾」。「焦尾」以悅耳的音色和特有的製法聞名四海。
漢末,蔡邕遭殺害後,「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內庫之中。300多年後,齊明帝在位時,為了欣賞古琴高手王促雄的超人琴藝,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琴,給王仲雄演奏。王仲雄連續彈奏了五日,並即興創作了《懊惱曲》獻給明帝。到了明朝,崑山人王逢年還收藏著蔡邕製造的「焦尾」琴。
蔡邕有一女,名為蔡琰,也就是蔡文姬。她博學有才,通音律,據稱能用聽力迅速判斷古琴的第幾根琴絃斷掉。《三字經》中提到:「蔡文姬,能辨琴。」
是建安時期的女詩人。初嫁衛仲道,後丈夫過世,蔡琰未育子女。於東漢興平二年(195年)被南下的匈奴擄掠,為南匈奴左賢王所愛,後誕下二子,在匈奴一共住了十二年。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因在發跡前已和蔡琰的父親蔡邕相熟,對蔡邕無嗣感到難過,相當同情蔡琰的遭遇,遣使以重金玉璧將蔡琰贖回,並安排其再嫁同鄉陳留董祀,「文姬歸漢」亦成為中國有名的故事。
※圖、文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