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課後輔導:讓《愛的藝術》喚起所愛之人的創造力與生命力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畢業》提到了美國心理學家、哲學家埃里希·弗洛姆的《愛的藝術》,聽到惠珍講這本書時,我有一種“啊!這個考點我會!”的欣喜~

 

因為我很喜歡這本書,和惠珍一樣,“我真的想大力推薦給你們”,想著正好可以作為延伸閱讀,給大家做一次特別的“課後輔導”,就當是《畢業》系列劇評的番外篇吧~

 

raw-image


先從惠珍在課上講的那句話開始,我找到了書中對應的段落(劃線部分是引文。可能是翻譯版本不同,和臺詞略有出入)——

 

一切有能力愛別人的人必定也愛自己。原則上愛自己和愛別人是不可分的。真正的愛是內在創造力的表現,包括關懷、尊重、責任心和瞭解諸因素。愛不是一種消極的衝動情緒,而是積極追求被愛人的發展和幸福,這種追求的基礎是人的愛的能力。


這一段倒過來看也可以,重點是“愛的能力”,因為是基礎,有這個能力,才能談愛人愛己。作者把愛的能力和創造力、生命力直接關聯起來。他認為愛首先是“給”,而不是“得”。


raw-image


有創造性的人對“給”的理解完全不同,他們認為“給”是力量的最高表現,恰恰是通過“給”,我才能體驗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體驗到生命力的昇華使我充滿了歡樂,我感覺到自己生氣勃勃,因而欣喜萬分。“給”比“得”帶來更多的愉快,這不是因為“給”是一種犧牲,而是因為通過“給”表現了我的生命力。

 

這也許和我們現在社會對愛情關係中“付出和回報成正比的願望”多少有些相悖,甚至可以說這個觀點完全了否定在愛中可以要求“收支平衡”

 

他應該同別人分享他的歡樂、興趣、理解力、知識、幽默和悲傷——簡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東西。通過他的給,他豐富了他人,同時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時,他也提高了對方的生命感。他給並不是為了得,但是通過他的給,不可避免地會在對方身上喚起某種有生命力的東西······沒有生命力就是沒有創造愛情的能力。

 

一個人把他身上有生命力的東西給予別人,這種“給”會喚起另一個人的生命力,正如惠珍教會俊浩“閱讀”的方法,她就是把她的生命力(理解與知識)給俊浩,喚起了俊浩對閱讀的興趣、對教育的興趣,正是這些“給”,這些生命力的傳遞和喚醒的時刻,產生了愛。

 

raw-image


馬克思說:“如果你以人就是人以及人同世界的關係是一種充滿人性的關係為先決條件,那麼你只能用愛去換愛,用信任去換取信任。如果你想欣賞藝術,你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如果你想對他人施加影響,你必須是一個能促進和鼓舞他人的人。你同人及自然的每一種關係必須是你真正個人生活的一種特定的、符合你的意志物件的表現。如果你在愛別人,但卻沒有喚起他人的愛,也就是你的愛作為一種愛情不能使對方產生愛情,如果作為一個正在愛的人你不能把自己變成一個被人愛的人,那麼你的愛情是軟弱無力的,是一種不幸。”

 

以愛換愛、以信任換信任,也是以真心換真心。這個前提是你有獨立的人格

 

你的愛不依附於他人的愛,以愛換愛目的不是在於獲得他人的愛,而是發揮主觀能動性,一種由你內在自發地創造,只有這樣才能喚起他人的愛,反過來你也就會成為被愛者。

 

raw-image


顯然惠珍和俊浩都有著成熟且獨立的人格,從“閱讀”開始的教育初心,到想要為時宇“摘星星摘月亮”的教育目標,可以看到他們是高度認可彼此人格的。

 

基於人格上的高度認同,不僅能夠喚起彼此的愛,更讓這種愛超越世俗小我的情愛,成為真正的愛情。

 

愛情的積極性除了有給的要素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是所有愛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關心、責任心、尊重和認識。

 

其中尊重我想要特別拎出來,因為我感覺在當今時代的愛情關係中,關心、責任心、認識,算是比較容易能判斷的,對戀人關不關心、負不負責,認識和瞭解程度都大概可以透過時間和事件去確認,而尊重卻是時常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嚴重缺席的。

 

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對方能成長和發展自己,因此尊重絕無剝削之意。我希望一個、被我愛的人應該以他自己的方式和為了自己去成長、發展,而不是服務於我。如果我愛他人,我應該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我能把他當作使用的對象。


raw-image


簡單講就是,不要試圖改變對方!即使覺得是為對方好,也不要試圖改變對方。如果你不能全盤接受對方原本的樣子,就乾脆不要交往,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

 

想到另一部韓劇的例子,《我的解放日誌》中廉美貞對具氏說的“推仰”,劇中解釋是無條件的應援。按照《愛的藝術》的觀點其實可以說,推仰、無條件的應援,就是以書中強調的尊重為基礎的

 

在尊重對方原本面貌、成長路徑,不想著去改變對方的基礎上支持,添加一些推崇敬仰的成分。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才有可能發展出成熟的愛

 

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這裡是不是馬上想到了俊浩對惠珍說的“我需要你”~~還有惠珍說:“看來我很喜歡你說你需要我的那句話。”

 

raw-image


愛情只能產生於這樣兩個人中間,這兩個人都從他們生存的圈子裡跳出來並互相結合,同時他們每個人都又能脫離自我中心去體驗自己。只有這種“中心體驗”才是人的現實,才是生活,才是愛情的基礎。這樣體驗到的愛情是不斷地挑戰,這種愛情不是避風港,而是一種共同的努力、成長和勞動。如果兩個人能從自己的生命的本質出發,體驗到通過與自己的一致,與對方結成一體,而不是逃離自我,那麼在這樣的基本事實面前,就連和諧、衝突、歡樂和悲傷這樣的東西也就只能退居第二位了。

 

再次劃重點——獨立且成熟的人格的互相認可,又互相激發對方的創造力、生命力。不必多說惠珍和俊浩就是這樣的愛情。

 

愛情的存在只有一個證明:那就是雙方聯繫的深度和每個所愛之人身上的活力和生命力。這也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愛情的唯一成果。

 

再次確認重點。


raw-image


另外,《愛的藝術》中稍微提到了教育,我認為和《畢業》有呼應的部分:

 

在傳授知識方面,我們忘記了對人的發展來說是最重要的教誨,那就是一個成熟的和慈愛的人的現身教育。


如果我們想到文學和所有藝術的那些不朽之作,我們就相信有可能去傳授人應該如何清醒地、充滿活力的生活。如果我們做不到這點,我們很可能會面臨有一天我們整個的文化傳統崩潰的下場。我們的文化傳統首先不是以傳授一些思想和知識為基礎,而是傳授做人的態度。如果我們的後代不再能經歷這一傳統,我們五千年的文化就會崩潰,即使人們還在繼續不斷地傳授和發展知識。


讀到這裡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不是已經到了“文化崩潰”的臨界點?

 

但因為我見過現實中確實還有像惠珍、俊浩這樣子極少數、極少數的老師存在(也還有我,在給大家推薦這本書的我~)

 

即使似乎真的來到了一個讓人很難不悲觀看待的臨界點,但因為還有“惠珍們”、“俊浩們”,所以也還不至於完全地崩潰掉。

 

raw-image


書中還有講到“教育”和“影響”的區別

 

在孩子的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人應該相信孩子有發展的可能性。是否有這信念就構成了“教育”和“影響”之間的區別。教育是同幫助孩子實現其他發展的可能性的任務一致的。同教育相反的是影響,影響就是缺乏這一信念並且相信只有成人在孩子身上灌輸他認為合適的東西以及扼殺他認為不合適的東西,孩子才會成為一個規矩的人。


劇中惠珍、俊浩是在做教育,白髮魔女只是在“影響”,因為她的出發點是權力,她自己追隨權力,才那邊用精神勝利法給學生灌輸一些功利思維,那根本不是真正的教育,諷刺人家師生情是精神勝利的人才最諷刺。


raw-image


沒有對權力的信仰,只有對權力的服從或者——從擁有權力的人的角度來看——保持權力的願望,雖然有許多人把權力看作是所有事物中最現實的東西,可是歷史證明權力是人類獲得的一切成果中最不牢靠和最短暫的成果。


其實這本書還有非常多愛的理論和實踐方法還有愛情在當今時代衰亡的背後原因,作者行文深入淺出、非常好讀,只有一百多頁薄薄一本書卻蘊含了複雜的愛的真相

 

由於篇幅關係今天我只摘出一些《畢業》有感的觀點片段,如果讀了這篇推薦產生了興趣的話,真的非常鼓勵大家去買這本《愛的藝術》來親自閱讀~

 

今天我們仍然願意談論這些,仍然有想要為之多做一些什麼的人在號召、在喚起更多人的生命力,喚起更多人對於真正的愛的思考,我覺得這個就是《畢業》立意非凡的珍貴之處。

 

 

5會員
15內容數
霧風誌,一個有情懷的小誌,韓影、韓劇評論文章創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也許是最後一次出席畢業典禮。點播「人客的要求」:「這條對著我,真是難為情,無倒返的春夢,會叫醒悲傷。」周6留下來參加學校畢業典禮。 嗯,來了這麼多年,是第一次參加,不過, 也許也是最後一次出席啦。 因為明天的事,是茫茫不可知的。 早上參加自己系上的小畢典時,被叫上去致詞。 不是啊,我都沒有準備! 沒辦法,只好隨便講兩句。 不過,事後想起,當時想說的那種心情, 好像可以用這首「
avatar
rubo
2024-05-27
醫學檢驗學什麼?課程、出路與就業|從醫技系畢業後呢|NO.2 職涯方向與選擇|臨床以外的選擇文章分享醫學檢驗學所需的課程,職業發展的可能性,以及在醫院、生技公司和學術機構的職位等。透過國考後,可以成為醫檢師在醫院工作,也可以進入臨床試驗相關工作,另外也有生技公司和學術機構的職位。
Thumbnail
avatar
crazievivian 文字勢
2024-05-09
場域營造課程最後饗宴/畢業合宿心得(6-完)場域營造的冒險,一路上充滿艱難但也充滿驚喜,在疫情時代更是個重新思考人際連結跟實體場域的好時機。從今而後我還是會繼續面臨不同的場域,而這次研修也成了疫情肆虐的2021裏最珍貴的寶物。
Thumbnail
avatar
東京裏物語
2021-12-30
場域營造課程最後饗宴/畢業合宿心得(5)這篇聊聊場域營造中的硬體與大學生
Thumbnail
avatar
東京裏物語
2021-12-30
場域營造課程最後饗宴/畢業合宿心得(4)接續前篇,這次談談分組討論中的微妙的心理變化還有默默反抗日本政府的人們
Thumbnail
avatar
東京裏物語
2021-12-30
場域營造課程最後饗宴/畢業合宿心得(3)場域營造的冒險合宿心得第三彈
Thumbnail
avatar
東京裏物語
2021-12-30
場域營造課程最後饗宴/畢業合宿心得(2) 場域營造的冒險課程,除了內容充實以外,有趣的是還能跟活躍在日本各種場域第一線的人對談!這篇就跟各位分享一下其中兩個人跟我聊了些什麼。
Thumbnail
avatar
東京裏物語
2021-12-29
場域營造課程最後饗宴/畢業合宿心得(1) 場域營造這門課在上什麼。簡單解釋就是:用有效率的各種人為方式來“設計”在某個空間,或條件下產生的人際關係。日本人會怎麼利用研修詮釋這件事?跟各位聊聊我在這門課程“最後的場域”之見聞。
Thumbnail
avatar
東京裏物語
2021-12-29
高中畢業後的十年,我仍夢見自己在高一數學課堂上經歷的恐懼和沮喪高中畢業後的十年,我不只一次夢見自己在高一數學課堂上,答不出老師質問的數學題目。當我從夢中驚醒,我會有幾秒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現在是什麼時空,然後提醒自己:「我大學學測數學成績落在頂標……我已經從政大畢業了……我在美國讀研究所……我現在是一個高中老師。」
Thumbnail
avatar
Serene
2021-08-21
畢業之後好多年的素描課。如果有時間,畫畫也是很舒壓的活動,從現在開始調整時間,想把畫畫的興趣帶回生活;曾經我一個人在台北餐廳用餐時隨手的塗鴉帶給朋友療癒感,當時很驚訝我的畫有這樣的功能!(笑)
Thumbnail
avatar
瓶子の手製人生:)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