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規模的極限在哪裡?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觀察到公司的市值不斷的破紀錄。最近,我閱讀了羅振宇的《羅輯思維(商業篇)》一書,其中關於企業規模增長的討論讓我覺得非常有意思。羅振宇在書中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未來是否可能出現市值達到 100 萬億美元的公司?這個金額相當於今天美國 GDP 總和的 5 倍。乍一聽似乎不可思議,但回顧歷史,幾十年前誰能想到會有市值超過 1 萬億美元的公司呢?

這個思考實驗實際上包含兩個問題:第一,100 萬億美元的公司可能出現嗎?第二,如果可能,它會出現在哪個領域?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先理解企業規模增長的限制因素。羅振宇巧妙地將企業比作生物和山脈,來解釋規模增長的限制。

在生物界,體型變大通常意味著競爭優勢,但到達一定程度後,大體型反而會成為限制。因為大體型對食物的需求更高,行動能力和適應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同樣,山的高度也受到重力的限制。有研究表明,地球上的山最高只能在 10~20 公里內,否則它自身的重量就會把它壓塌。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高度還不到 10 公里,而火星上卻有一座高達 20 多公里的山,因為火星重力比地球小很多。

那麼,為什麼現代企業能夠突破這些限制,達到如此巨大的規模呢?

答案在於數位化時代的到來。過去,公司規模增長會帶來層級增多、訊息流轉緩慢等問題,使得大型企業變得笨重。一旦遇到市場變化,反應速度慢,容易被競爭對手超越。但在今天的網路社會,特別是對於數位科技公司來說,規模增長反而帶來了優勢。

羅振宇指出,在數位化時代,一家數位公司的網路分布越廣,它就越「聰明」,越能快速應對市場變化。這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神經網路,分布越廣,反應越靈敏。因此,對於數位型的高科技公司來說,進一步壯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它們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擺脫「重力」的限制。

然而,即使在數位時代,我們也很難想像現有的科技巨頭能夠達到 100 萬億美元的市值。以蘋果公司為例,它的產品受歡迎程度和市場佔有率已經接近極限,即使在高利潤的情況下,也只能支撐其市值達到 1 萬億美元左右的規模。那麼,如果真的出現 100 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它會在哪個領域呢?

羅振宇認為,答案可能在於開拓全新的領域。他舉了一個歷史上的例子:成立於 1602 年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這家公司在其鼎盛時期擁有超過 150 艘商船、40 艘戰艦、2 萬名員工和 1 萬名傭兵。它之所以能達到如此規模,是因為它背靠歐洲向全世界殖民的大背景,開拓了全新的市場空間。

這個例子啟示我們,未來如果出現市值 100 萬億美元的公司,很可能是在一個全新的領域。這個領域必須能夠與現有人類世界產生協作和資源交換,成為一個空前巨大的財富引擎。

那麼,這個新領域會是什麼呢?也許是太空開發、深海資源利用,或者是我們現在還無法想像的全新產業。重要的是,這個新領域必須能夠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價值,並且有足夠大的市場空間支撐如此規模的公司成長。

羅振宇通過探討企業規模增長的限制和可能性,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商業世界的未來。他提醒我們,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最大的機遇可能存在於我們尚未想像的新領域中。

這種思維方式鼓勵我們保持開放和靈活的心態,時刻關注可能改變遊戲規則的新因素。同時,它也激勵我們去思考和探索全新的領域,因為未來最大的機會可能存在於我們尚未想像的新世界中。

圖片來源: Dall.E 生成

圖片來源: Dall.E 生成


avatar-img
18會員
39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了平台型和垂直型兩種商業模式。文章分析了這兩種模式的特點、優勢及其如何創造網路協同效應,並通過 Google、蘋果、HBO 等案例進行了說明。同時,文章還討論了如何將這種思維應用於實際工作和個人職業發展中。
本文探討了兩個重要概念:企業的能力原點,以及「超級變數」對商業的影響。文章分析了這些概念的內涵,並通過實際案例說明了它們在現實商業世界中的應用,同時探討了如何將這些洞見運用於個人職業發展和企業管理中。
本文探討了兩個重要概念:官僚主義的根源及其解決之道,以及飛輪效應在企業發展中的應用。文章分析了這些概念的內涵,並探討了如何將其應用於工作和企業管理中,強調了長期堅持和全局思考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了收入來源如何塑造組織行為,涵蓋了國家治理、企業管理和個人職業發展等方面。通過分析不同類型的收入來源及其影響,文章揭示了這一概念在理解組織發展、選擇職業和評估公司時的重要性,並提供了實際應用的建議。
本文探討了達成共識的重要性和方法,指出傳統的強權和妥協方式的局限性。通過歷史案例和現實應用,強調了選擇合適人員而非改變不合適人員的重要性。文章還討論了這種方法在工作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在組織管理中實現真正的共識。
本文探討了戰略與戰術的本質區別,強調戰略思維在目標設定、過程特點和實現手法上的獨特性。通過歷史案例和現實應用,說明了戰略思維在國家治理、商業競爭和個人發展中的重要性,強調了尋求均衡和長遠利益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了平台型和垂直型兩種商業模式。文章分析了這兩種模式的特點、優勢及其如何創造網路協同效應,並通過 Google、蘋果、HBO 等案例進行了說明。同時,文章還討論了如何將這種思維應用於實際工作和個人職業發展中。
本文探討了兩個重要概念:企業的能力原點,以及「超級變數」對商業的影響。文章分析了這些概念的內涵,並通過實際案例說明了它們在現實商業世界中的應用,同時探討了如何將這些洞見運用於個人職業發展和企業管理中。
本文探討了兩個重要概念:官僚主義的根源及其解決之道,以及飛輪效應在企業發展中的應用。文章分析了這些概念的內涵,並探討了如何將其應用於工作和企業管理中,強調了長期堅持和全局思考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了收入來源如何塑造組織行為,涵蓋了國家治理、企業管理和個人職業發展等方面。通過分析不同類型的收入來源及其影響,文章揭示了這一概念在理解組織發展、選擇職業和評估公司時的重要性,並提供了實際應用的建議。
本文探討了達成共識的重要性和方法,指出傳統的強權和妥協方式的局限性。通過歷史案例和現實應用,強調了選擇合適人員而非改變不合適人員的重要性。文章還討論了這種方法在工作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在組織管理中實現真正的共識。
本文探討了戰略與戰術的本質區別,強調戰略思維在目標設定、過程特點和實現手法上的獨特性。通過歷史案例和現實應用,說明了戰略思維在國家治理、商業競爭和個人發展中的重要性,強調了尋求均衡和長遠利益的重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2024年的頂級商業創意,聚焦於最新的趨勢和正在全球擴展的新技術。 這些商業創意將在未來幾年保持相關性,並獲得巨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機構投資者對軟體產業的投資考量,包括 AI 和 Cloud 及其與資安的關聯,以及軟體產業前景的分析和短期投資策略。另外提到 Andy Grove 的《十倍速時代》一書,闡述了 IT 技術轉變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並建議 3 個月回顧一次這個主題。
Thumbnail
當我們提到未來的產業發展潛力,腦海中總是浮現出一幅幅科技的畫面。人類社會不斷進步,追求著更高效、更智慧的生活方式。那麼,哪些產業在未來幾年會持續增長?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個問題。
Thumbnail
除現有已知的 AI 硬體建構廠商外,本篇並列出作者對於下一波 AI 應用興起時之潛力企業觀察清單,包含網路服務、網路安全、行業運用方案解決業者、與 AI 軟體開發商等。
Thumbnail
曾幾何時,200元這數字和鴻海就結下不解之緣。緣由是老郭留了一句話:『鴻海股價沒有200元,我不會退休』。。。
Thumbnail
諸如紅杉資本和 A16z 等投資機構通過導入 AI 以達成提升營運效率和產生超額利潤兩大目標。然而,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 AI 在整體投資流程中的優勢,取決於投資機構能否根據自身條件與需求建構適合的 AI 解決方案。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2024年的頂級商業創意,聚焦於最新的趨勢和正在全球擴展的新技術。 這些商業創意將在未來幾年保持相關性,並獲得巨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機構投資者對軟體產業的投資考量,包括 AI 和 Cloud 及其與資安的關聯,以及軟體產業前景的分析和短期投資策略。另外提到 Andy Grove 的《十倍速時代》一書,闡述了 IT 技術轉變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並建議 3 個月回顧一次這個主題。
Thumbnail
當我們提到未來的產業發展潛力,腦海中總是浮現出一幅幅科技的畫面。人類社會不斷進步,追求著更高效、更智慧的生活方式。那麼,哪些產業在未來幾年會持續增長?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個問題。
Thumbnail
除現有已知的 AI 硬體建構廠商外,本篇並列出作者對於下一波 AI 應用興起時之潛力企業觀察清單,包含網路服務、網路安全、行業運用方案解決業者、與 AI 軟體開發商等。
Thumbnail
曾幾何時,200元這數字和鴻海就結下不解之緣。緣由是老郭留了一句話:『鴻海股價沒有200元,我不會退休』。。。
Thumbnail
諸如紅杉資本和 A16z 等投資機構通過導入 AI 以達成提升營運效率和產生超額利潤兩大目標。然而,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 AI 在整體投資流程中的優勢,取決於投資機構能否根據自身條件與需求建構適合的 AI 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