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總是充滿了變化,低谷時期往往是投資者最恐慌的時候,對於我們這些理智且有耐心的投資者來說,這其實是千載難逢的「撿便宜」機會。但即便我們有信心,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擺在眼前:資金從哪裡來?
假設我們不想輕易動用手頭的現金、定存、股票或不動產,如何在保持資產穩定性的同時,靈活擠出現金來抓住這些「低谷投資」的機會呢?
接下來我們要探討各種靈活運用資金的策略,幫助我們在市場下跌時依然有機會佈局,並且不動用過多的本金。
定存一向以穩定著稱,無論市場如何動盪,定存的數字就是不會動。如果你手上有一筆定存,這筆資金如同放在「保險箱」裡,沒人能輕易動它。但這樣的穩定是否意味著可以用它來進行投資槓桿操作?我們先來討論定存質借的利弊。
定存質借看起來像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在我們想保持本金不動的情況下。假設你有400萬台幣的定存,銀行會讓你借出80%-90%的資金,這意味著我們最多可以拿到360萬來進行投資。看似完美:本金不動,還有額外的資金可用!
但我們必須考慮借款利率。假設定存利率是1.5%,而銀行提供的質借利率是2.5%,這就意味著我們借款的成本其實並高。投資回報需要超過這些利息成本才有意義。如果市場表現不如預期,我們最終可能會背負借款負擔,同時還是得償還利息。
舉個例子,很多人選擇定存是因為它的穩定性,尤其是當市場波動大、風險無法預測時,定存成為資金保值的「保險箱」。而在市場穩定時定存質借這樣的槓桿操作或許有用,但在市場動盪時,這種方法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壓力。
定存的真正價值我認為並不是作為槓桿投資的工具,而是應對「黑天鵝事件」或「市場大跌」時的資金後盾。當市場出現大的下跌時,我們可以隨時選擇解約定存,將資金投入市場上被低估的優質資產,這樣不僅避免了質借的高成本,還能在關鍵時期迅速取得現金。
定存的穩定性在這時就顯得尤為重要。即使市場再怎麼動盪,定存的本金依然不會受影響。等到我們認為市場回升機會來臨時,再解約定存進行投資,而不是在平時進行質借操作,這樣我們能夠在最佳時機下進場,無需承擔額外的利息負擔。
與房產或保單相比,定存的局限性和羊羹覺得他不適合拿來質借他最主要在於它缺乏額外的附加價值。股票本身會配息,息不低外長期來說會是上漲的,系統性風險下跌無可跌的質借相對安全(我是指如果合適的分散持股或者持有ETF之類的);房產可以提供居住或出租收益,同時可以質押進行借款;保單除了提供保障,還能質借用來周轉。
而定存僅僅是一筆靜態的資金,外幣息高一些的定存有些銀行有做限制不可以換回台幣套利,台幣本身定存頂多跟通膨持平,他就一個保底的、安全的數字而已,不會為我們帶來任何額外的保障功能。當然,有一定的定存額度後銀行在我們需要買房的房貸上或其他貸款申請上會有加分的作用,這是另外一件事了。
羊羹自己的計畫上,是有將近百分之一的金流是固定流向定存的,當然我不是想賺那個看起來很悲哀的定存利息,也不是想要拿定存做什麼偉大的高報酬投資,只是計畫在大盤本益比低到一定的值之後,逐步開啟各種槓桿時,能有一部小小部分資金是跟市場無關的、可以緊急挪用的,以防操作上出了點什麼問題來不及回補保證金,畢竟定存解約也是滿快的,app打開點幾下就好。
在我們的投資組合中,股票往往是最具波動性的資產,但也同時擁有巨大的潛力。尤其是在市場低谷時,我們可能不想賣掉股票,因為我們相信它們會在未來回升,更別說我們投資的標的如果本身獲利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單純只是市場水位下降導致股價下跌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可能需要額外的資金,股票質押借款便是一個靈活的資金獲取方式。
質押股票進行借款其實是相對簡單的操作,我們將持有的股票作為抵押物,向銀行或證券公司借出部分資金。通常銀行會根據股票的市場價值提供50%-70%的借款,這意味著即便在低谷時,我們依然可以憑藉持有的股票取得流動資金。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我們不需要賣掉股票依然保有未來增值的潛力,同時還可以利用借款在市場中進行更多的投資或應對其他的財務需求。假設我們持有500萬台幣市值的台積電股票,即使股價下跌了30%,我們仍然可以從銀行借到250萬到350萬的資金,用來買入其他被低估的其他股票。
簡單來說是在低估時將我們的現股轉化成融資的概念,系統性風險下總會跌到一個我們覺得跌無可跌的程度。
股票質押借款也有風險需要謹慎對待。市場波動下,股票價值也是可能進一步下跌,這時銀行或證券公司可能要求我們追加保證金或提前償還部分借款。這就會給我們的現金流帶來壓力,特別是在市場低谷時更容易遇到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