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講陰陽兩極,西方結構主義講二元對立,換言之,二者都認為有生就有死,有起就有落,反之亦然。回顧中外歷史,朝代之興盛衰頹,適足以印證。所以睿智者總是一再提醒大家,平時就要有「危機意識」,以免遭時代浪潮所淘汰。
較常見的警語,諸如《孟子‧告子篇》云:「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孫子兵法》曰:「毋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孔子《論語‧衛靈公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也就是要懂得「未雨綢繆」,安不忘危,存不忘亡,如此才能夠身安而國保;否則慮之不遠,其患即至,豈可不慎哉!
前述箴言,句句言之有理,不過,因為太直接了當,形同八股,新世代未必接受,倒是「螃蟹哲學」較能引起年輕人的共鳴。「螃蟹哲學」意謂,愛吃海鮮的日本人遠從蘇俄西伯利亞空運魚類至東瀛,只可惜運送過程中,水箱裡的魚類經過長途飛行,死亡甚多,損失不菲。有鑑於此,深諳「危機意識」之道的業者,改在水箱裡放入會吃魚的螃蟹,結果同處一室的魚類因為怕被螃蟹所食,乃時時提高警覺,不斷地移動,於是乎空運存活率反而大幅提高。
「危機意識」經過這樣的轉化,增加了說服力,也幫助更多的人度過了難關,很神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