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談變老的感覺是什麼?老人為什麼常常憂鬱?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台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WHO定義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例14%,接著在2026年老年人口將占20%,稱為超高齡社會,而政府為了因應此一趨勢,開始推動長期照護服務,從長照1.0到長照2.0的進展推動,就是為了避免許多失能家庭家庭照顧壓力過大的社會悲歌。

如果您家中有老人,您一定會發現老人族群有一些共同的特質,例如囉嗦、唉聲嘆氣、總是在講著八百遍已經聽過的故事,在要不然你會感受到他們對生命的失落,或是生活的寂寞,多們渴望家人一直陪伴在他們身邊。

上述種種的負向特質,都讓人覺得不有趣而少親近。更別說老人們因為疾病所苦的憂鬱情緒了。老人憂鬱一般的比例是7%,如果是住在醫療院所當中,那比例又高達30%。

為什麼人年老時會有這麼多消極、負面的情緒?如果我家人中有這樣的長者,那我又該如何協助他們? 或我自己又要如何才能健康老化?

當我們想幫助家中的長者時,首先要能設想他們所處的情境脈絡,因為頻率相近,藉由同理心的運作,也才能知道他們缺乏什麼,如何從中與他們互動。這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理。所以回到我們的問題中,為什麼年老時回有這麼多消極、負面的情緒?

其實每個人都會變老,更甚者是說,當我們出生的每一天就不斷的老化,這是細胞正常的過程,只是當我們年輕時,較少感受到老化的這件事。那老化的感覺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每一個器官都有它的使用年限,就像機車騎久了一樣,零件陸陸續續開始不管用,不時需要維修,那時就會很有感觸自己「老」了。再說的清楚一點,年老會剝奪我們許多能力,例如,許多長者都有膝蓋、雙腿無力、行動不便的問題,這是每當我們三十歲之後,體力就會逐漸走下波,每一年我們的肌力就會下降1%,當十年就會下降百分之十。到了六七十歲時,體力就下降30%,也就是比現在的自己無力30%以上。

可想而知,一個你本來擁有、屬於自己的能力,竟然就這樣被剝奪了。心理一定會感受到不安、死亡的威脅,那使一種自己變得很弱的無力感。除此之外,人際關係的喪失,自我成就感和貢獻感的缺乏,都會容易讓人缺乏心理力量。

就人際關係的缺乏而言,在個人退休後就會逐漸顯示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文章都在倡導我們要規劃退休生活的原因,通常退休後,一開始就是覺得不用工作真好,自己的時間真多,可是漸漸的隨著日子的過去,會開始感到無聊、沒意義,以前那個經常去的地方,有歸屬感的地方沒有了。

其實,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當有人際互動時,自己受到他們的關注,或是他人的刺激,都會影響自身的能量提高,以因應外在環境。相反的,沒有人際就少了刺激,每一段人際關係都有它的意義與能量,即便是和社區大樓的管理員打招呼都是,都是在產生意義的一環。

而自我成就感和貢獻感的缺乏,則是因為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生活在社會當中,也貢獻於社會,這會給予人們一種歸屬感與意義感,實現自我價值。像是心理學家阿德勒就曾說:「我們藉由貢獻社會一己之力,而發展出歸屬感,使的自卑感褪去。相反的如果缺乏自我成就感和貢獻感,就會容易感受到生命的無意義、無方向感。」

因此老人的生活中,會有幾種明顯的感受:自我身體功能的退化被剝奪、人際關係的缺乏、自我成就感與貢獻感的缺乏,這些都是不利的因子,會造成憂鬱的心情,更別提受到疾病的打擊了,那又是另外一項大挑戰。說了這麼多,與其說要能幫助家中的長者,不如說關心「將來老了的自己」是相當重要的議題,因為年老時,我們的身心裡會受到更多外在環境的挑戰,沒有足夠的成熟度、正確的觀念,都會使我們的心理備受威脅、負面、憂鬱。

之後,我將在下篇文章中,如何調整心態?哪些關鍵?可幫助我們成功老化,再和大家做分享討論。

------------------------------------------------------------

把心養好,前方的路都能走順

養心能斷煩惱,覺知找回喜悅

------------------------------------------------------------

raw-image

立刻加入養心齋好友,就能直接預約【超直覺心理諮詢】,洞察內心讓疑惑有解!

https://lin.ee/CC80iV1

養心齋官網

https://sites.google.com/view/yangxinzhai/

作者林玉珊心理師,養心齋人生導師諮詢顧問,陪你療癒生命難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養心齋超直覺心理諮詢的沙龍
37會員
99內容數
金剛經說「善護念」,透過對心性、意識、心念的關注,以心為本,進行修行
2025/03/31
網友問題 我和我老公在一起12年了,從高一就在一起……中間吵吵鬧鬧很多很多次!沒想到出社會之後,他竟然愛上了同事!那次鬧得很大,鬧到我們要分手了!最後因為我還是很愛他,所以當他跟我求婚時,我答應了…… 不過,結婚後發生太多瑣碎的事,才讓我了解我們之間其實一直存在很多觀念上的落差!最近先生要提出離
Thumbnail
2025/03/31
網友問題 我和我老公在一起12年了,從高一就在一起……中間吵吵鬧鬧很多很多次!沒想到出社會之後,他竟然愛上了同事!那次鬧得很大,鬧到我們要分手了!最後因為我還是很愛他,所以當他跟我求婚時,我答應了…… 不過,結婚後發生太多瑣碎的事,才讓我了解我們之間其實一直存在很多觀念上的落差!最近先生要提出離
Thumbnail
2025/03/19
這樣的事情,與詐騙相比,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詐騙是騙錢,而這樣的事件,則更像是一場感情詐騙,不僅欺騙感情,還踐踏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線,讓人無法容忍。 細思即恐,這樣的事,有沒有可能發生在你我的身上?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事件其實⋯An
Thumbnail
2025/03/19
這樣的事情,與詐騙相比,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詐騙是騙錢,而這樣的事件,則更像是一場感情詐騙,不僅欺騙感情,還踐踏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線,讓人無法容忍。 細思即恐,這樣的事,有沒有可能發生在你我的身上?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事件其實⋯An
Thumbnail
2025/03/18
摩擦不可避免,感情只能消磨嗎? 兩個人相處,產生摩擦與傷害是無可避免的。尤其當我們還不夠了解對方時,難免會無意間踩到彼此的地雷。 更棘手的是,當伴侶沒有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我們或許只能隱約察覺:「他好像不喜歡這樣」,但也僅止於此。生活中有太多事情分散我們的注意,直到同樣的錯誤一次又
Thumbnail
2025/03/18
摩擦不可避免,感情只能消磨嗎? 兩個人相處,產生摩擦與傷害是無可避免的。尤其當我們還不夠了解對方時,難免會無意間踩到彼此的地雷。 更棘手的是,當伴侶沒有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我們或許只能隱約察覺:「他好像不喜歡這樣」,但也僅止於此。生活中有太多事情分散我們的注意,直到同樣的錯誤一次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台灣,老年憂鬱的盛行率約是16%,也就是65歲以上的長輩中,大概每6個人裡面就有1位是老年憂鬱的患者。 但真正被發現、有接受到治療的,卻是遠遠低於這個數量,有太多長輩及家庭都受困其中。
Thumbnail
在台灣,老年憂鬱的盛行率約是16%,也就是65歲以上的長輩中,大概每6個人裡面就有1位是老年憂鬱的患者。 但真正被發現、有接受到治療的,卻是遠遠低於這個數量,有太多長輩及家庭都受困其中。
Thumbnail
雖說「好漢不提當年勇」,但是面對老年憂鬱,卻要讓患者儘可能說說「當年勇」。
Thumbnail
雖說「好漢不提當年勇」,但是面對老年憂鬱,卻要讓患者儘可能說說「當年勇」。
Thumbnail
當人在面對生命的老化時,有上述不利的因子會出現,這也讓我想起聖嚴法師的一句話:我們必須隨時注意自己的心靈、健康自己的心靈,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遭遇困難與打擊。 可以說年老的不利因子,將使我們把自己個性中的特質、傾向,表露無遺。怎麼樣類型的人在年老時容易憂鬱? 怎麼樣特質的人又能在年老中從容不迫,
Thumbnail
當人在面對生命的老化時,有上述不利的因子會出現,這也讓我想起聖嚴法師的一句話:我們必須隨時注意自己的心靈、健康自己的心靈,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遭遇困難與打擊。 可以說年老的不利因子,將使我們把自己個性中的特質、傾向,表露無遺。怎麼樣類型的人在年老時容易憂鬱? 怎麼樣特質的人又能在年老中從容不迫,
Thumbnail
台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WHO定義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例14%,接著在2026年老年人口將占20%,稱為超高齡社會,而政府為了因應此一趨勢,開始推動長期照護服務,從長照1.0到長照2.0的進展推動,就是為了避免許多失能家庭家庭照顧壓力過大的社會悲歌。 如果您家中有老人,您一定會發現老人族
Thumbnail
台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WHO定義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例14%,接著在2026年老年人口將占20%,稱為超高齡社會,而政府為了因應此一趨勢,開始推動長期照護服務,從長照1.0到長照2.0的進展推動,就是為了避免許多失能家庭家庭照顧壓力過大的社會悲歌。 如果您家中有老人,您一定會發現老人族
Thumbnail
台灣走向高齡化已是事實,前幾天看到個統計數據,國發會推估,到了2034年,台灣50歲以上的人數將超過總人口的一半。我是統計數據之一,不想被年紀及社會刻板印象所制約,也不想成為社會的負擔,而是要體現許多可能性,所以我要當一個「創齡實習生」。
Thumbnail
台灣走向高齡化已是事實,前幾天看到個統計數據,國發會推估,到了2034年,台灣50歲以上的人數將超過總人口的一半。我是統計數據之一,不想被年紀及社會刻板印象所制約,也不想成為社會的負擔,而是要體現許多可能性,所以我要當一個「創齡實習生」。
Thumbnail
連續假期之後排了健康檢查,也到了覺得自己已不年輕的時候。讀過《我輩中年》,再讀這本還是覺得提前窺探照顧者生活,以及所謂上了年紀的種種。 即便不想知道、不想面對、不在意身材外貌,也還是可以體感自己老了。而老了卻又是種不可逆的進程。幾乎和死亡同義,沒人會認真講怎麼老,就和多數人不愛談怎麼面對死亡一樣。弔
Thumbnail
連續假期之後排了健康檢查,也到了覺得自己已不年輕的時候。讀過《我輩中年》,再讀這本還是覺得提前窺探照顧者生活,以及所謂上了年紀的種種。 即便不想知道、不想面對、不在意身材外貌,也還是可以體感自己老了。而老了卻又是種不可逆的進程。幾乎和死亡同義,沒人會認真講怎麼老,就和多數人不愛談怎麼面對死亡一樣。弔
Thumbnail
當我們年紀越來越大,除了照顧自身的需要之外 最讓人擔心的大概就是父母的健康了 假如一位長者常說自己這裡不舒服,哪裡不舒服 長期不斷地就醫,看許多不同科的門診後,也未檢查出任何疾病 經過醫生解釋之後,還是會一直抱怨身體不適,不斷放大自己的身體的病痛 假如關心他們的情緒,他們會否認自己有情緒困擾
Thumbnail
當我們年紀越來越大,除了照顧自身的需要之外 最讓人擔心的大概就是父母的健康了 假如一位長者常說自己這裡不舒服,哪裡不舒服 長期不斷地就醫,看許多不同科的門診後,也未檢查出任何疾病 經過醫生解釋之後,還是會一直抱怨身體不適,不斷放大自己的身體的病痛 假如關心他們的情緒,他們會否認自己有情緒困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