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節筆者將從金錢與理財觀開始著手,並說明如何通過存錢累積財富,為自己打造財務安全網。
書名: 《不為錢而活,32歲那年我把自己FIRE了: 實現精神自由,擺脫金錢焦慮》
作者: 雪球滾滾。有著作權,侵害必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翻印。
我相信你一定曾經聽過這句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有趣的是,台灣的學校教育,至少在我那個年代(1990年左右出生),並沒有特別重視財商教育。
對我來說,要一直等到大學第四年才有機會接觸到相關課程,讓我對投資理財產生興趣的。
關鍵是當時選修的課程名稱還不是財經相關的課程,是我們英文系上的翻譯課。
那堂課的教授過去曾在銀行界工作,她認為理財對於即將畢業進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技能。
記得當時在課堂上讓我們玩大富翁之類的現金流遊戲,並介紹了羅伯特清崎的經典巨作《富爸爸·窮爸爸》。
正是這本書啟蒙了我的金錢觀,同時打開了投資理財的大門,從此讓我愛上了學習各種與財富有關的知識。
甚至可以這麼說,要是當年沒有修到那位教授的課程,那麼我現在可能還是一位汲汲營營於工作的小資上班族,不懂得如何通過投資和理財達到FIRE的目標。
雖然那位教授應該沒有機會看到這本書,不過我還是想藉由這個機會來謝謝她,讓我的人生從此走上不同的道路。
在第二章裡,我們要聊的話題很單純,只有錢這件事。
我發現金錢正好是台灣社會特別害怕談論兩件事情之一,另一件事情一個更沉重的議題,叫做死亡,咱們就不在這本書裡面多做探討。
還記得在2024年初,剛從上海返回台北生活時,有一件事情出乎意料地讓我感到比較不習慣。
先聲明這件事情不是電子支付,也不是氣候潮濕、更不是交通混亂,畢竟這些差異我早有預期和心理準備。
回來台北生活之後,真正讓我感到訝異的點在於人們在面對金錢時,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有所不同。
首先,大陸人普遍表現得比較大方闊綽,他們往往更勇於開口談論金錢。
反觀台灣人講起錢來似乎總表現得比較扭捏,好像談錢是一件很讓人不好意思或低級俗氣的事情。
千萬別誤會,我不是要說台灣人比較貪財,畢竟追求財富是人的本性,與一個人來自哪裡基本無關。
我想表達的是許多台灣人明明愛錢愛得要死,可是卻很害怕提到錢,這就好像 「葉公好龍」這個典故似的。
某一次在我朋友的提點下才恍然大悟,他說:
台灣是個講求人情味的地方,大多數人普遍不喜歡身上有銅臭味,任何事情只要扯到金錢就會讓人覺得俗氣,甚至不好意思開口。
我仔細想了想發現好像確實如此。
相比之下在大陸凡事講究金錢或利益至上,包含人際關係也是如此,不講利益的人際關係,通常不是遇上騙子就是遇上傻子。
在大陸經常可以看見幾個人聚在一塊兒,互相談論起彼此做生意掙多少錢、買東西花多少錢、投資賠多少錢。
反觀在台灣,除了專門討論股市或樓市的社群之外,普通人似乎更傾向於聊周末去哪裡吃好吃的、連假要飛去哪裡玩。
畢竟一群朋友聚在老是在一起談錢,未免顯得太過俗氣和功利。
不過話說回來,其實我還挺能理解台灣人的心思,畢竟我也曾在這裡受過教育和生活,只是離開久了回來不適應。
我相信許多台灣人打從心底認為人與人之間談錢傷感情,講利益就是膚淺和俗氣,以至於害怕開口談論金錢。
可是偏偏現實的資本主義社會就不是這樣運行的,人與人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甚至政府與政府之間,錢(利益)就是維護關係時最好使的東西。
金錢就是這個社會的通行證,雖然不能說是萬能,但沒錢幹啥就真的是啥都不行。
在資本主義的世界裡,金錢(或是說利益)即正義。
雖然他不是萬能,但沒有他就真的萬萬不能。
金錢的重要性當然也覆蓋了這本書的主題,也就是FIRE。
想知道通往FIRE道路上,你會需要具備哪些金錢技能嗎?
請至下方連結完成登記,成功之後您將會收到預購的email,請依照指示付款之後即可加入讀者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