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on 深度分析:All In One Workspace 的生產力整合工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Eddy 的科技加速器會定期追蹤感興趣的公司,針對其近期重要新聞和公司各面向進行討論和分享。如果有感到好奇的公司,或想進一步討論的,都歡迎在底下留言。

前言

今天想和大家討論的是關於 Notion 這家公司;然而由於其目前尚未上市,財務資料相對還沒那麼齊全,因此這篇文章,直接就進入到個人深度分析的階段,和大家聊聊我個人對於 Notion 很感興趣的幾個議題。

這幾年 Notion 一直是許多工作者的寵兒,作為一個強大的生產力工具,它可以滿足眾多不同需求。不僅是一個筆記工具,還能作為資料庫、專案管理工具,甚至是網站建置平台,近年更加入 AI 功能,進一步提升使用者的生產力。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更深入地從產品起源、市場應用角度,和大家進一步聊聊 Notion 這家公司,包含以下幾點:

  • 為什麼用電腦,不能像用紙一樣方便?Notion 的誕生
  • Notion 的非凡成長:社群驅動與靈活策略造就百億估值
  • Notion 的挑戰與未來
文章目前都免費和大家交流分享,覺得不錯或有哪些不足地方
希望都可以留言和分享讓我知道:)

為什麼用電腦,不能像用紙一樣方便?Notion 的誕生

Notion 一開始的想法是來自於其創辦人之一 Ivan Zhao,他在大學時就幫朋友們設計網頁,發現當時的工具缺乏美感和靈活性。

當時他想,為什麼沒有工具,能讓使用者輕鬆地在電腦上呈現自己的作品?為什麼要受限於軟體或工具的制式化框架,而不能像用紙一樣方便?這讓他萌生了一個更適合普通使用者,且不需程式背景工具的想法。

2013 年時,他遇到另一位共同創辦人 Simon Last,他是一名軟體工程師,專注於技術開發和解決工程問題,在了解 Ivan 的想法後,毅然決然一起創業,希望建造一個模組化工具,讓使用者能夠像搭建樂高積木一樣,自由組合和定制自己的數位工具​。

目標是為沒有技術背景的創作者和創業家,提供一個無需編寫程式碼即可打造自己工具的平台,他們認為,當時市場上的生產力工具過於分散,使用者需要在多個應用程式之間切換,降低了工作效率。

Notion 的誕生源於創辦人對生產力工具的重新思考和對使用者需求的深刻理解。


然而,Notion 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2015 年,他們推出了早期版本 - Notion 1.0,但在市場面,不但用戶數量稀少,反饋也不盡理想;在軟體面,系統更是經常出現故障,並且無法支援用戶所需要的功能。

追根究柢,是因為產品的定位尚不明確,Notion 1.0 對於用戶的學習門檻極高,需要熟悉和學習有哪些像積木塊的功能可以使用,才能為這些積木分類,進而搭建所需要的城堡,因此未能獲得預期的反響,天使輪的 200 萬美金也即將耗盡。

Notion 1.0

Notion 1.0


面對這些挑戰,他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關閉舊金山的辦公室,裁減僅有的幾名員工,並搬到了日本京都,專心致志地重新設計和開發產品,Ivan 曾回憶:「那裡沒有人會說英文,我們也不會說日文。所以除了寫程式之外,沒有其他事情可以做。」

經過三年的努力,2018 年 Notion 2.0 正式推出,新版本以其簡約的設計和強大的功能迅速獲得用戶的青睞,像是靈活的版面設計、資料庫概念,以及簡潔的主介面,但背後卻蘊藏著強大、足以支撐個人和團隊的多種功能。

有人甚至稱讚 Notion 是「用戶體驗設計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 如果你是一名編輯,Notion 提供相當強大的文字編輯板塊,簡易完成各類文章
  • 如果你是一名PM,Notion 設計專案管理的版面區塊,清楚拖拉工作項目進度
  • 如果你是一名設計師,Notion 支援影片、圖片格式,自由創建作品集並發布
直到此時,Notion 才可說是滿足當年目標,讓用戶可以透過靈活、開放的工具,
像用紙一樣方便,不被工具拘束,而能自由創作所需要的內容。
Notion 2.0

Notion 2.0


Notion 的非凡成長:社群驅動與靈活策略造就百億估值

以市場角度,Notion 也獲得投資者的青睞,截至目前 Notion 已擁有超過 3500 萬用戶,年成長率超過 30%,從最初的挫折到如今的百億估值,細究有以下幾點原因:

用戶反饋與口碑

Notion 持續注重用戶反饋與社群經營,並成功將其轉化為市場成長的驅動力。

他們採取社群主導的成長策略,鼓勵用戶自發分享他們設計的模板、教程及使用心得,這些內容幫助新用戶更快地了解和使用這款工具​,形成強大的口碑傳播效應。

接著更有意識地經營用戶社群,第一步是「大使計劃」,在推特上號召全球 300 多名「超級用戶」組成社群,經營 Notion 相關的討論和活動,上千人申請加入一起參與產品的推廣和改進,並管理著各種線上社群,如在 Reddit 上吸引超過 30 萬名成員。

2023 年 9 月,在 TikTok 上標註 Notion 的內容,光單月就達到 10 億觀看次數
通過社群的力量實現病毒式增長,吸引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的用戶。

不僅如此,Notion 更是隨後建立認證流程,讓更有動力的參與者成為「Notion顧問」,不僅分享使用 Notion 的技巧和模板,甚至也可以進一步銷售 Notion 模板,至此一個自我增長的 Notion 生態系儼然成形。

參考資料:How Notion Does Marketing: A Deep-Dive Into its Community, Influencers & Growth Playbooks (firstround.com)


靈活的產品定位

Notion 一直以來,都強調著希望大家不要被工具所束縛,而能 All In One Workspace,因此透過設計各樣模組化工具,使其成為一個多功能的平台,並能適應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這種個人客製化數位工具的定位,吸引大量潛在用戶

從筆記、項目管理到資料庫建置和網站開發,Notion 「搭建積木」的設計,吸引了從個人用戶到大型企業的廣泛客群,讓用戶能根據自己的需求創建自定義工作流程,並從中獲得價值​。

這種靈活性使 Notion 成為了許多生產力工具的替代品,在市場上樹立了與眾不同的品牌形象,AI 的到來,更是加劇這樣的趨勢!

2022 年 10 月,Notion 受邀與 OpenAI 合作,首次引入 GPT-4 的試用。自此,Notion 開始將 GPT-4 及其他人工智慧模型整合到其平台中。

到了 2023 年,Notion 正式推出了 AI 驅動的機器人功能,用戶只要付費就能讓 AI 協助從自己的 Notion 中提取和分析數據,例如,詢問某本書的筆記,機器人便會從自己的 Notion 資料庫中進行搜尋並提供答案。

這樣的更新無疑會讓用戶更用心打造自己的 Notion 頁面,並透過 AI 全面解放生產力,創辦人更強調了:「從此時開始,用戶有了遺忘的自由。」

Notion AI

Notion AI


彈性的收費模式

Notion 採用了 Freemium 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允許用戶免費使用基本功能,從而大幅降低了新用戶的進入門檻;然而,Notion 同時提供多個進階的付費方案,滿足不同類型用戶的需求,從個人到企業,皆能找到適合的定價選項。

因此可以發覺,無論從上面提到各種數位工作者,像是:PM、編輯、設計師等,亦或是輕度、中度、重度的用戶,都可以找到適合你的使用方案,甚至對於學生等教育族群,也可以參與他們的教育計劃。

除了商業模式,Notion 也剛好乘上疫情列車

前幾年疫情嚴峻時,許多數位工具的營業額都大幅提升,像是線上會議軟體 Zoom 以及我們今天聊的 Notion,當時協作工具的需求激增,Notion 作為集中式的工具,能大力簡化不同團隊成員間的合作與交流,使其成為許多企業和自由工作者的首選。

隨著 Notion AI 的推出,使用者還可以選擇額外支付來使用 AI 功能,這些靈活的選項進一步促進用戶群的擴展和轉換​,讓無論哪種需求的使用者都可以找到自己偏好的訂閱方案。


Notion 的挑戰與未來

雖然前面討論了許多 Notion 的優秀表現,以及彷彿一片看好的前景;然而在生產力工具這個龐大的賽道,事實上 Notion 一不留神,可能就會被競爭對手超越。

市場競爭激烈

在生產力工具這個領域中,Notion 開了一個先河,也就是透過模塊功能解放大家對數位工具的束縛;然而可想而知的,這樣的設計很快也會被其他競爭對手採納,最為典型的就是微軟的 Loop,挾帶著微軟既有的辦公軟體優勢與 Notion 競爭。



除了老牌公司微軟外,也有許多新創公司虎視眈眈著 Notion 的市占,舉例來說像是Obsiden 或是 Heptabase,尤其這幾年整個筆記市場崇尚著<卡片盒筆記>一書的概念,因此對於這類型使用者來說,Heptabase 這種更強調視覺化、卡片匣概念的數位工具,會更吸引其目光。

因此,如何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中保持 Notion 的獨特性,並且持續吸引和留住用戶,將成為其未來發展的主要挑戰,尤其是面對 Microsoft 這樣的大型企業或是 Heptabase 這樣的新創,Notion 必須持續進行創新和思考用戶體驗,以免被市場淘汰或邊緣化。

參考資料:Notion 成功案例 |創始人 |資金和投資者 (startuptalky.com)

資訊安全挑戰

隨著數位化的加速,越來越多的用戶關注資訊安全問題,用戶可能會擔心自己的筆記或資料因系統錯誤或網絡攻擊而丟失,這對於依賴 Notion 進行重要工作記錄或敏感數據儲存的用戶來說,尤其令人擔憂。

更不用說 Notion 還有前例,在 2021 年 2 月,由於 DNS(功能變數名稱伺服器)中斷導致的問題而下線,在此期間,許多使用者無法訪問 Notion,問題解決後,許多用戶的數據丟失,因此面臨許多用戶的嚴厲批評。

這點也算是 Notion 作為一個 SAAS 服務的硬傷,如下圖用戶在 Threads 論壇討論的,究竟能如何讓大家一方面享有跨裝置、隨時存取的便利;而另一方面又能確保資訊安全和良好的備份機制?將成為其重要的課題。

Notion 社群討論

Notion 社群討論


未來的機會:AI 與自動化

Notion 雖然面對許多的挑戰和威脅,卻總能尋找全新機遇,進一步加強其作為生產力工具的領導地位,其中 AI 和自動化功能尤為重要。

隨著 OpenAI GPT-4 的引入,Notion 已經開啟 AI 驅動的功能,如智能搜索、內容生成和數據分析​,進一步提升用戶的生產力,讓平台成為更加智能且易於使用的工作空間,尤其所有 Notion 的數據都是用戶自己提供和建立的,因此可以產生一個更加客製、符合需求的「第二大腦」產生。

另一方面,自動化流程也將成為 Notion 未來的重要方向,Notion 於 2021 年收購了 Automate.io 這家公司,將其自動化能力也內嵌至 Notion 當中,此時它就不單單是個靜態的生產力工具,而也能動態進行流程自動化,如數據自動分類、Slack 訊息提醒等,將有助於減少重複性工作,讓用戶能專注於更具創造性和策略性的任務。

總結來說,Notion 未來的成功取決於能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創新;同時,通過加強 AI 與自動化技術,進一步成為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具。

科技加速器小啟發

Notion 的出現,為生產力工具市場帶來了一股新風潮,並告訴我們:突破框架,重塑工作方式,用靈活創新讓數位世界變得像紙一樣自由。

它以創新的理念和多元的功能,吸引了眾多個人用戶和企業,從筆記、項目管理到網站建置,Notion 打破了傳統生產力工具的限制,並且通過社群驅動的策略和彈性的收費模式迅速壯大。

隨著 OpenAI GPT-4 的整合,Notion 進一步拓展 AI 和自動化功能,提升了用戶的工作效率。

未來,Notion 的成功將取決於其能否保持持續的創新能力,並有效應對資訊安全問題,才能讓它伴隨著 AI 和自動化的趨勢,進一步,成為不可或缺的「All In One Workspace」。

成長,從分析開始。
想了解哪些公司也歡迎留言,針對文中內容歡迎一起交流和討論!
Eddy 的 murmur,發現寫三大點還是一堆字,有人有看完嗎 XD
不過這個主題我很感興趣,也並非葉配,單純想和各位分享我感到好奇的數位工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玫籽-avatar-img
2024/10/04
Eddy,你的文章真的是很精彩💪 完全捕捉到了Notion在生產力工具市場上的影響力! 我超贊同你提到的「突破框架」這一點,Notion確實讓很多人的工作流程變得更加靈活和高效,真的像紙一樣自由😁👍
Eddy 的科技加速器-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05
黃玫籽 謝謝玫籽的鼓勵!能讓你覺得精彩真是太好了!
avatar-img
Eddy 的科技加速器的沙龍
93會員
43內容數
Eddy 的科技加速器,從2024年6月開始復刊。 會針對有興趣的公司,進行商業上的分析和探討,尤其著重在科技產業。 Eddy 畢業至清華大學科管所,目前是一名雲端顧問,期待透過自身的專業和經驗,分享產業新知和趨勢,與大家共同交流和成長。
2024/11/29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智能自動化的必要性及其在企業中的應用,並闡明實施過程中的阻礙與常見迷思。此外,介紹如何制定有效的自動化戰略以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益,幫助企業克服挑戰,實現持續增長與創新。透過明確目標、關鍵步驟及遵循四大原則,企業可有效實施自動化,提升市場競爭力,迎接數位時代的挑戰。
2024/11/29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智能自動化的必要性及其在企業中的應用,並闡明實施過程中的阻礙與常見迷思。此外,介紹如何制定有效的自動化戰略以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益,幫助企業克服挑戰,實現持續增長與創新。透過明確目標、關鍵步驟及遵循四大原則,企業可有效實施自動化,提升市場競爭力,迎接數位時代的挑戰。
2024/11/13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 Zoom 的發展歷程,包括其創辦人的背景、平臺的建立原因、最新的市場定位與競爭挑戰。此外,文章還提到疫情對 Zoom 的影響以及未來的策略,強調用戶體驗和靈活定位的成功因素。透過深入分析,讀者能夠理解 Zoom 如何面對競爭對手並持續維持市場領先地位。
Thumbnail
2024/11/13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 Zoom 的發展歷程,包括其創辦人的背景、平臺的建立原因、最新的市場定位與競爭挑戰。此外,文章還提到疫情對 Zoom 的影響以及未來的策略,強調用戶體驗和靈活定位的成功因素。透過深入分析,讀者能夠理解 Zoom 如何面對競爭對手並持續維持市場領先地位。
Thumbnail
2024/10/12
Zoom 在遠端通訊領域表現卓越,隨著疫情推動企業數位轉型,其雲端視訊會議解決方案成為全球企業的首選工具。本文探討 Zoom 的產品、財務狀況及市場競爭力,同時分析其面臨的挑戰與未來趨勢。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及競爭加劇,Zoom 是否能持續領先於 Microsoft 和 Google 等競爭對手?
Thumbnail
2024/10/12
Zoom 在遠端通訊領域表現卓越,隨著疫情推動企業數位轉型,其雲端視訊會議解決方案成為全球企業的首選工具。本文探討 Zoom 的產品、財務狀況及市場競爭力,同時分析其面臨的挑戰與未來趨勢。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及競爭加劇,Zoom 是否能持續領先於 Microsoft 和 Google 等競爭對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Notion的起源、成長以及未來挑戰,作為一個多功能的生產力工具,Notion不僅改變了用戶創作的方式,也透過社群驅動和AI整合提升了使用者的效率。藉由其市場策略、彈性收費模式及面對競爭的挑戰,展望未來的機會與發展。藉由這篇文章,讓讀者理解Notion在生產力工具市場中的獨特性和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Notion的起源、成長以及未來挑戰,作為一個多功能的生產力工具,Notion不僅改變了用戶創作的方式,也透過社群驅動和AI整合提升了使用者的效率。藉由其市場策略、彈性收費模式及面對競爭的挑戰,展望未來的機會與發展。藉由這篇文章,讓讀者理解Notion在生產力工具市場中的獨特性和重要性。
Thumbnail
Hi 我是 VK~ 這期來聊聊整合了筆記、資料庫、看板和日曆等功能 Notion 的早期故事。 他們為什麼決定從舊金山搬到日本,來渡過早期資金最困難的一段時期? 談到 Notion 都會提到他們讓資料變成像「樂高積木」。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堆疊出頁面、資料庫,他們又是如何找到這樣的想法?
Thumbnail
Hi 我是 VK~ 這期來聊聊整合了筆記、資料庫、看板和日曆等功能 Notion 的早期故事。 他們為什麼決定從舊金山搬到日本,來渡過早期資金最困難的一段時期? 談到 Notion 都會提到他們讓資料變成像「樂高積木」。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堆疊出頁面、資料庫,他們又是如何找到這樣的想法?
Thumbnail
下載網址:https://www.notion.so/desktop 註冊帳號或是google帳號快速登入~1分鐘內就可以開啟Notion創作。 Notion 是什麼? Notion 是一個多功能的創作軟體,被譽為【創作者必看】的No.1生產力軟體。它能夠提高生產力,並具有免費的使用功能。
Thumbnail
下載網址:https://www.notion.so/desktop 註冊帳號或是google帳號快速登入~1分鐘內就可以開啟Notion創作。 Notion 是什麼? Notion 是一個多功能的創作軟體,被譽為【創作者必看】的No.1生產力軟體。它能夠提高生產力,並具有免費的使用功能。
Thumbnail
〈Notion〉最近有推出AI寫作功能,一直都還不太清楚始用方法,出於好奇心驅使,來試試看如果用Continue writing功能是不是能夠寫出一篇正常的文章(以下內容都沒有重刷,是第一次按下功能鍵的結果)。 首先我先起個頭: 你還在用傳統的方式寫作嗎? 第一次AI擴充文章內容情形: 不要忘記使用
Thumbnail
〈Notion〉最近有推出AI寫作功能,一直都還不太清楚始用方法,出於好奇心驅使,來試試看如果用Continue writing功能是不是能夠寫出一篇正常的文章(以下內容都沒有重刷,是第一次按下功能鍵的結果)。 首先我先起個頭: 你還在用傳統的方式寫作嗎? 第一次AI擴充文章內容情形: 不要忘記使用
Thumbnail
第一屆STI永續人才培育計畫的第一堂課邀請了數位工具實驗室的Charlie和我們分享「使用Notion管理好個人生活和工作」,課堂並不是單純地介紹Notion以及如何操作,而更多聚焦在如何管理、如何制定或安排行程。 回到起點,先問問自己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數位工具呢? 因為潮流? 因為方便? 因為保存
Thumbnail
第一屆STI永續人才培育計畫的第一堂課邀請了數位工具實驗室的Charlie和我們分享「使用Notion管理好個人生活和工作」,課堂並不是單純地介紹Notion以及如何操作,而更多聚焦在如何管理、如何制定或安排行程。 回到起點,先問問自己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數位工具呢? 因為潮流? 因為方便? 因為保存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台灣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適合誰使用 學生 學生時期學習科目種類眾多,撇除教科書不說,有頁數限制的筆記本一個科目可能就會有兩本以上,做筆記可能不成問題,但找筆記時可能就需花上不少時間。無限制可無限延伸的筆記階層,且有搜尋功能的Notion就是一大助手。 喜歡寫筆記、整合筆記的你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台灣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適合誰使用 學生 學生時期學習科目種類眾多,撇除教科書不說,有頁數限制的筆記本一個科目可能就會有兩本以上,做筆記可能不成問題,但找筆記時可能就需花上不少時間。無限制可無限延伸的筆記階層,且有搜尋功能的Notion就是一大助手。 喜歡寫筆記、整合筆記的你
Thumbnail
在日常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我使用双链笔记比较多。然而,多数双链笔记的在线协作功能比较差,所以我又重新开始使用一年多前放弃的 Notion 类工具。 Notion 类的产品有哪些? Anytype 的开源、加密等设计理念很棒,但是在漫长的等待中消耗了耐心,距离成熟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模板就是生产力
Thumbnail
在日常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我使用双链笔记比较多。然而,多数双链笔记的在线协作功能比较差,所以我又重新开始使用一年多前放弃的 Notion 类工具。 Notion 类的产品有哪些? Anytype 的开源、加密等设计理念很棒,但是在漫长的等待中消耗了耐心,距离成熟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模板就是生产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