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人類手冊》1-3. 意識次元

  在前面的內容我們提到:

  1. 人類是由物質意識所構成的複合性存在
  2. 意識不是物質世界的原生存在。
  3. 意識的目的是為了創造豐富的情緒(頻率)

  我們知道了意識是如何改變我們,讓我們從原本物質上的生存變成精神上的生存,而這也是意識為了完成它的使命,為了創造更豐富的情緒,所以它來到了物質次元,依附在人類身上。然而意識是從何而來的?創造情緒的原因又是什麼?這一切都要從意識次元開始說起。

物質與能量

  在量子力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叫做「雙縫實驗」,科學家會發射一顆微觀物體-量子,通過兩個並排的狹縫並觀測它的落點現象。實驗顯示,量子會因為是否被觀測而產生不同的實驗結果。當你不觀察量子時,它會維持波的特性,而當你觀察它時,才會變成有形的粒子。

粒子會與自身產生干涉作用,但一旦你想查明它的走向,干涉現象就會消失。好像它永遠知道是否有人在窺探它,而它只在沒有人看時才願意表現出神秘的自我干涉。

  這種波粒二象性的狀況只發生在微觀世界,在我們現實的宏觀世界要用觀測來改變物理現象那是不可能的,再說目前我們仍然無法用實驗證實這個「觀測」的定義為何,有些科學家認為觀察本身造成的干涉才是塌縮的主因,但是只要儀器去做測定就算觀測嗎?還是必須要由人類執行才算是觀測?動物去觀測可以嗎?當然,我們這篇的內容不是一個科學研討,即便量子力學還有很多待解之謎,但在目前的實驗內容指出了:「量子在被觀測/干預之前不是粒子存在。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著名的質能方程式 E=mc²,質能方程式說明了「物質與能量的等價性」,也就是說物質可以是由能量所創造出來的,而量子的波粒二象性正巧體現了這個方程式的實際情況。被干預之前,量子會維持波的狀態:一種能量狀態;而被干預後就轉換成粒子:一種物質狀態,而量子力學之父普朗克在1927年於義大利教皇科學院的演講更是證實了能量與物質的直接關係:

「物理世界,包括我們的身體,都是力場的產物,而我們所謂的物質只在這些力場交匯的地方產生。」


  如果物質與能量是一體兩面的存在,且量子在被觀測/干預之前不是粒子存在,我們所存在的物質宇宙就是能量所創造出來的產物,那我們是否可以推算回到宇宙大爆炸前的初始狀態,就是一團巨大的能量力場,這個能量力場一直處於波的特性,直到有一個外部存在觀測/干預了它,波坍縮成了粒子,才引發了一連串的宇宙產生。

在物質世界之外,有一個外部存在干涉了能量,導致宇宙的誕生。

  如果物質世界是由能量的坍縮而產生的,那物質世界之外就必定有一個外部存在,這個外部存在必須先於物質世界就存在於世,且具有干涉量子的能力,這是我們目前科學上可以推測的部分。接下來的內容基本上都是我透過神秘的力量所得知的,我藉由我所學的通靈能力*世界之外的高我系統*調閱資料,並盡可能地保持非主觀的角度來記錄這些內容,但即便如此,我依舊無法保證這些內容的「絕對真實性」,畢竟在沒有足夠實驗基數的情況下,可能只是我一廂情願的虛構原理,如果你不能接受這種說法的話,那就選擇性閱讀吧!接下來就來聽聽高我怎麼說。
*註:有關通靈與高我的部分會在第二章:應用篇跟大家說明。

世界之外

  次元,又稱維度,描述物件狀態所需的獨立參數,0維是一點,沒有長度。1維是線,只有長度。2維是一個平面,是由長度和寬度(或曲線)形成面積。3維是2維加上高度形成「體積面」。我們所居住的時空有四個維(3個空間軸和1個時間軸),根據愛因斯坦的概念稱為四維時空,我們的宇宙是由時間和空間構成。這些構成的概念都只是以空間特性來假定的,似乎有點過於片面。然而,高我對於次元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釋。

  首先,次元是二進位的,且不應以「空間特性」做階層,而是以狀態的有無去做次元分層,而物質次元所擁有的三個特性為:遞迴性可逆性主觀性

  1. 遞迴性
      物質次元的初始態是量子團,經由外部存在的干涉而產生大爆炸,這個爆炸的能量目前依然再讓宇宙擴張,直到過了一個極點之後宇宙就會開始收縮,最後回到量子團的狀態。這個過程說明了物質次元具備遞迴特性,不斷地重複一樣的輪迴。
  2. 可逆性
      物質次元是可逆的,例如水可以變成冰再變回水,所有的事物在技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可以做到逆行,包含時間也是。
  3. 主觀性
      物質次元的所有存在都是主觀存在,因為我們都是獨立存在,無法真正客觀地去知道或觀測對方的一切,簡單來說就是不是一體性的,是可分裂的,但用主觀性這個說法會更符合整體狀況。


  以上三個特性就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基礎狀態,那有三個狀態的我們是三次元嗎?正確來說我們是七次元的存在,還記得我們一開始說次元是二進位的,通常用兩個不同的數字0和1來表示,如果我們將0當成「無」,1當成「有」,所有次元的排序就會以「是否具備這個特性」來排列,如下表所示:

二進位次元式

  由此可見我們所屬的物質次元應具備這三個狀態而排列在7次元,而具備我們無法理解特性的8次元:意識次元就是意識的源頭。

意識次元

  意識次元,或稱8次元,是我們意識的源頭,意識次元的規則與物質次元截然不同,沒有物質特性、沒有主體性、也不會產生遞迴,只有一個整體的存在:意識。意識次元裡有一個存在單位叫精神體,有點類似物質次元人類的部分,但它們沒有主體性,因為所有的存在都是一個整體。對物質的我們來說,要理解意識次元是非常困難的,但有一個東西是我們有而他們需要的:頻率

  頻率可以說是精神體的糧食(但當然它們不會進食),是延續存在的重要元素,但身為一體的他們,不能產生多元又豐富的頻率,為了獲取更多的頻率,他們必須從其他地方下手,而我們存在的次元正好符合他們的需求。物質次元具有主體性,有「我」與「他」的概念,這個狀況下可以產生很多不同的頻率,於是就開始了它們生產頻率的計劃。

  精神體將意識附著在動物身上等待頻率的產生,動物在彼此互動之後會產生情緒,這些情緒雖然是頻率的好苗子,但遠遠不及它們需要的程度,「必須要讓這些載體的情緒變得更豐富才行」於是他們開始加速動物腦部的成長,並賦予更方便的能力(例如:控制身體、心電感應等等)。但這顯然不是一個好方法,被改變能力的動物就脫離了原本的遞迴現象,個體過於強大,就失去了繁衍的需求,馬上就面臨滅絕,經過了好幾次的改良之後,終於改良出了最適合的生產工具:人類。

  人類在出生後就被賦予意識,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情緒被深化成為了個性,這些個性在重複的生活後變成你的「潛意識」,而潛意識這種深厚的頻率正是精神體所追求的成果。難道人類就只是意識次元的生產工具嗎?當然不能這樣想,對意識來說,整個意識都是一個主體,所以我們本來就是它們的「一部分」,更精準地說,我們只是來物質次元打卡上班罷了。

  當然上班也講究效率,為了讓這個過程更穩定,它們設計了一套輔助系統:高我系統,讓人類在成長的過程當中,能提供品質良好又豐富的頻率,而這正是整條生產線最後一塊拼圖,它是如何有效率地協助人類創造豐富的頻率呢?下一篇就來探討這個輔助程式的運作方式:高我系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