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起銀齡到老——專訪樂活大使龔筱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潘醇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在 2020 年發布的臺灣人口高齡化時程推估,臺灣 65 歲以上人口將在 2025 年突破 20 % ,步入超高齡社會。這樣的人口結構變化不僅意味著各個領域對應的政策勢在必行,如何為與日俱增的高齡人口打造更多元且值得期待的生活場景,同樣是值得我們加緊腳步、投入更多心力探索的課題。

在高齡化的浪潮中,遠離政治經濟核心的地方鄉鎮首當其衝。這些聚落在臺灣的空間尺度和交通網路中,雖然幾乎不可能像日本的「地方消滅」現象般完全瓦解,但就業機會和生活機能的落差,還是讓這些社區的人口結構問題受高齡化影響更甚。

鄉鎮社區的未來,不僅在於活絡產業與吸引新的移居者,也必須同時顧及高齡者的身心健康需求。我們是否有可能將地方文化、產業資源和長輩的生活經驗連結,為長輩帶來居家例行事項之外的感官刺激,增加陪伴與互動的多樣性,延展熟齡生活的意義感?

在社區長照據點的課程中,龔筱瑜老師引進了社區環境與藝術互動的元素,讓長輩能在生活中展現不輸年輕人的創造力與活力。

在社區長照據點的課程中,龔筱瑜老師引進了社區環境與藝術互動的元素,讓長輩能在生活中展現不輸年輕人的創造力與活力。

從返鄉社區媽媽到銀齡樂活大使

作為七年級生的 Yvonne 龔筱瑜過去曾經從事服飾設計開發,旅居中國工作期間累積了相當豐富的業務經驗。 2020 年前後,她選擇回到家鄉苗栗頭份成為新手媽媽,但這個嶄新的人生階段,不巧與疫情衝擊同時到來,讓她必須重新考慮家庭與人生未來的走向。所幸在親友介紹等一連串機緣巧合下,確定了自己對銀髮樂齡群體的關懷,本著「留在家鄉創造價值」的熱情,毅然投入了衛福部的「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方案」課程,並獲得多個模組方案的指導員證書,就此以在社區長照據點帶領活動的形式踏入這個領域。

在最初往來新竹縣和苗栗縣數個社區擔任課程講師的過程中,龔筱瑜聽聞這些相對偏遠的鄉鎮長期缺少照服員人力,她索性自己繼續進修考取照服員證照,實際深入長照據點的第一線。這樣長期固定陪伴長者的經驗,讓她有機會將自己的觀察和反思融入教案設計,嘗試為社區長輩的活動帶來過去沒有的轉型。

在課程設計上, 筱瑜會以鈴鐺、響板、沙鈴等小樂器為媒介,引導長輩跟隨自己熟悉的時代音樂分組打出節拍,在遊戲過程中彼此應和。此外,向來對手作物件和顏色運用特別敏感的她,也會帶著社區長輩操作剪貼立體畫,甚至就近蒐集環境中的落葉拓印創作。這些看似單純的藝術性活動,其實兼具著刺激感官和活動肢體的意義,課程中的互動也活絡了社區長輩間的社交氛圍。

經過一段時間的投入,她察到社區據點的長輩雖然偶有照服員陪伴,在課程中也能表現出自信活力,但親人、晚輩還是更常看到她們單一的生活模式與較為平板的情緒。如果有機會進一步在長照場域引入青銀共學、世代共作等概念,就能讓最親近的家人有機會參與其中,見證長輩充滿活力與創新的一面,增加了不同世代之間的正向互動。

結合地方文化特色的實用小物創作,不僅豐富了社區長輩的日常活動多元性,也能帶來更多的社交機會與成就感。

結合地方文化特色的實用小物創作,不僅豐富了社區長輩的日常活動多元性,也能帶來更多的社交機會與成就感。

藝耆轉家鄉 全齡來共創

為了實現關於地方文化和長照活動多層次的願景,筱瑜進一步擴大團隊的社群基礎。「我自己本身回來頭份時,就是一個社區中年輕媽媽的身分。」因此她很能理解小孩出生後,全力照顧家庭與重新投入職場之間的兩難。最後,她不僅選擇運用相對彈性的時間,去實踐她對高齡化社會議題的關懷,還親自「探路」,在深入接觸長照工作現場後,招募社區中和她身分相近的其她年輕媽媽一起加入她的行列,走向更具規模的組織化運作。

起先,她和理念接近的苗栗縣同心圓健康促進會合作,延續著過去與多個社區發展協會之間的關係,策畫執行數場各級公私部門的樂齡活動。今年,她也與夥伴著手申請成立「苗栗縣藝耆協會」,在擅長的藝術互動領域策畫執行「用繪本陪伴長者」種子教師培訓課程,從如何挑選合適的繪本,到與長輩分享故事的眉角,一步一步指導種子教師使用繪本作為媒介,讓圖像與故事帶來的生活創意,讓閱讀與樂趣不再只是孩子的專利。

談起藝耆協會的未來,筱瑜期待除了透過目前的社區課程繼續陪伴長輩之外,還有機會打造一處「全齡創藝生活空間」,逐步實現地方文化傳承延續、長者身心照護、社區婦女的技能交流與知識共學,甚至是提供就業機會媒合等目標。

雖然與既有的社區組織建立信任、尋找合適的空間等,起步階段就已充滿挑戰,但仍希望有一個便於親近的藝術活動空間,能連結各個年齡層的社區民眾,讓社區兒童、返鄉青年、地方媽媽、退休長輩等,能有一個共學共作的平台,並在開放的互動和交流之間,實現人的互助、文化特色的傳承,以及空間、組織的永續經營。如此一來,才能在地方長出具有能動性的陪伴團體、讓銀髮族們萌發對於生命的價值感與熱情,抵擋高齡化社會的浪潮。

即使坐在椅子上,適當設計的遊戲和伸展動作還是有助於長輩維持肌力,一定程度上預防身體老化帶來的潛在風險。

即使坐在椅子上,適當設計的遊戲和伸展動作還是有助於長輩維持肌力,一定程度上預防身體老化帶來的潛在風險。


本篇文章出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發行之《巢兼代》刊物 Vol.6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城市透鏡文化有限公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6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2022/12/06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家庭照顧者的情緒困擾源自於,他們需要24小時上緊發條,連睡覺的時候都得時刻保持警覺,因為躺臥在病床上的,是他們的至親與摯愛。
Thumbnail
家庭照顧者的情緒困擾源自於,他們需要24小時上緊發條,連睡覺的時候都得時刻保持警覺,因為躺臥在病床上的,是他們的至親與摯愛。
Thumbnail
專案簡介 芥菜種會發展中高齡服務發20多年來,除了安養護照護、日間照顧等,也從「活躍老化」、「價值重現與再造」的觀點,鼓勵創造豐富的退休新人生,例如在 2020推出「50+熟齡培力計畫」,陪伴中高齡從生命經驗中挖掘智慧與能力,重新投入勞動力市場及社會服務場域。 2022 年底,受到《開一間鼓勵社群交
Thumbnail
專案簡介 芥菜種會發展中高齡服務發20多年來,除了安養護照護、日間照顧等,也從「活躍老化」、「價值重現與再造」的觀點,鼓勵創造豐富的退休新人生,例如在 2020推出「50+熟齡培力計畫」,陪伴中高齡從生命經驗中挖掘智慧與能力,重新投入勞動力市場及社會服務場域。 2022 年底,受到《開一間鼓勵社群交
Thumbnail
台灣走向高齡化已是事實,前幾天看到個統計數據,國發會推估,到了2034年,台灣50歲以上的人數將超過總人口的一半。我是統計數據之一,不想被年紀及社會刻板印象所制約,也不想成為社會的負擔,而是要體現許多可能性,所以我要當一個「創齡實習生」。
Thumbnail
台灣走向高齡化已是事實,前幾天看到個統計數據,國發會推估,到了2034年,台灣50歲以上的人數將超過總人口的一半。我是統計數據之一,不想被年紀及社會刻板印象所制約,也不想成為社會的負擔,而是要體現許多可能性,所以我要當一個「創齡實習生」。
Thumbnail
如何為與日俱增的高齡人口,打造更多元且值得期待的生活場景,是值得我們加緊腳步、投入更多心力探索的課題。
Thumbnail
如何為與日俱增的高齡人口,打造更多元且值得期待的生活場景,是值得我們加緊腳步、投入更多心力探索的課題。
Thumbnail
2025年台灣即將邁向超高齡化社會,代表到時每5個人當中,會有一位是超過65歲以上的銀髮族,光用文字述說可能會沒什麼「感覺」,但當我搭車返鄉的時候就特別有感 我是屏東潮州人,從最南的縣市到最北的縣市工作,近年回家時,潮州鎮這個小鎮讓我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 近期我才深刻的體悟到,潮州鎮漸漸「老了」
Thumbnail
2025年台灣即將邁向超高齡化社會,代表到時每5個人當中,會有一位是超過65歲以上的銀髮族,光用文字述說可能會沒什麼「感覺」,但當我搭車返鄉的時候就特別有感 我是屏東潮州人,從最南的縣市到最北的縣市工作,近年回家時,潮州鎮這個小鎮讓我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 近期我才深刻的體悟到,潮州鎮漸漸「老了」
Thumbnail
約翰.克里斯朶夫作者羅蔓羅蘭說過一句名言:暮年禮讚人生,黃昏禮讚白晝 台中市都會區一棟大樓的第三樓層,平常看不出如一般辦公大樓燈光如晝的畫面,但裡面工作團隊日以繼夜,焚膏繼晷規劃推展的就是為銀髮族點一盞心燈,禮讚白晝也禮讚人生。
Thumbnail
約翰.克里斯朶夫作者羅蔓羅蘭說過一句名言:暮年禮讚人生,黃昏禮讚白晝 台中市都會區一棟大樓的第三樓層,平常看不出如一般辦公大樓燈光如晝的畫面,但裡面工作團隊日以繼夜,焚膏繼晷規劃推展的就是為銀髮族點一盞心燈,禮讚白晝也禮讚人生。
Thumbnail
隨著社會人口邁入高齡化趨勢,出生人口減低,除了研擬退休年齡提高,以維持生產人力所需之外,高齡化的生活和照顧也是重點之外,另一種互助和學習的生態也熱烈展開多年。就個人所在地--高雄,設有長青學苑,裡面有著各種課程讓長者選擇,走出家門維持社交圈,長者們除了上課持續學習外,下課後一起走逛吃飯,一起開心一
Thumbnail
隨著社會人口邁入高齡化趨勢,出生人口減低,除了研擬退休年齡提高,以維持生產人力所需之外,高齡化的生活和照顧也是重點之外,另一種互助和學習的生態也熱烈展開多年。就個人所在地--高雄,設有長青學苑,裡面有著各種課程讓長者選擇,走出家門維持社交圈,長者們除了上課持續學習外,下課後一起走逛吃飯,一起開心一
Thumbnail
以年輕為美的身體形象,隨著社群更加擴張在我們的日常,但台灣已經是定義中的高齡社會了,面對年紀增長的社會,每個人對自己的想像,如果只剩看起來年輕,似乎除了減肥焦慮又走上另一種年紀焦慮,人即使可以不長體脂肪但沒辦法不長年紀啊。  
Thumbnail
以年輕為美的身體形象,隨著社群更加擴張在我們的日常,但台灣已經是定義中的高齡社會了,面對年紀增長的社會,每個人對自己的想像,如果只剩看起來年輕,似乎除了減肥焦慮又走上另一種年紀焦慮,人即使可以不長體脂肪但沒辦法不長年紀啊。  
Thumbnail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現代人壽命越來越長,老年人口越來越多,迎面而來的,即是高齡化社會可能引發的問題。高齡化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除了既定印象的社會問題之外,應該還能有創造其他社會價值的可能,映趣國際教育有限公司義務策略顧問梁敬文一直在思索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Thumbnail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現代人壽命越來越長,老年人口越來越多,迎面而來的,即是高齡化社會可能引發的問題。高齡化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除了既定印象的社會問題之外,應該還能有創造其他社會價值的可能,映趣國際教育有限公司義務策略顧問梁敬文一直在思索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Thumbnail
台灣的老人福利法及相關法規,雖沒提到長青學苑,但有規定老人照顧服務應依全人照顧、在地老化、健康促進、延緩失能、社會參與及多元連續服務原則規劃辦理,官方應自行或結合民間資源,提供休閒活動。且辦理長青學苑對老人、民間社福團體、年輕人來說,有幾項好處:
Thumbnail
台灣的老人福利法及相關法規,雖沒提到長青學苑,但有規定老人照顧服務應依全人照顧、在地老化、健康促進、延緩失能、社會參與及多元連續服務原則規劃辦理,官方應自行或結合民間資源,提供休閒活動。且辦理長青學苑對老人、民間社福團體、年輕人來說,有幾項好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