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讓我談如何教育小孩,確實有些困難。原因在於,我並不認為「教育」小孩是一種單向的教導或命令,而更像是平等對話的過程。我始終覺得,小孩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就如同我們一樣,有權利做出自己的決定。我可以提供建議,但不能替他們做決定,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自主的,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因此,要如何「教育」小孩,我沒有一套固定的方法。但我深信「身教」的力量。身教即是,我們的行為與選擇本身,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許多大人或許覺得,有些行為雖然不夠妥當,但並無大礙。然而在小孩的眼裡,這些行為會深深地刻印在心中,進而塑造他們的價值觀和性格。因此,孩子是否養成正確的觀念,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日常表現。
隨著小孩的年紀漸長,我們會發現,他們的個性越來越明顯,而這些表現的方式多半來自他們對大人言行的模仿。成年人的行為通常有一定的規範,因此能夠互相理解、體諒彼此。然而,小孩則不同,他們還在學習,只是單純地模仿我們的行為。所以,如果我們在不經意間展示出不適當的言行,很可能會被他們學起來而我們自己並未察覺。
這樣的情況下,大人可能會對小孩的表達方式產生不滿,甚至覺得他們不應該說出某些話。但回頭想想,這也許正是因為他們模仿了我們的說話方式。因此,如何幫助小孩判斷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這也顯得格外重要。我發現,有時候改變說話方式,會是更好的做法。
舉例來說,我常在路上看到人行道上停車,這不僅違反規範,還可能妨礙行人通行。當我向對方提醒時,有些人會反應激烈,甚至與我爭吵。此時,站在我身旁的小孩也會觀察到這一切,他明白對方做錯了,但因為害怕,會不敢開口。後來我學會用更委婉的方式,像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提醒他們:「您這樣停車可能會被開罰單,這對您自己也是不利的。」這樣的溝通方式讓小孩感到安心,也不再那麼害怕與他人發生衝突。
對我而言,讓小孩明白對與錯,是一種責任。假如沒有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建立起明確的價值觀,可能會讓他們將來在人際關係上出現困難。缺乏判斷力和同理心的小孩,往往容易衝動發言,未經思考便表達,這會讓他們日後在社會中變得不受歡迎。因此,教育小孩如何判斷何時該說話、如何與他人相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回頭來看,小孩之所以會出現行為問題,常常與我們日常的表現有關。若我們忽視了這些細微的影響,便很可能會因我們的疏忽,讓孩子在日後的社會適應中感到困惑。因此,適時給予他們指導,從小開始糾正錯誤的觀念,才是對孩子最負責任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