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Desire is the outward projection of inward potential

前幾天跟三個差不多認識二十年的朋友視訊聊天。

從學生時代一起打網球,到後來各自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到歐洲求學,然後現在四個人分別在不同的四個城市生活。


我們並不是剛好一直是四人的組合,但不知道是哪個時候就建了一個聊天群組,偶爾互相問候。


20歲的夏天,我們一起單車環島,每個人都曬得黑黑的,騎行裝備很普通,行程也很隨性,將近兩週的時間,靠著雙腳的踩踏,去到台灣東南西北不同的角落。


那時候我們覺得環島是個夢想,所以開始計畫並且行動,成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事蹟。


現在想起來,環島只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途徑。讓自己卯足全力去完成一件事,證明自己可以做到,同時在那個年紀,離開校園走向各個角落認識台灣,作為成長的里程碑。而最最重要的,更是跟一群朋友,一起走完這趟有趣的行程,創造了許多共同的回憶。


年輕的時候想要的總是很多,但也總是很有動力地去追求。心裡面總有好多好多的夢想,同時也有好多的勇氣跟精力去追求所謂的夢想。


Brianna Wiest - The Pivot Year - Day 6


生命的不同階段,總是有不同的想望。


年紀漸大之後,夢想這種東西,變得不再是驅動自我的元素,反倒比較像是記憶裡的增強劑,讓過去美好的回憶可以更鮮明地重現在大腦裡,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過去的熱忱!不要忘記曾經有夢想的那個時代!


比起「夢想」,現在比較會思考的是「目標」。

具體、明確、可行。有的是短期,有的是長期。

會把各種目標,當成專案一樣去策劃。


其實就是換了一個名詞,換了一種心態或方式,但一樣都是去執行內心想要完成的事情。


Call it a PLAN, not a DREAM.

我後來總是這樣提醒自己。


每段時期我們所想追求的外在欲望,不管是物質上的、成就上的,多反映出內心的潛在需求。


要坦誠面對自己,去思考自己真正的渴望是什麼。唯有看清內在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才能讓欲望成為正向的動力,並且也避免自己浪費時間去追求錯的目標


這大概是年紀漸長、精力與時間皆有限之下,才慢慢發展出的生活技能吧。



2024/10/21

KLKL

Reading Brianna Wiest - The Pivot Year / Day 6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