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漫談】為什麼不結婚? | 文化觀察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選擇不結婚

在我們的周遭,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結婚。無論是辦公室同事、朋友,還是親戚中,都不乏未婚者。這並不是因為結婚本身變得毫無吸引力,而是因為現代社會賦予了個人更多選擇的自由與壓力。


raw-image


對於婚姻顯得較為淡漠

不少辦公室女性因經濟上的獨立和生活自由,對於婚姻顯得較為淡漠。她們認為戀愛和婚姻涉及太多麻煩,需要處理雙方的性格差異、朋友圈的融入,甚至在婚後還有可能面臨婆媳等家庭問題。因此,她們選擇將精力放在個人事業與自我發展上,避免這些潛在困擾。而有些人則因為自身條件的限制,覺得很難找到合適的對象。他們可能因財務壓力或個人自信心不足,選擇遠離婚戀市場,讓自己處於更加封閉的生活圈中。


兩類人逐漸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與心態

社會的經濟結構也是影響婚姻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經濟發達帶來了人們對生活的不同追求。一些人熱衷於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奢華的生活,讓自己看起來光鮮亮麗;而另一些人則選擇默默承受生活壓力,遠離社群媒體,甚至被邊緣化。長期下來,這兩類人逐漸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與心態:一方積極追求表面上的成功與富足,另一方則因焦慮與壓力而選擇退縮。這樣的對比,使得社會人際關係中彼此間的聯繫越來越難以維持,也造成了婚姻意願的降低。


財富的不平等

另一方面,財富的不平等加劇了婚戀市場的分裂。擁有財務自由的人往往會尋求與自身經濟條件匹配的對象,他們可以選擇結婚以擴大財富、創造更穩定的家庭經濟基礎。而生活壓力大的群體,由於資源稀缺與經濟限制,婚戀成為一項額外負擔。他們不願意結婚,因為婚姻無法為他們帶來實際的好處,反而可能加重生活的負擔。


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均

總體來說,這種現象背後反映出的是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均。少數人掌握大量資源,擁有更多選擇與自由;而多數人則因生活壓力選擇放棄結婚和戀愛。這樣的社會結構若不加以改變,可能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成為“非婚族”,老年生活難以保障,而富有的人群則在財富積累後面臨難以傳承的困境。


生活中獲得尊嚴與選擇的空間

要改善這一現象,社會必須從根本上解決財富分配的不平等問題。只有讓更多人能夠在生活中獲得尊嚴與選擇的空間,婚姻和愛情才會回歸到它們原本的意義——作為選擇,而非負擔或壓力。相比三、四十年前的時代,如今的社會需求已大為不同,但仍然可以通過重新調整社會結構與價值觀來改善婚戀市場的狀況,讓人們的生活選擇更加多樣而有意義。

avatar-img
429會員
2.5K內容數
Alan idea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普普文創 的其他內容
不同的角色分配 在每個家庭裡,都有著不同的角色分配與責任承擔,這些角色可能由於性別、年齡、性格的不同而有所區別。雖然現代社會中多子女家庭已經減少,但在過去,那些大家庭中經常充滿著複雜的情感糾葛。尤其是「家中的孤兒」,這樣的情形並不少見——不是因為真的沒有父母或兄弟姊妹,而是他們在家中的地位被忽視或
能做不能說 「買春」與「賣春」這兩個字眼,或許會讓許多人感到不適和避諱。這類行為,說起來有些「能做不能說」的感覺,但無可否認的是,它一直以來存在於社會之中,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現象。這類交易背後,表面上看似「你情我願」,但往往牽涉到更多複雜的社會與文化議題。 並非新興事物 從歷史的角度來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時,話題又一次轉到了「劈腿」。隨著年齡增長,我們身邊的故事也變得複雜而多面,劈腿這個話題總是出現,難以避免。劈腿的問題,說到底,很難界定誰對誰錯。這種事情並非簡單的黑白分明,更涉及到情感、選擇、以及人性複雜的層面。雙方是否有足夠的清楚和理智,才是重點。有些人也許是身不由己地陷入情感
平等對話的過程 老實說,讓我談如何教育小孩,確實有些困難。原因在於,我並不認為「教育」小孩是一種單向的教導或命令,而更像是平等對話的過程。我始終覺得,小孩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就如同我們一樣,有權利做出自己的決定。我可以提供建議,但不能替他們做決定,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自主的,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在淡水的街頭漫步,總能讓人有意外的驚喜。這次與朋友一起沿著路邊悠遊,慢慢走進那熱鬧的市場拐角,不經意間發現了一排琳瑯滿目的小吃攤位,每一個攤位都散發著屬於它的獨特魅力。這裡人聲鼎沸,食物香氣四溢,每一攤似乎都訴說著自己的故事。在這樣的氛圍裡,光是排隊的場面就已經讓人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朋友
在淡水河畔的黃昏時分,總能看到一群人隨著音樂的節奏,在寬廣的河岸廣場上跳著廣場舞。這樣的場景近年來成為淡水的一道獨特風景,不論是早晨的微風還是黃昏的落日,這些舞者的身影總是充滿活力,為這座河邊小鎮增添了溫馨和歡樂的氣息。 淡水捷運站附近向來是人潮匯聚之地,尤其在假日時,遊客們從四面八方湧來
不同的角色分配 在每個家庭裡,都有著不同的角色分配與責任承擔,這些角色可能由於性別、年齡、性格的不同而有所區別。雖然現代社會中多子女家庭已經減少,但在過去,那些大家庭中經常充滿著複雜的情感糾葛。尤其是「家中的孤兒」,這樣的情形並不少見——不是因為真的沒有父母或兄弟姊妹,而是他們在家中的地位被忽視或
能做不能說 「買春」與「賣春」這兩個字眼,或許會讓許多人感到不適和避諱。這類行為,說起來有些「能做不能說」的感覺,但無可否認的是,它一直以來存在於社會之中,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現象。這類交易背後,表面上看似「你情我願」,但往往牽涉到更多複雜的社會與文化議題。 並非新興事物 從歷史的角度來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時,話題又一次轉到了「劈腿」。隨著年齡增長,我們身邊的故事也變得複雜而多面,劈腿這個話題總是出現,難以避免。劈腿的問題,說到底,很難界定誰對誰錯。這種事情並非簡單的黑白分明,更涉及到情感、選擇、以及人性複雜的層面。雙方是否有足夠的清楚和理智,才是重點。有些人也許是身不由己地陷入情感
平等對話的過程 老實說,讓我談如何教育小孩,確實有些困難。原因在於,我並不認為「教育」小孩是一種單向的教導或命令,而更像是平等對話的過程。我始終覺得,小孩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就如同我們一樣,有權利做出自己的決定。我可以提供建議,但不能替他們做決定,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自主的,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在淡水的街頭漫步,總能讓人有意外的驚喜。這次與朋友一起沿著路邊悠遊,慢慢走進那熱鬧的市場拐角,不經意間發現了一排琳瑯滿目的小吃攤位,每一個攤位都散發著屬於它的獨特魅力。這裡人聲鼎沸,食物香氣四溢,每一攤似乎都訴說著自己的故事。在這樣的氛圍裡,光是排隊的場面就已經讓人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朋友
在淡水河畔的黃昏時分,總能看到一群人隨著音樂的節奏,在寬廣的河岸廣場上跳著廣場舞。這樣的場景近年來成為淡水的一道獨特風景,不論是早晨的微風還是黃昏的落日,這些舞者的身影總是充滿活力,為這座河邊小鎮增添了溫馨和歡樂的氣息。 淡水捷運站附近向來是人潮匯聚之地,尤其在假日時,遊客們從四面八方湧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為已婚人士的我,從小就沒有特別嚮往婚姻,也不認為一定要結婚生小孩,至今仍認為選擇獨身抑或是步入婚姻都各有優缺點,從來不會鼓吹身邊的朋友結婚或生小孩。 在《別在該動腦子的時候動感情》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作者楊珈珈的主觀想法比較偏向結婚優於單身,而且朋友也不比配偶來得牢靠。作者本身是留英的碩士,
Thumbnail
不少人談戀愛踏入婚姻之後,感覺以往屬於個人的時間都被壓縮,甚至失去。請參考此文。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結婚與離婚的意義,作者分享了對於儒家思想、個人成長、家庭關係、幸福定義的看法,以及對離婚的痛苦和選擇的堅持。文章通過對《性/生活》中女主角的經歷和脈絡分析,以及自己的感悟,呈現了一個生活中真實而複雜的情感世界。
Thumbnail
我喜歡結婚的浪漫色彩,但同時我也在想,在如今戀愛自由、人人都有權利選擇不同生活方式的今天,結婚到底圖的是什麼?
Thumbnail
我當年不理會內心的聲音選擇了結婚或多或小也是因為對婚姻不了解,在自己結婚前也只是婚禮中的一個觀眾,然後幻想婚後的生活。
Thumbnail
婚姻是要找一個「很合適」一起生活的人,而不是你很「喜歡」的人。但對他,什麼都對了,但好像感覺不對。或者說,沒有對。
我並沒有鼓吹不要脫單或是不要婚生,是希望想要脫單或是想要走入婚姻成家的人,可以好好想想這些。 戀愛或婚姻,是需要?想要?必要?得要?還是...? 看到走在路上牽著手的愛侶、有人噓寒問暖陪在身邊貼貼抱抱、甚至在路邊等另一半來接的人,我當然都會羨慕。 我想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正常的交往關係
Thumbnail
有女網友在網路討論區問大家:「結婚一年卻讓我心好累,大家覺得趁還沒孩子前趕緊離婚?還是再給機會繼續試試?」此問題熱烈引起網友的討論。一半的網友表示「改變別人太難,做回自己吧!」「不要蹉跎青春,長痛不如短痛。」另一半網友持反對意見「結婚前幾年是磨合期,過了就好了。」「婚姻是一種修行,要學會妥協與忍耐,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為已婚人士的我,從小就沒有特別嚮往婚姻,也不認為一定要結婚生小孩,至今仍認為選擇獨身抑或是步入婚姻都各有優缺點,從來不會鼓吹身邊的朋友結婚或生小孩。 在《別在該動腦子的時候動感情》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作者楊珈珈的主觀想法比較偏向結婚優於單身,而且朋友也不比配偶來得牢靠。作者本身是留英的碩士,
Thumbnail
不少人談戀愛踏入婚姻之後,感覺以往屬於個人的時間都被壓縮,甚至失去。請參考此文。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結婚與離婚的意義,作者分享了對於儒家思想、個人成長、家庭關係、幸福定義的看法,以及對離婚的痛苦和選擇的堅持。文章通過對《性/生活》中女主角的經歷和脈絡分析,以及自己的感悟,呈現了一個生活中真實而複雜的情感世界。
Thumbnail
我喜歡結婚的浪漫色彩,但同時我也在想,在如今戀愛自由、人人都有權利選擇不同生活方式的今天,結婚到底圖的是什麼?
Thumbnail
我當年不理會內心的聲音選擇了結婚或多或小也是因為對婚姻不了解,在自己結婚前也只是婚禮中的一個觀眾,然後幻想婚後的生活。
Thumbnail
婚姻是要找一個「很合適」一起生活的人,而不是你很「喜歡」的人。但對他,什麼都對了,但好像感覺不對。或者說,沒有對。
我並沒有鼓吹不要脫單或是不要婚生,是希望想要脫單或是想要走入婚姻成家的人,可以好好想想這些。 戀愛或婚姻,是需要?想要?必要?得要?還是...? 看到走在路上牽著手的愛侶、有人噓寒問暖陪在身邊貼貼抱抱、甚至在路邊等另一半來接的人,我當然都會羨慕。 我想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正常的交往關係
Thumbnail
有女網友在網路討論區問大家:「結婚一年卻讓我心好累,大家覺得趁還沒孩子前趕緊離婚?還是再給機會繼續試試?」此問題熱烈引起網友的討論。一半的網友表示「改變別人太難,做回自己吧!」「不要蹉跎青春,長痛不如短痛。」另一半網友持反對意見「結婚前幾年是磨合期,過了就好了。」「婚姻是一種修行,要學會妥協與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