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0|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儒家教育》君子的職業

  基於《論語》,我們知道孔子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弟子成為君子。君子也是人,而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根據達爾文的理論,是生存以及繁衍;按照告子的說法,是食色性也)。如此推測君子也必須在維持基本的生存之上去追求道、去行仁義,那麼君子依靠什麼來保障生存?春秋主要職業有(軍)士、農、工、商、務農的隱士,但君子不直接從事這類職業。那麼為了其生存,滿足基本的食色,春秋時代的君子謀什麼樣的職業?通俗來說,就是君子靠什麼養活自己?這裡我們只從古代文獻找出答案。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

  從「學也祿在其中矣」 推測君子靠俸祿來生活。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從「一簞食,一瓢飲」 推測只是讀書學習,即在求學期間,是沒有俸祿的。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

  從 「回也其庶乎,屢空」 推測:即便是學霸,且學有所成,也未必有俸祿。

  「學也祿在其中」 意思就是,透過學習,獲得職業所需的品德和技能,之後從事職業工作,接受俸祿,以俸祿謀生謀食。這道理十分淺顯,沒有更多解釋的必要。

表達成:學 → 職業 → 俸祿 → 謀食


那麼君子以從事什麼樣的職業來獲得俸祿?

子路、冉求、仲弓為魯國最大貴族季氏的太宰。
子遊為武城宰;子羔為費宰。 《論語》
子貢常相魯國和衛國。 《史記》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飢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嘩之。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
孔子曰:天下無行,多為家臣,仕於都;唯季次未嘗仕。 《史記》
週霄問曰: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仕...。 曰:士之仕也,猶農夫之耕也。 ⋯⋯ 《孟子》

  結論,春秋時代的君子的職業是作為貴族的家臣,或作為國君的臣僚。即作為各種管理人員、辦事人員,為貴族和國君服務。

簡化表達成:在職的君子 = 管理者


為何要為君子正名

  對於我這個結論(在職的君子 = 管理者),想必大家也都有相同的認知,我真可謂多此一舉。為何要多此一舉,來為君子正名呢?

孔子:君子謀道不謀食。
孟子: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
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因為即便君子講謀道、講仁義、講天下之憂,他們也還是離不開以物質為基礎的生存、活下去。而古代佞臣(偽君子),不在少數,並無君子之令德,卻藉君子之言,迴避百姓的生存與奉獻,只高談謀道和仁義,以此來掩蓋他們個人的食色追求。


孔子弟子未當臣僚者


季氏使閔子驃為費宰,閔子騖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論語》
孔子曰:天下無行,多為家臣,仕於都;唯季次未嘗仕。 《史記》
- - - - - - - - - -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原因想必就是邦無道。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 《論語》
人不知而不慍。 《論語》(貴族不知曉我,就當不上臣僚,也不生氣。)

  原因想必就是還未被貴族請去當臣僚。


在職的君子還是君子嗎?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 對曰:「不能。」
季氏將伐頦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頦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冉求和子路,在獲得職位成為季氏的家臣或太宰,並由此獲取俸祿後,他們就必須聽命於季氏。當季氏做出旅於泰山、伐頦臾、八佾舞於庭、以《雍》徹,這些違背禮制的行為時,他們也要配合執行。冉求還為季氏家族聚斂。這些事實說明,一旦君子有了職業,他們就要執行貴族分派的任務,但其中某些任務是違背禮制、違背仁義、違背道義,是君子所不為的,所不能為的。因此可以說,在職的君子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君子了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 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 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孔子給了在職的君子的行為底線:弒父與君,亦不從也。君子为了生存,最后退到可能只剩下底线,他们还是君子吗?既然已无君子之实,他们还能冠以君子之名吗?孔子一生培养君子的努力,最后会败于现实吗?呜呼哀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