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通膨背後的財富分配:為何富人更富,窮人越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走進超市,是否注意到每次購物後的發票總是比前幾個月高出一些?


無論是便利商店的咖啡價格、房租,還是日常消費品,似乎都在不斷地上漲。


通貨膨脹的影響潛移默化,但它不僅僅是經濟學中的抽象數字,對我們日常生活、財富的積累乃至未來的財務穩定,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更讓人感到不安的是,為什麼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富有的人越來越富,而資源有限的人卻越來越難以跟上物價的腳步?


這些現象並不是偶然。它們背後有著深刻的經濟和社會機制在運作。通膨的影響不僅是價格上升這麼簡單,它其實是一個巨大的財富再分配機制,悄悄地將購買力從一部分人轉移到另一部分人。我們可能並未意識到,這樣的經濟現象正在改變整個社會的財富結構。



通膨如何影響財富分配


當我們注意到商品價格上升時,所面對的不僅是購物成本的增加,背後其實是我們手中貨幣購買力的減少。這是通膨對每個人的直接影響,但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通膨對不同收入階層的人所造成的影響差異巨大。


擁有資產的人通常能夠透過資產的升值來抵禦這種貨幣購買力的侵蝕,反而有可能在這段時間內讓財富持續增長。而對於僅依賴工資收入且缺乏資產的人來說,收入增長往往無法跟上通膨的腳步,生活壓力因此倍增。


舉個簡單的例子,想像一下我們每天搭乘的捷運票價。假設我們的工資幾年來只略有提升,但車票價格卻從20元漲到了30元。這看似只是10元的差距,但這種小幅上漲累積起來,對於沒有資產的人來說,是一個不斷增加的支出壓力。


這樣的情形,無論在交通費、食物、住房等日常開支中,都不斷重複發生。經濟學中的「購買力」正是這樣被悄然侵蝕。


這使我們不得不反思,擁有資產的人如何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中將財富進一步積累?而那些缺乏資產的人,是否有辦法擺脫不斷縮水的購買力困境?



富人如何在通膨中受益

資產增值的優勢


我們可能經常聽到「通膨是富人的朋友」這句話。


這不是沒有道理。擁有大量資產的富人在通膨的情況下,反而可能因此受益。這是因為許多資產,如房地產、股票、黃金等,往往會隨著通膨而升值。這並非資產本身變得更值錢,而是因為貨幣貶值,買相同資產所需的金額增加了,這就造成了名義上的資產升值。


例如,一位台北的房地產投資者,若在幾年前以500萬元購買了一間公寓,今天的市值可能已經翻倍。這些增值,不僅讓富人坐擁更多的資本,還能進一步利用這些資產進行抵押貸款、投資新的項目,進而形成更大的財富增長迴圈。


除了房地產,股票市場中的大公司,特別是具定價權的企業,在通膨下往往能夠將生產成本的增加轉嫁給消費者,保證企業利潤的增長。而富人持有這些企業的股票,便能從中分得一杯羹,股票價值和股息收入都隨之增長。


負債的實際成本下降


對於富人而言,負債並不總是一種壓力,反而可能在通膨時期成為一個極具優勢的工具。


當通膨發生時,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下降,而負債的名義數額並不隨著通膨變動,這使得負債的實際成本隨之下降。例如,富人利用低利率借入資金,在未來償還貸款時,實際上用的是貶值後的貨幣。


想像一個情境:一位房地產投資者以較低的利率貸款購買房屋,十年後通膨攀升,這位投資者所需償還的每月貸款額仍然固定,但房租卻大幅上漲。這意味著,不僅房地產本身增值,投資者還能享受貸款成本減少的優勢。同時租金收入增加的部分,進一步提升了投資回報率。


富人在這種情境下,幾乎無須額外投入成本,就能看到財富隨著資產和租金的上漲而增長。而這種槓桿效應,也讓他們能夠利用低利率的貸款持續進行資產擴張,形成一個不斷擴大的財富循環。


多元收入來源的保護傘


富人還有一個重要的優勢,就是他們通常擁有多元化的收入來源。除了工資收入,他們還擁有來自房地產租金、股票股息、企業盈利等各種不同的收入管道。在通膨時期,這些收入管道中的許多會隨著物價上漲而增加。例如企業在面對成本增加時,通常會選擇提高產品或服務價格來維持利潤,而這些企業的股東便能享受更高的股息回報。


這意味著,富人在面對通膨時,不僅僅依賴一種收入來源來應對生活成本的上漲。他們的收入結構多樣化,使他們能夠更靈活地應對經濟環境的變動。即使某一項收入來源受到影響,他們依然有其他收入管道作為支撐,這進一步保障了他們的財務穩定性。



窮人在通膨中的困境

工資漲幅趕不上物價上漲


普通勞工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薪資的增長速度往往趕不上物價的上漲。


我們可能會發現,無論是薪水還是年終獎金,儘管有時也會增加,但其增幅遠遠無法與日益攀升的物價相比。這讓許多人感到每月的工資在支付基本生活費用後,所剩無幾,財務壓力逐漸加劇。


台灣的許多勞工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雖然工資年年增加,但隨著房租、食品價格等必需品的上漲,生活質量並未顯著提高。這不僅是因為物價上漲的速度過快,更是因為薪資制度和企業經營成本的限制,使得薪資增長滯後於通膨。


這樣的薪資增長遲滯,對於那些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的人來說,是一個巨大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僅僅依賴工資來應對不斷上漲的物價,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


缺乏資產,無法對抗通膨


更具挑戰的是,許多普通家庭缺乏資產,無法透過資產增值來對抗通膨的侵蝕。工資收入通常是他們唯一的經濟來源,當物價不斷上漲,這些收入的購買力逐漸下降,使得生活成本日益加重。


對於許多人來說,存款成為唯一的財富保值方式。然而在高通膨環境下,銀行利率遠遠無法跟上物價上漲的速度。這意味著,即使將資金存在銀行,實際購買力仍然不斷縮水。當資產保值手段不足時,面對通膨,生活成本的增加成為無法抵抗的壓力。


高利率債務的沉重負擔


除了薪資收入不足和缺乏資產保護外,窮人往往還面臨著高利率債務的壓力。無論是信用卡、現金卡還是其他短期借款,這些債務利息在通膨環境中變得更具壓力,因為生活成本上升後,原本已經緊張的財務狀況更加難以負擔這些高額利息。


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境:用信用卡支付日常開銷,但每月僅能支付最低還款額。這導致未來的利息負擔不斷累積,讓人陷入惡性循環。而一旦進入這樣的財務困境,要從中脫身並非易事。



重新思考資產與負債

資產與負債的定義新思維


傳統上,房屋、存款、車輛這類物品都被視為資產,而貸款、信用卡債務則是負債。然而,根據《富爸爸,窮爸爸》的觀點,我們對資產和負債應該有不同的理解。資產應該是能夠持續帶來正向現金流的東西,而負債則是需要持續支付的項目,會導致現金流出。


以房屋為例,傳統觀念認為擁有自住房屋是一種資產,但從現金流角度來看,這可能不完全正確。如果自住房屋不產生收入,反而需要支付貸款、稅金和維護費用,那麼它實際上更像是負債。相對而言,投資性房地產則符合資產的定義,因為它能夠通過出租產生穩定的現金流。


(溫馨提醒:咱政府正在逐步縮緊房地產的投資屬性,我們不會知道第八、九、十波…直到房地產法規更完善前的波次會不會影響到自己,風險自斟.羊羹我本人也是挺反對把房地產當作投資標的啦,爽到自己苦到後面的人…)


如何將房屋轉化為資產

「一元」訂閱學堂通行證暢讀全文
本篇內容共 382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羊羹學堂:投資理財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3會員
180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迷途的羊羹 的其他內容
透過每股盈餘EPS和EPS成長率,我們可以更精確地評估公司長期的發展潛力。了解如何計算年化成長率、平均成長率,以及如何觀察3至5年的成長趨勢,能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同時結合本益比等其他財務指標,我們可以找到那些真正具有增長潛力的公司,避免短期波動帶來的誤導,從而實現穩定的長期投資回報。
ROE幫助我們評估公司如何有效運用股東資本來創造利潤,透過杜邦分析法分解ROE的構成,可以揭示公司的盈利能力、資產運作效率及財務槓桿使用情況。我們還可以在不同公司成長階段以及資產配置的背景下,分析ROE的變化趨勢,從而掌握判斷公司財務健康與風險的技巧。
市場泡沫是價格飆升、超出內在價值的現象,當崩潰來臨時會帶來巨大風險。透過理解泡沫的形成階段,我們可以看出從創新到繁榮、再到非理性繁榮和恐慌的過程,並探索其中的經濟與心理因素。我們應該專注於資產的基本面,保持分散投資,謹慎運用槓桿,這樣才能在泡沫來臨時更好地保護我們的資本,並在市場波動中找到機會。
AI技術正逐漸重塑全球市場,從製造業到金融業,我們看到競爭格局加速分裂。一些企業成功應用AI技術,保持領先優勢,而其他企業則面臨淘汰風險。我們需要靈活的投資策略來抓住這些變化中的機會,關注那些具有長期技術優勢和穩定現金流的企業,並在面對市場波動時選擇具防禦性的股票。
面對市場恐慌,我們可以透過理性分析情緒波動與基本面,找到隱藏的投資機會。均值回歸理論揭示價格最終將回到合理區間,價值投資者能在波動中挖掘潛力股票。黃金和石油等大宗商品則能在不確定時期提供避險,幫助我們在市場波動中穩健獲利。
投資指數基金雖然可以讓我們獲得市場覆蓋率,但資本過度集中於少數大公司可能帶來潛在風險。隨著全球貨幣政策變動和供應鏈重組,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傳統產業與新興市場的投資機會,調整投資組合以應對未來的通脹和市場波動。
透過每股盈餘EPS和EPS成長率,我們可以更精確地評估公司長期的發展潛力。了解如何計算年化成長率、平均成長率,以及如何觀察3至5年的成長趨勢,能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同時結合本益比等其他財務指標,我們可以找到那些真正具有增長潛力的公司,避免短期波動帶來的誤導,從而實現穩定的長期投資回報。
ROE幫助我們評估公司如何有效運用股東資本來創造利潤,透過杜邦分析法分解ROE的構成,可以揭示公司的盈利能力、資產運作效率及財務槓桿使用情況。我們還可以在不同公司成長階段以及資產配置的背景下,分析ROE的變化趨勢,從而掌握判斷公司財務健康與風險的技巧。
市場泡沫是價格飆升、超出內在價值的現象,當崩潰來臨時會帶來巨大風險。透過理解泡沫的形成階段,我們可以看出從創新到繁榮、再到非理性繁榮和恐慌的過程,並探索其中的經濟與心理因素。我們應該專注於資產的基本面,保持分散投資,謹慎運用槓桿,這樣才能在泡沫來臨時更好地保護我們的資本,並在市場波動中找到機會。
AI技術正逐漸重塑全球市場,從製造業到金融業,我們看到競爭格局加速分裂。一些企業成功應用AI技術,保持領先優勢,而其他企業則面臨淘汰風險。我們需要靈活的投資策略來抓住這些變化中的機會,關注那些具有長期技術優勢和穩定現金流的企業,並在面對市場波動時選擇具防禦性的股票。
面對市場恐慌,我們可以透過理性分析情緒波動與基本面,找到隱藏的投資機會。均值回歸理論揭示價格最終將回到合理區間,價值投資者能在波動中挖掘潛力股票。黃金和石油等大宗商品則能在不確定時期提供避險,幫助我們在市場波動中穩健獲利。
投資指數基金雖然可以讓我們獲得市場覆蓋率,但資本過度集中於少數大公司可能帶來潛在風險。隨著全球貨幣政策變動和供應鏈重組,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傳統產業與新興市場的投資機會,調整投資組合以應對未來的通脹和市場波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最近大家應該很有感,不管是手上已持有或者觀察中還沒出手的個股,很多原先抗跌、支撐明顯的個股,紛紛不約而同的破了支撐,然後跌勢加速。 已持有的個股,面臨破線賣不賣?該不該逢低加碼的問題;觀察中的個股,原先是要等回測支撐時來低接,可是當看到這麼多檔同時跌這麼快,謹慎的人反而不知道如何出手,而積極的人卻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在高股息ETF的投資中,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的買入時間和賣出時間。一般來說,計算股價和股利的比值可以判斷是否適合買入,而在賣出時,可以以總股利收益作為參考。股票投資的關鍵在於持續的買入和加碼,以及在合適的時間出場,以最大化收益。
這本書算是日本人撰寫的投資書,主要透過各種小故事講述55條個有錢人的思考法則。裡面是沒有教怎麼投資,更多的反而是觀念上的討論,對於自己職場的工作、投資、創業或是改善關係等,我覺得都蠻有幫助的,比較像是觀念建立的書,很推薦一讀。
最近大家應該很有感,不管是手上已持有或者觀察中還沒出手的個股,很多原先抗跌、支撐明顯的個股,紛紛不約而同的破了支撐,然後跌勢加速。 已持有的個股,面臨破線賣不賣?該不該逢低加碼的問題;觀察中的個股,原先是要等回測支撐時來低接,可是當看到這麼多檔同時跌這麼快,謹慎的人反而不知道如何出手,而積極的人卻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在高股息ETF的投資中,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的買入時間和賣出時間。一般來說,計算股價和股利的比值可以判斷是否適合買入,而在賣出時,可以以總股利收益作為參考。股票投資的關鍵在於持續的買入和加碼,以及在合適的時間出場,以最大化收益。
這本書算是日本人撰寫的投資書,主要透過各種小故事講述55條個有錢人的思考法則。裡面是沒有教怎麼投資,更多的反而是觀念上的討論,對於自己職場的工作、投資、創業或是改善關係等,我覺得都蠻有幫助的,比較像是觀念建立的書,很推薦一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探討了人類金錢觀的形成及影響,並提出了改變金錢觀的方式和具體步驟。透過分析金錢腳本來瞭解自己的財務決策過程,並提出了實際的財務調整方案,包括儲蓄、投資、理財計劃以及與配偶共同制定的願景目標等。
「從他人身上得到錢」,跟「靠自己努力賺到錢」,原來靠前者得到錢的比例,比後者多得多!顛覆了我對金錢的想像和價值觀。
Thumbnail
1. 年薪、年收、年存的定義和區別: 年薪:雇主給付的一年薪資總額 年收:年薪加上其他收入來源(如投資、兼職等) 年存:一年內實際存下的金額或比例 2. "高薪窮"現象的解釋和原因: 高收入但存不到錢 原因包括:生活成本上升、消費主義陷阱、社交壓力、缺乏理財知識、忽視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通膨導致的金錢焦慮,就是生命的根本焦慮。金錢的腐敗,最終走向了倫理的摧毀。
Thumbnail
我想分享一下自己這幾年非常嚴重的「Lifestyle Inflation」問題。 我覺得中文不管怎麼翻都很難精準表現出”Inflation”的狀態🤣總之,按照字面意思是「生活型態膨脹」、而詞意更接近「賺多花多」。 自從大學畢業後、開始工作後的每一年,我都很強烈的感受到自己的消費水準不斷升高...
Thumbnail
HI 大家好 我是宥爸 今天跟大家來分享 為什麼要理財呢? 大家心中可能會有這個疑問? 我剛出社會的時候也是覺得有沒有理財沒差啊 後來慢慢發現 物價其實會一直上漲 薪水會慢慢追不上漲幅 2010年一塊雞排35元 3塊雞排100元 2022年已經漲到1塊雞排60元 通膨會造成實質購買力
Thumbnail
貧富難道真是命運主宰? 富人這一句暴富關鍵,您必須要知道
Thumbnail
負債對於人生的影響很深遠,我們需要看待負債的態度以及影響,並思考真正的財富在哪裡。這是一篇討論負債和社會議題的文章。
Thumbnail
前言-便當好貴耶 近期物價大家是否覺得有感?現在買外食,例如便當100元以上很常見,到底今年物價相對於去年比較起來,大概漲了多少呢?觀察一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看哪個類別漲最多? 近期的新聞提到【貧窮感來襲 薪資指標惡化】在薪資成長不佳的情況下,節省花費又是重要的課題,討論一下省錢的對策有哪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探討了人類金錢觀的形成及影響,並提出了改變金錢觀的方式和具體步驟。透過分析金錢腳本來瞭解自己的財務決策過程,並提出了實際的財務調整方案,包括儲蓄、投資、理財計劃以及與配偶共同制定的願景目標等。
「從他人身上得到錢」,跟「靠自己努力賺到錢」,原來靠前者得到錢的比例,比後者多得多!顛覆了我對金錢的想像和價值觀。
Thumbnail
1. 年薪、年收、年存的定義和區別: 年薪:雇主給付的一年薪資總額 年收:年薪加上其他收入來源(如投資、兼職等) 年存:一年內實際存下的金額或比例 2. "高薪窮"現象的解釋和原因: 高收入但存不到錢 原因包括:生活成本上升、消費主義陷阱、社交壓力、缺乏理財知識、忽視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通膨導致的金錢焦慮,就是生命的根本焦慮。金錢的腐敗,最終走向了倫理的摧毀。
Thumbnail
我想分享一下自己這幾年非常嚴重的「Lifestyle Inflation」問題。 我覺得中文不管怎麼翻都很難精準表現出”Inflation”的狀態🤣總之,按照字面意思是「生活型態膨脹」、而詞意更接近「賺多花多」。 自從大學畢業後、開始工作後的每一年,我都很強烈的感受到自己的消費水準不斷升高...
Thumbnail
HI 大家好 我是宥爸 今天跟大家來分享 為什麼要理財呢? 大家心中可能會有這個疑問? 我剛出社會的時候也是覺得有沒有理財沒差啊 後來慢慢發現 物價其實會一直上漲 薪水會慢慢追不上漲幅 2010年一塊雞排35元 3塊雞排100元 2022年已經漲到1塊雞排60元 通膨會造成實質購買力
Thumbnail
貧富難道真是命運主宰? 富人這一句暴富關鍵,您必須要知道
Thumbnail
負債對於人生的影響很深遠,我們需要看待負債的態度以及影響,並思考真正的財富在哪裡。這是一篇討論負債和社會議題的文章。
Thumbnail
前言-便當好貴耶 近期物價大家是否覺得有感?現在買外食,例如便當100元以上很常見,到底今年物價相對於去年比較起來,大概漲了多少呢?觀察一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看哪個類別漲最多? 近期的新聞提到【貧窮感來襲 薪資指標惡化】在薪資成長不佳的情況下,節省花費又是重要的課題,討論一下省錢的對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