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生活像一場不曾停歇的馬拉松,忙得不可開交。每當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我只想倒在床上沉沉睡去。這段時間裡,我發現自己在方格子的互動越來越少,留言的回覆也變得晚了許多,在此向大家說聲抱歉。
其實,我是一個腦袋裡裝滿夢想的人,也總有做不完的計劃與想法。也許是因為我天生敏感,能夠聽見心底最微弱的聲音;或是,我總是能下載到那些無形的「任務」,推動著我不斷前進,忙碌得幾乎無法停下來。
最近,在寫作與分享的過程中,我逐漸撥開迷霧,看清了我真正想做的事情——以及為什麼我想要走上這條道路。
幾天前,與朋友談起我的計劃時,我說出了一段意外的故事。
那一刻,我彷彿打開了記憶的閘門,長久封存的畫面如潮水般湧現。我感到震驚,那些記憶如此鮮明,好像從未真正離開過我。
那是我小學三年級時的某天。我走在校園的走廊上,耳邊是同學們的嬉笑聲,微風吹拂過臉龐,帶著草木與粉筆灰的淡淡香氣。
陰沉的天空籠罩著校園,只剩窗外微弱的光線透進教室,照在灰白的地板上。窗戶偶爾因微風輕顫,投下的影子也隨之微微晃動,彷彿在與我無聲地捉迷藏。就在那一瞬間,我的心中響起一個強烈的聲音:「為什麼我在這裡?」
那個問題就像一道閃電,瞬間劈入我的心中,激起深深的疑惑。
我四處張望,卻找不到答案。那股深切的渴望,就此深深刻入心底,像一粒種子,在我心中紮根發芽,從此再也無法忽視。
我回到教室,繼續扮演一個普通學生的角色,但內心早已無法平靜。疑問像一股暗流:「為什麼我要在這裡?我到底是誰?我現在在做什麼?這一切究竟有什麼意義?」
然而,沒有人能回答這些問題。它們像無形的枷鎖,把我和世界隔絕開來。於是,我開始在順從和反叛之間掙扎,不斷逃跑,又不斷被拉回來,像是在命運的牢籠裡進行一場漫長的抗爭。
我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假意投降的士兵,表面順從,但心底的反叛從未停止。我在遵從規範的同時,不斷等待機會,試圖改變命運。然而,那時的我,只知道自己想要的和別人不一樣,卻不知道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大學畢業後的半年,我踏上了創業之路。當時的我雖然懵懂,但心中有一個清晰的念頭:「我要讓年輕人被看見,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價值。」我記得有人笑著問我:「你不也是年輕人嗎?」那時的我無法解釋,只能默默執行心中的計劃。
最近,我覺得自己正處於《烈焰血城》裡斯維雅的抉擇中——在使命願景與小我的自我夢想之間徘徊著、掙扎著,試圖找到平衡。
我一方面想實現自己的夢想,但另一方面,肩上背負的責任卻讓我無法輕易放下。我和斯維雅一樣,不願放棄心中的渴望,但也無法忽視自己的使命。
這段掙扎,讓我不禁想起我曾寫過的一首詩:
時光悄悄流動,輕聲跳躍過時針的指梢。忙碌催促著我們,遺忘了自我。我們無從選擇,不由自主地順從平凡、逃避、靜默。在很久以後,試問,沒了選擇,你是否真正活過?
這首詩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從國小三年級以來的心境。我覺得,許多人就像電影《命運好好玩》裡的主角,不斷快轉、追逐目標,然後繼續快轉。
當他們回首時才發現,一切早已過去,但從未真正享受過當下,或珍惜過與他人相處的每一刻。
這些反思,讓我更加確信,我不想讓分數、標準化的框架來定義我的價值。
如果我們能從小發現自己的天賦,而不是被數字束縛,我們的人生會不會變得更豐富?如果我早在三年級時就理解自己的價值,現在的我,是否會是另一個樣子?
但人生沒有「如果」,我們擁有的只有「此刻」。
也正因如此,我決定不再逃避,選擇在夢想與責任之間找到平衡。即使只是微小的一點點改變,我也要去嘗試。因為不試,又怎麼知道做不到?
我曾告訴津涔(或部分只是默默想著),自己是一個很「貪心」的人。如果家人或朋友過得不好,我會自責;如果無法幫助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我也會感到虧欠。我希望這個世界能變得更好,因為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也必須做到——或許,這就是我的使命感。
隨著《烈焰血城。重生的詩篇》第一部即將完結,我也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第一部完結後,第二部的更新將在明年元旦正式開始。這個決定不容易,但我希望在追求夢想與肩負使命的過程中找到一個平衡。
最後,分享一個好消息。
今天早上,我收到了一個意外的驚喜——〈三步驟,歡迎來到「感覺圖書館」💖〉、〈第三十六章、人性的考驗~~奇幻小說《烈焰血城。重生的詩篇》〉和〈小小的murmur:寫作是一條孤獨的路〉登上了即時精選,今天剛好是我在方格子上第二個月,對我來說意義非凡。
然而,比起這些更令我感動的,是在這條創作旅途中遇見了你們,並從你們那裡獲得的支持與鼓勵。
這些溫暖的回饋,成為我繼續前行的最大動力。
未來的路或許還很漫長,但我相信,只要我們不停尋找,答案終將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悄然浮現。感謝一路陪伴,也祝大家有一個溫暖而美好的週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