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網路讓我們更不願意凸顯自己、表達自己意見

社群網站讓我們更願意展露自己、表達自己意見?其實可能是更壓抑、更想當沉默大眾。最近發表的心理學研究《2000年至2020年間的獨特性需求變化》,已引發許多國外媒體報導。

raw-image

這研究的數據來自一個持續20年的專案,累積調查130萬人(多數是美國人),平均年齡21歲,主要調查三個層面:是否在意他人的意見、是否願意打破規則、是否願意公開捍衛自己意見。

結果發現,這20年來,人們很明顯地更不願意凸顯自己、表達自己意見。

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人們公開捍衛自己信念的意願,下降了6.52%。2000年時,人們更願意堅持自己的觀點,即使這些觀點不太主流、或容易引起爭議。到了2020年,人們已經不太願意公開表達自己信念。

會先關注其他人看法的比率,增加了4.28%。越來越多的人表示自己在意他人的看法,推測人們對自己行為、觀點可能帶來的波濤更加敏感,寧可先選擇從眾、溶入他人的觀點。

研究者在這篇論文的引言裡提到:過於突顯自己可能會讓自己與他人疏離,損害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幸福感。這20年來許多研究提到,如何維持這平衡讓人感到焦慮;雖然社群網站讓人有表達自我、做自己的機會,但不受限制地表達自我,會讓人面臨損害人際關係和社會地位的風險,並可能導致被排斥。

「沉默螺旋理論」認為,當人們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少數意見時,他們更不願意發聲。人們因為害怕被孤立,所以加強自我審查,就算自己的意見是「主流」,也不想公開選邊站。近期研究也顯示,在網路和公共場合中,約60-71%的美國人感到有必要自我審查,不能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研究的第一作者擔憂地說:「願意挑戰常規的人非常重要——說出偶爾不受歡迎的話,質疑群體思維,強調與不同意見者妥協的必要性,並且不因害怕突出而掩蓋意見和人的多樣性。」

雖然這是針對美國人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可能也很準確。許多人在網路上只張貼美景、美食、旅遊、聚餐,漸漸不太表達自己的觀點。有些心裡話,要嘛不說,要不然就找個隱密的網路小群組,找個樹洞來吐露。在網路上或公眾場所,就選擇盡量不要引發爭吵,做個沒有特殊意見的人。

少數的意見領袖,以及多數刻意隱藏自己的沉默大眾,可能才是社群網站時代的真正面貌。畢竟多數人的想法,只是想默默地把錢掙了、把日子過好就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