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佛洛姆
譯者:梁永安
內容:
這是一本佛洛姆談論愛的書籍,內容有別於以往我們對愛的體認,拉高了我們以為愛的高度,但卻也使得愛重新回到我們之中。
愛不是「獲取」,而是給予;愛不是技巧,而是態度;愛不在他人那,而是一種可以也需要練習的藝術。
為什麼我們需要愛 ?
佛洛姆認為,每個時代雖然展現的形式不同,也有不同的文化樣貌,但都在回應與找尋一個基本的問題:「如何克服分離感 ? 」我們從出身就面臨與母親的分離,之後會持續體驗種種分離感帶來的焦慮與不安全,我們則不斷透過不同的方式,渴望回到合一中。
有的時代透過性愛、狂歡、酗酒、毒品,也有跟隨大眾,將自我繫於國家或民族等,而這些克服的方式,某些在古代仍有用處,例如狂歡的祭典,因為是被認同的儀式,但到了現在,則反而加劇了空虛,當我們知識越來越多,我們就離自然更遠,對於想要合一的渴望也就更高。
而在不同的方式中,「愛」便可以說是合一最完整的形式,但可能也是最困難跟挑戰的形式。
書的一開始,佛洛姆就提到了幾種習以為常對愛的誤解,也正是這些誤解,使我們愛的能力變得如此匱乏。
提出對於愛的誤解後,佛洛姆進一步提到他所認為的愛,佛洛姆先是認為愛應該是給予、是能力、是藝術,並進一步提到認為愛的元素有四項,包括
將愛形容得如此嚴肅,帶往如此不同這時代自由戀愛輕盈的特質後,佛洛姆進一步形容愛的本質,更是讓人震驚,佛洛姆認為 : 「愛是不具排他性的,如果你愛一個人,你就會愛所有人、愛所有生命,反過來說,你只有愛所有生命,你才有能力去愛一個人。」
這完全顛覆我們被灌輸的愛的觀點,佛洛姆認為,愛一個人,應該是愛她的靈魂深處,而不是愛會改變的外在,但在本質上,人的靈魂本質是一樣的,甚至跟其他生命的本質也是一樣的,因此,愛一個人,就會自然的愛整個世界,當然你會選擇一個伴侶成為你人生旅途的夥伴,佛洛姆並不鼓勵劈腿、或是到處求歡,他認為那也是一種逃避愛的方式,你會有固定的伴侶,但你不是因為他而圓滿,反而相反,佛洛姆認為,所謂去愛人,是帶著自己的完整性去愛一個人,成熟的愛不是「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而是「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你不是因為愛她,所以應該不對其他人展現愛,而是,我因為愛你,我才真正的體驗到對生命的愛。
對於這個時代,佛洛姆也提出了一些從社會角度思考的觀點,佛洛姆認為:「資本主義的愛跟真正的愛是格格不入的」,佛洛姆認為,要能愛就要能「專注」、能維持「紀律」、「耐心」,且要「無上的關心」,並認為愛是一種態度、一種主動的意志,愛不會在交往或結婚那天結束,而是一直持續的過程,愛不是沒有衝突,而是需要真正內在核心深處而來的衝突,如此的衝突不會破懷,而會淨化,這些種種觀點,都跟資本主義將人們的價值商品化、要求大家不能停留、持續前進、持續運轉、消費的觀點相反。
最後,佛洛姆寫下了一段話 : 「愛是沒有目的,這也是為甚麼在今日愛會那麼稀罕,沒有目的的愛,其中唯一重要的是愛的行為本身。在這一類愛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是『存在』,而不是『消費』」。
心得 :
讀完佛洛姆關於愛的想法,著實非常震撼,但也覺得熟悉,感覺一部分的自己早在看到佛洛姆的文字之前,就已經認同這樣的想法以及觀點了。這本書,我覺得給了我,或許也給了我所身處的這個時代,一份珍貴的禮物,或許就在大家在看似自由戀愛、性開放的風氣下,卻變得越來越冷漠、隔離時,會在佛洛姆的書中,找到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