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老,我會大》李昀翰X鄭安雅X孔維婕X凌兆群-2024不貧窮藝術節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地點:聚合屋
時間:2024-10-27 14:30
推薦度:★★★☆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wearttogether2014)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wearttogether2014)

《你會老,我會大》無意處理低落的照護品質,而是將焦點集中於「老年人的孤寂感」,並以「參與VR遊戲」消除孤寂感,並且導致老爺爺過度依賴VR而陷入危險。

長青失能照護的困境一直是各式劇本的好切入點,而透過科技,無論是主談科技如何介入長青照護,或是旁及長青照護的各種困境,坊間也不乏看見各種代表作品,例如,走在一切尖端,1991年大友克洋動畫《老人Z》,至今無其他作品能取代。而後,在《攻殼機動隊》的電視版中,公安九課一度解編,戰鬥用AI機器人塔奇克瑪被分配到養老院協助看護及護理師照顧長者,塔奇克瑪們抱怨照顧老人比搜集敵方情資或戰鬥都還困難。而後在臺灣導演楊雅喆作品《血觀音》也在最後演示了以臺灣的醫藥技術,幾乎可以(違背當事人自由意志)無限延續將死之人的生命。

《你會老,我會大》談的正是老人照護的問題,時空設定在21世紀末,劇中主角老爺爺的處境,正是每位觀眾將面臨的未來--在入場時,工作人員在每位觀眾手腕套上住院病患配戴的姓名手圈。

孫女偶爾來探望爺爺,但無力執行任何看護或照護者應完成的任務。(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wearttogether2014/photos)

孫女偶爾來探望爺爺,但無力執行任何看護或照護者應完成的任務。(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wearttogether2014/photos)

《你會老,我會大》老爺爺住在照養中心,兒子因工作忙碌無法親身照顧,又因為經濟壓力並未請看護照看,只有在學的孫女偶爾帶點吃食來照養中心探望爺爺。

透過劇情,顯然孫女並沒有照護爺爺的能力--當爺爺尿溼褲子,孫女完全無法勝任為爺爺換一套乾淨下著的任務,必須請護士出手,但更換尿布下著這樣的工作,該是家屬或看護的責任,不該是護士的工作,爺爺身邊沒有看護,孫女不常來又使不上力,護士有自己的工作無法即時幫忙,爺爺在照養中心的生活品質,其低落可想而知。

然而《你會老,我會大》無意處理低落的照護品質,而是將焦點集中於「老年人的孤寂感」,並以「參與VR遊戲」消除孤寂感,並且導致老爺爺過度依賴VR而陷入危險。

老人抱怨孤單是向親人撒嬌,並非真的渴求社交、害怕獨處。相反的,大多老人不喜歡其他人打擾他長期以來的生活慣性,也因此許多老人選擇獨居在住所,或是在安養中心選擇單人房。(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wearttogether2014/photos)

老人抱怨孤單是向親人撒嬌,並非真的渴求社交、害怕獨處。相反的,大多老人不喜歡其他人打擾他長期以來的生活慣性,也因此許多老人選擇獨居在住所,或是在安養中心選擇單人房。(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wearttogether2014/photos)

現實中,老人只會向親人抱怨孤單,目的是向親人撒嬌,並非真的渴求社交、害怕獨處。相反的,大多數老人不喜歡其他人打擾他長期以來的生活慣性,也不想面對自己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低落,因此,許多老人寧願選擇獨居在既有住所,或是在安養中心選擇住單人房,不受他人打擾地以習慣的方式繼續活下去。

假設《你會老,我會大》的主角老爺爺真的特別害怕孤單寂寞,所有安養中心都設有交誼區,鼓勵居住在設施內的老人交友互動,或是一起聽志工讀報、一起看電視,討論時事內容,或是和其他老人一起運動,或是結伴玩玩遊戲。不必透過VR,不必有虛擬世界的AI角色,就可以實際的打打麻將,玩玩撲克。不然,也可以透過網路結交朋友--無論是認識新牌友,或是聯絡學生時代的同窗。總而言之,根本不必耽溺於虛擬世界、AI友伴的友誼。

或許是編劇的預想太過天馬行空,偏離事實,也可能編劇及導演對於照護中心提供服務的內容與目的、以及長照家庭可能遭遇的困境等等功課沒有作足,總覺得《你會老,我會大》並沒有搔到癢處。

----------

編劇:李昀翰、鄭安雅
導演:孔維婕、凌兆群
技術協調/舞台監督:許祐元
執行製作:蔡幸芳
演員:許祐元、蔡多恩、張登喆、嚴千惠、祝苹綺
燈光設計:祝苹綺、嚴千惠
音樂設計:趙柏謙、鄭安雅
舞台設計:凌兆群、孔維婕
舞台組員:黃柏睿
服化設計:蔡幸芳
平面設計:蔡多恩
排練助理:黃柏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ustone獨的沙龍
118會員
216內容數
最近看了哪些戲?參觀了哪些展覽?分享你的想法吧!
justone獨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8
推薦度:★★★★於本屆(第六屆)跨蝦米藝術節,製作方不再迂迴,直接讓戲劇表演本身就是一場鳳山第二公有市場的導覽活動。
Thumbnail
2025/02/18
推薦度:★★★★於本屆(第六屆)跨蝦米藝術節,製作方不再迂迴,直接讓戲劇表演本身就是一場鳳山第二公有市場的導覽活動。
Thumbnail
2025/01/09
推薦度:★★★★★戲本身能量飽滿有滋有味,就算你不關心政治,不贊同雨傘革命,也能在演員徐嘉蒓嘻笑蹦跳的表演中放鬆心情,開懷大笑。但最勾魂攝魄、震撼人心的卻是戲後座談。
Thumbnail
2025/01/09
推薦度:★★★★★戲本身能量飽滿有滋有味,就算你不關心政治,不贊同雨傘革命,也能在演員徐嘉蒓嘻笑蹦跳的表演中放鬆心情,開懷大笑。但最勾魂攝魄、震撼人心的卻是戲後座談。
Thumbnail
2024/12/26
推薦度:★★★★☆這可以是終其一生努心扮乖達成別人要求的女子,遺失自我的絕望,也可以是回歸中國的香港,遺失自由、經濟優勢、獨特地位的吶喊。
Thumbnail
2024/12/26
推薦度:★★★★☆這可以是終其一生努心扮乖達成別人要求的女子,遺失自我的絕望,也可以是回歸中國的香港,遺失自由、經濟優勢、獨特地位的吶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高齡化的平溪村莊為背景,再以繁盛的天燈觀光潮相映襯,帶出獨居老父與各有家庭之兒女、孫子的日常相處直至人生終點,包含親情相伴、老年照護、經濟壓力,平淡寫實,卻也因此令人隱隱生痛。
Thumbnail
以高齡化的平溪村莊為背景,再以繁盛的天燈觀光潮相映襯,帶出獨居老父與各有家庭之兒女、孫子的日常相處直至人生終點,包含親情相伴、老年照護、經濟壓力,平淡寫實,卻也因此令人隱隱生痛。
Thumbnail
悶悶不樂、看什麼都不順眼、原來有興趣的事變得不感興趣、沒食慾、體重減輕,經常抱怨身體疼痛、忘東忘西、注意力不集中、悲觀到甚至不想活了…,都是老年憂鬱的警訊。 首支老年憂鬱防治微電影《一起跳舞》-伴你舞出無憂「心」旋律 由知名導演葉天倫執導,金馬影后陸小芬、知名演員夏于喬公益代言,以及模仿天王郭子
Thumbnail
悶悶不樂、看什麼都不順眼、原來有興趣的事變得不感興趣、沒食慾、體重減輕,經常抱怨身體疼痛、忘東忘西、注意力不集中、悲觀到甚至不想活了…,都是老年憂鬱的警訊。 首支老年憂鬱防治微電影《一起跳舞》-伴你舞出無憂「心」旋律 由知名導演葉天倫執導,金馬影后陸小芬、知名演員夏于喬公益代言,以及模仿天王郭子
Thumbnail
【 #失控的照護 #ロストケア】觀後感 今天忽然想起了2023年我看的這部電影 隨著全球人口老人化,平均壽命長又無子嗣 老年看護的照護者 就成了陪伴孤獨老人的重要角色 畢竟,請得起看護的委託者,都有不得已的苦衷 例如,第一個是家庭忙到沒空照顧老爸 第二個是單親媽媽要照顧小孩
Thumbnail
【 #失控的照護 #ロストケア】觀後感 今天忽然想起了2023年我看的這部電影 隨著全球人口老人化,平均壽命長又無子嗣 老年看護的照護者 就成了陪伴孤獨老人的重要角色 畢竟,請得起看護的委託者,都有不得已的苦衷 例如,第一個是家庭忙到沒空照顧老爸 第二個是單親媽媽要照顧小孩
Thumbnail
這次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之邀,參與了「「時間裡複誦」-2023 高齡平權身體想像計畫聯展」, #老化 是從古至今身為人必須面對,卻難以承受的現象。她告訴我們,死亡近在眼前,要開始準備可能隨時到臨的離開。然而,我們依舊害怕死亡, 也害怕親人死亡,而老化成為邁向死亡的過渡時期,她一點一滴剝離我們的身體,
Thumbnail
這次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之邀,參與了「「時間裡複誦」-2023 高齡平權身體想像計畫聯展」, #老化 是從古至今身為人必須面對,卻難以承受的現象。她告訴我們,死亡近在眼前,要開始準備可能隨時到臨的離開。然而,我們依舊害怕死亡, 也害怕親人死亡,而老化成為邁向死亡的過渡時期,她一點一滴剝離我們的身體,
Thumbnail
台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WHO定義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例14%,接著在2026年老年人口將占20%,稱為超高齡社會,而政府為了因應此一趨勢,開始推動長期照護服務,從長照1.0到長照2.0的進展推動,就是為了避免許多失能家庭家庭照顧壓力過大的社會悲歌。 如果您家中有老人,您一定會發現老人族
Thumbnail
台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WHO定義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例14%,接著在2026年老年人口將占20%,稱為超高齡社會,而政府為了因應此一趨勢,開始推動長期照護服務,從長照1.0到長照2.0的進展推動,就是為了避免許多失能家庭家庭照顧壓力過大的社會悲歌。 如果您家中有老人,您一定會發現老人族
Thumbnail
連續假期之後排了健康檢查,也到了覺得自己已不年輕的時候。讀過《我輩中年》,再讀這本還是覺得提前窺探照顧者生活,以及所謂上了年紀的種種。 即便不想知道、不想面對、不在意身材外貌,也還是可以體感自己老了。而老了卻又是種不可逆的進程。幾乎和死亡同義,沒人會認真講怎麼老,就和多數人不愛談怎麼面對死亡一樣。弔
Thumbnail
連續假期之後排了健康檢查,也到了覺得自己已不年輕的時候。讀過《我輩中年》,再讀這本還是覺得提前窺探照顧者生活,以及所謂上了年紀的種種。 即便不想知道、不想面對、不在意身材外貌,也還是可以體感自己老了。而老了卻又是種不可逆的進程。幾乎和死亡同義,沒人會認真講怎麼老,就和多數人不愛談怎麼面對死亡一樣。弔
Thumbnail
當我們年紀越來越大,除了照顧自身的需要之外 最讓人擔心的大概就是父母的健康了 假如一位長者常說自己這裡不舒服,哪裡不舒服 長期不斷地就醫,看許多不同科的門診後,也未檢查出任何疾病 經過醫生解釋之後,還是會一直抱怨身體不適,不斷放大自己的身體的病痛 假如關心他們的情緒,他們會否認自己有情緒困擾
Thumbnail
當我們年紀越來越大,除了照顧自身的需要之外 最讓人擔心的大概就是父母的健康了 假如一位長者常說自己這裡不舒服,哪裡不舒服 長期不斷地就醫,看許多不同科的門診後,也未檢查出任何疾病 經過醫生解釋之後,還是會一直抱怨身體不適,不斷放大自己的身體的病痛 假如關心他們的情緒,他們會否認自己有情緒困擾
Thumbnail
如何為與日俱增的高齡人口,打造更多元且值得期待的生活場景,是值得我們加緊腳步、投入更多心力探索的課題。
Thumbnail
如何為與日俱增的高齡人口,打造更多元且值得期待的生活場景,是值得我們加緊腳步、投入更多心力探索的課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