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抑鬱症不是老化,需要專業人士的協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我們年紀越來越大,除了照顧自身的需要之外
最讓人擔心的大概就是父母的健康了
假如一位長者常說自己這裡不舒服,哪裡不舒服
長期不斷地就醫,看許多不同科的門診後,也未檢查出任何疾病
經過醫生解釋之後,還是會一直抱怨身體不適,不斷放大自己的身體的病痛
假如關心他們的情緒,他們會否認自己有情緒困擾
說自己心理沒事,只是身體不舒服
導致身邊的照顧者常摸不著頭緒,弄得是一頭霧水
花了許多的醫療費,卻找不出病因
以上的情況是否你有遇過呢?
此時可能要注意的是
或許這位銀髮族不是單純的身體不舒服
而可能是得到所謂的「老人抑鬱症了」。
根據一些公衛研究的調查發現
65歲以上的老人,有老人抑鬱症患者高達20% 以上
也就是說每五位65歲以上的長者,就有一位可能有老人抑鬱症
這個嚴重度可能尚處於過度低估的階段
因此真正的人數應該比這個還要高
尤其社會在進入高齡化的情況下
家中有長者的銀髮族,更需要我們多多的關注
由於老人抑鬱症的症狀並不一定是典型的抑鬱症
所以容易被忽略,會誤以為是所謂的正常老化
比較嚴重的
會出現失眠、胃口差
對生活失喪失興趣或是有退縮的症狀
不太參與社交活動
但有一些會表現出不明顯的抑鬱情緒
即所謂「偽裝的抑鬱」
他們通不會表現出很傷心或情緒低落的樣貌
反而是以易怒、記憶力變差
常抱怨身體不適、慢性疼痛
不斷的擔心自己生病的症狀來呈現
有部分老人抑鬱的症狀
表現嚴重度並未達到抑鬱症
而是以較輕微的輕鬱症來表現
常被視為自然老化的現象
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
所以有以上的狀況,就要懷疑可能是老人抑鬱症了
特別要記住的是
老人抑鬱症並不是老化,是一種疾病,是身體的血清素下降
要盡快帶長者去精神科就診,讓醫生來做診斷
早日的查出真正原因
治療的方式,可以使用藥物和心理諮詢兩個方面來治療
在治療進行一段時間後,症狀會開始緩解
生活就逐漸可以回到常態,身邊的人也會比較安心。
姜尚文心理師撰文
歡迎追蹤收聽 懂心理,調出好關係 podcas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英國著名作家羅森和另外兩位作者埃迪和彼得一起合寫了 一本新書叫The Talking Revolution(談話革命) 他們總結出七個談話技巧,讓人與人之間有更好相處 以下跟大家簡單介紹 1. 要想被人理解先試圖去理解別人,就是能好好傾聽他人 我們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 溝通不良常從此開始
現代人常花很多時間在滑手機 這常常是無意識的行為 久而久之,變成一個習慣, 不看就好像怪怪的, 許多人有睡前滑手機的習慣, 真的問問身邊的人, 十個大概有七八個吧, 本來只想滑個幾分鐘,卻一滑就超過一小時, 原本是想讓自己放鬆, 反而造成不小的睡眠問題, 影響到第二天的工作。 壓力也才能進一步處理
最近疫情又開始了 許多人的心情又開始擔心焦慮了起來 焦慮的人在心理身體會有一些反應 但不只如此 其實焦慮的人在思想和行為上,也會有些特徵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 當人的焦慮度升的太高,會造成內心極大的負荷 人就容易進入了不同焦慮的困境 例如: 會很想推辭會引發焦慮的事物, 容易脫延,會很擔心做錯一些事情
我們很容易認為,一個人自我價值感高 是因為這個人有很多優點和成就 而一個人自我價值感低,是因為他的缺點與不足 這是一個最常見的誤解。 其實,我們很容易發現,身邊一些熟識的朋友 外在條件看起來很好很優秀 但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辦法欣賞自己的好,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 一般來說 以下跟大家分享
自我價值從何而來,理論上有很多 那麼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貼近生活的理論 1922年,Charles Horton Coole,是一位美國社會學家 他提出"鏡像自我"的概念,並指出: 「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是來形容自我是人與人不斷互動的產物 這「鏡中自我」有三方面的要素
美國心理學家Gordon Allport在他的著作「偏見的本質」 提到透過適當管理的接觸 可以減少敵對群體之間常見的成見、偏見和歧視問題,並導致群體間更好的互動 Gordon Allport讓先前與愛滋病患者保持距離的學生 設計一個實驗,就是讓他們與愛滋病患愉快接觸後 1.觀察引發焦慮的原因
英國著名作家羅森和另外兩位作者埃迪和彼得一起合寫了 一本新書叫The Talking Revolution(談話革命) 他們總結出七個談話技巧,讓人與人之間有更好相處 以下跟大家簡單介紹 1. 要想被人理解先試圖去理解別人,就是能好好傾聽他人 我們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 溝通不良常從此開始
現代人常花很多時間在滑手機 這常常是無意識的行為 久而久之,變成一個習慣, 不看就好像怪怪的, 許多人有睡前滑手機的習慣, 真的問問身邊的人, 十個大概有七八個吧, 本來只想滑個幾分鐘,卻一滑就超過一小時, 原本是想讓自己放鬆, 反而造成不小的睡眠問題, 影響到第二天的工作。 壓力也才能進一步處理
最近疫情又開始了 許多人的心情又開始擔心焦慮了起來 焦慮的人在心理身體會有一些反應 但不只如此 其實焦慮的人在思想和行為上,也會有些特徵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 當人的焦慮度升的太高,會造成內心極大的負荷 人就容易進入了不同焦慮的困境 例如: 會很想推辭會引發焦慮的事物, 容易脫延,會很擔心做錯一些事情
我們很容易認為,一個人自我價值感高 是因為這個人有很多優點和成就 而一個人自我價值感低,是因為他的缺點與不足 這是一個最常見的誤解。 其實,我們很容易發現,身邊一些熟識的朋友 外在條件看起來很好很優秀 但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辦法欣賞自己的好,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 一般來說 以下跟大家分享
自我價值從何而來,理論上有很多 那麼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貼近生活的理論 1922年,Charles Horton Coole,是一位美國社會學家 他提出"鏡像自我"的概念,並指出: 「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是來形容自我是人與人不斷互動的產物 這「鏡中自我」有三方面的要素
美國心理學家Gordon Allport在他的著作「偏見的本質」 提到透過適當管理的接觸 可以減少敵對群體之間常見的成見、偏見和歧視問題,並導致群體間更好的互動 Gordon Allport讓先前與愛滋病患者保持距離的學生 設計一個實驗,就是讓他們與愛滋病患愉快接觸後 1.觀察引發焦慮的原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長者隨著年齡增長會經過許多生理、心理和社會發展的改變,也許要處理來長者自於年齡、健康或家庭的壓力源。以「人在情境中」觀點來看,社工人員對於老人的多面向評估應該是一個「全人」的評估,包括個人生理、心理、情緒、靈性、經濟與社會環境等層面。
Thumbnail
我已經接到超過五個人跟我分享中年危機的心情。 就在今年,我也正式邁向中年。 一個中年人聽著其他中年人訴說著焦慮,心情其實很複雜。 我聽到的焦慮大部分來以下: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阻力訓練的力量:提升高齡長者的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問題日益普遍的今天,尤其是對於高齡長者來說,尋找高效且經濟實惠的方式來緩解抑鬱和焦慮症狀至關重要。一項關於阻力訓練對高齡長者影響的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為改善高齡長者心理健康提供了一條具有前景的途徑......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憂鬱症的治療拖延現象,不只是發生在一般年輕族群,在中老年憂鬱症患者身上更為常見。就醫時,許多老年憂鬱症患者之憂鬱症往往已經慢性化,不管是藥物或是rTMS腦刺激治療都顯得更困難。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長者隨著年齡增長會經過許多生理、心理和社會發展的改變,也許要處理來長者自於年齡、健康或家庭的壓力源。以「人在情境中」觀點來看,社工人員對於老人的多面向評估應該是一個「全人」的評估,包括個人生理、心理、情緒、靈性、經濟與社會環境等層面。
Thumbnail
我已經接到超過五個人跟我分享中年危機的心情。 就在今年,我也正式邁向中年。 一個中年人聽著其他中年人訴說著焦慮,心情其實很複雜。 我聽到的焦慮大部分來以下: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阻力訓練的力量:提升高齡長者的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問題日益普遍的今天,尤其是對於高齡長者來說,尋找高效且經濟實惠的方式來緩解抑鬱和焦慮症狀至關重要。一項關於阻力訓練對高齡長者影響的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為改善高齡長者心理健康提供了一條具有前景的途徑......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憂鬱症的治療拖延現象,不只是發生在一般年輕族群,在中老年憂鬱症患者身上更為常見。就醫時,許多老年憂鬱症患者之憂鬱症往往已經慢性化,不管是藥物或是rTMS腦刺激治療都顯得更困難。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