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是我對枡野俊明產生強大好奇心的起點:為什麼一位來自禪僧世家的高僧,可以這麼寫實的切中人間現實疾苦,他的體悟每一句都打中凡塵俗世無法超脫的我輩,對職場、人際、自我等建言都深刻的讓我覺得他應該在職場打滾多年,才有辦法講得這麼精準,無怪成為本本暢銷書作者。陸陸續續讀了幾本之後,我跟著枡野俊明與松重豐的對談,來到十牛圖之旅。
禪宗的「十牛圖」是透過童子尋牛的過程,畫出生命啟蒙的10階段,而尋牛的過程,就是在尋找真實自我的過程:
這本書同時讓我對松重豐有更多好感度提升的認識,他在年輕的時候離開了劇場工作,遠離可能在現代稱之為職場霸凌的恐怖老闆,不打算再回表演工作,卻因為認識了實力堅強的演員而重新激發了他的對表演的熱情,因此就如此返回表演工作,三十五歲前都是靠打工度日,直至四十歲才拍出代表作至今。
大約對照的年紀與尋牛的過程,四十歲之前,我們都還在追尋自我的過程,想要逃避與想要受人認可之間,反覆的煩惱與思考堅持的事物,枡野俊明提醒執著的危險是過度追求私欲,若能讓自身熱情與上進奮發影響著身旁人一起變好,這樣的追求就不會失去本質,或者說良善的本質吧。
松重豐原以為要重返表演工作指的是只能接受他無法忍受的部分,沒想到卻是遇上對手而重新碰觸到真心享受表演的愉悅心情,當心情明確時,原本所苦惱的都只像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再也不重要了。
枡野俊明則說出了註腳一般的金句:
以對自己具不具有吸引力作為抉擇的標準,如此才能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進而拓展前進的方向,慢慢就會與人結下緣分,新的緣分自然會自動找上門來。
緣分當是對未來有幫助的人脈與貴人,而這不是隨遇而安的,最好的緣分就是從你最真心被吸引的所在所緣聚而來,這份喜好或想做的動力,也會萌發出能夠花一輩子追隨的事物,枡野俊明的園藝設計如是,松重豐的表演工作如是,兩人也分享自己如何找到志業的過程,特別是枡野俊明說道他所喜愛的事物,最後被國家發明出了一種職位稱之:庭園設計師,並以此授課講道。
二十歲至三十歲仍在形塑自己的樣貌,三十到四十歲的追尋理應漸漸化為有形之牛,但社會變化的太快,追尋的自我與時間也變得越來越無法明確分類了,每個人的生活差異也越來越大,究竟什麼是心中的牛,每個人的牛也應該長得不一樣才對。
「重要的事物不會化為文字」,這是尋牛在過程中的領悟,領悟到了某個開關打開,而改變了生活方式與行為舉止,便是開悟的表現,而後,追尋的與目前的自我合而為一時,那就是十牛圖裡的第七階段,不在意開悟與否,才是真正的開悟:忘牛存人。
當人生處於此,也就要準備下山了,歸於自然、歸於鄉里,分享所見所感的菩薩行。將生命的寶藏分享出去。
即今、當處、自己,「在當下,在所在的地方,我好好活著」簡單,卻完美包含了所有禪學思想,拋下妄想,專注而深刻活著,一步一步的照顧腳下,生活即修行,一定會有所悟得。
我很喜歡他所說的「不在意」,也就是別對每件事情都有反應,反應是執著程度的表現,不反應不是假裝不在意,而是練習內觀自己的情緒變化,以及與人能處的距離,終歸是認識自己的練習。
我很需要禪學思考,活到了現在,一直在看似安然實則煎熬的內心狀態,執著的不知所以,只好不停地讀,希望可以在這麼多思想的照顧下,一步一步,慢慢走自己的路。
枡野俊明, 松重豐|平安文化|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