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文學三方面:
1.漢賦
2.樂府詩
3.五言詩
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文章各體,至東漢而大備。」
1.東漢時期出現五言詩
2.繼西漢的大賦,東漢時賦發生轉變,有更多可能性。
漢賦的寫作目的多用於討好君主。
漢賦的來源:
1.荀子的賦
2.宋玉的賦
3.楚辭的問答體
「托字於楚辭」:空間性的開展來自楚辭。
皇甫謐:〈序左思三都賦〉
「然則賦也者,所以因物造端、敷弘體理,欲人不能加也,引而申之,故文必極美;觸類而長之,故辭必畫麗。然則美麗之文,賦之作也。」
賦的類型:
1.詩體賦:以四言為主,隔句用韻。
2.騷體賦:帶有楚辭特色,用「兮」字。
3.散體賦:諸子問答體,謀士說詞演變而來。
朱光潛認為:賦是大規模的描寫詩。
賦的基本結構:
1.序 說明作賦的源起和主旨
2.本部 韻言
3.亂 總結,通常使用「歌曰」、「頌曰」等字眼。
賦的內容特徵:
1.地方文學(詩經楚辭)vs全國文學(漢代一統)
2.兼敘列二法,兼時間性和空間性寫作手法
七發開啟後世以「七」字命名的作品傳統。
藝術賦格式:
第一段:樂器原材料、植物生長環境
第二段:名匠製作
第三段:名師演奏
第四段:音樂的演奏效果
漢代大賦在司馬相如的筆下得到確立,以鋪張揚厲,對用字講究為特色,因此表現了對文學效果盡了前所未有的努力。
漢賦將帝國的輝煌盛世,以文字的方法呈現出來,是全景圖式的帝國氣象。
因西漢末年遷都引發的爭議,開啟了京都題材,如班固的《兩都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