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倦怠是嚴重的社會問題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現在歐美國家每年都會發布許多調查,來呈現職業倦怠的普遍與嚴重性。比如說,英國一份報告說,過去12個月,有20%的民眾因為工作壓力請假,有90%表示過去一年曾經力嚴重的工作壓力。

raw-image

另一份報告說,有49%的美國與加拿大員工感覺承受很大的工作壓力。另一份調查說,有36%的管理者表示有職業倦怠,有24%表示想在半年內辭職。

這裡說的「職業倦怠」原文是burnout,有時burnout會翻譯成「耗竭」甚至「崩潰」,也可說明這裡說的「職業倦怠」若不被重視,到最後員工有可能感覺「被抽乾了」或「撐不住了」。

如果要定義「職業倦怠」,這包括 (1) 身體和情感上的疲憊 (2) 對工作的疏離 (3) 效能或個人成就感的降低。在《國際疾病分類ICD》第11版有列入「職業倦怠」,這也代表歐美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倦怠帶來的問題。

在少子化時代,企業更需要重視職業倦怠議題,因為年輕人更可能因為感受到職業倦怠就辭職不幹了。

當我們在到達職業倦怠的崩潰點之前,可能會出現情緒不穩定、失眠、飲酒量增加、靠飲食紓壓、不斷上網尋求多巴胺刺激。有時會同時出現頭痛、肌肉緊繃、酸痛、血壓不穩定的症狀。再嚴重一點,就會產生無助、逃避、倦怠、缺乏自信、對生活沒有期待、與家人同事疏離,沒有什麼事情能感受到振奮。

相關的研究很多,比如說,如果員工覺得自己在做的是有意義的事情,倦怠感會降低。如果在組織裡感受到包容與支持,倦怠感也會降低。

今年有個研究說,「錯失恐懼」(FOMO)加上訊息過載,會加重職業倦怠。世界變化很快,產業快速變遷,員工害怕跟不上時代,還要緊盯老闆、主管與其他同事的進展,這會讓心理壓力增加。

另一個研究則發現,如果下班後還要等著接受主管傳來的網路信件或訊息,有必須立即處理與回應的壓力,也會增加職業倦怠感。

也有專家指出,如果上班時常出現預期之外的工作事項,即使只是一些看起來壓力不大的活動,也會增加疲憊與倦怠的感覺。

這跟「決策疲勞」的概念有關:人類大腦每天能承受的「決策額度」是有限的。也有學者做研究發現,許多瑣碎的、有點小複雜的小型任務累積起來,一樣會增加大腦疲勞的程度。

要改善職業倦怠,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縮短工時」、「增加工作間的休息、不動腦時間」、「減少臨時性、突發性的工作需求」。如果做不到,可能就要增加給員工的薪水,來減少員工的流動率。

在少子化時代的未來,不少年輕人等著繼承兩套房產。如果沒有房貸的壓力,當感受到強烈的職業倦怠,可能馬上就遞辭呈。長期壓力對身心健康不利,也會增加未來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如果無法讓年輕人覺得自己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職業倦怠」往往就是離職的前奏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6K會員
587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陳豐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5
人到中年之後,行為變得比較「內向」,這是正常的,全世界幾乎都這樣。 這裡講的不是心理學定義的「內向」如「社交會累」,而是行為上的,喜歡自己一個人、或只跟家人、親近的人相處,漸漸疏離狂歡或人多的社交場合。
Thumbnail
2025/05/05
人到中年之後,行為變得比較「內向」,這是正常的,全世界幾乎都這樣。 這裡講的不是心理學定義的「內向」如「社交會累」,而是行為上的,喜歡自己一個人、或只跟家人、親近的人相處,漸漸疏離狂歡或人多的社交場合。
Thumbnail
2025/05/04
如果你發現另一半對其他人調情,他發生外遇的機率就增加了219%。 同時,會這樣調情的人,有很高機率,也會開始在金錢方面欺瞞你。
Thumbnail
2025/05/04
如果你發現另一半對其他人調情,他發生外遇的機率就增加了219%。 同時,會這樣調情的人,有很高機率,也會開始在金錢方面欺瞞你。
Thumbnail
2025/04/23
現在當父母或當阿公阿嬤的人,該如何看待年輕人明明生活富足、資源豐富,陷入壓力、焦慮、憂鬱的比例卻越來越高?
Thumbnail
2025/04/23
現在當父母或當阿公阿嬤的人,該如何看待年輕人明明生活富足、資源豐富,陷入壓力、焦慮、憂鬱的比例卻越來越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在這個多重危機的時代,人們不僅要面對通貨膨脹、薪資停滯不前的經濟壓力,還要應對日益增加的工作負擔和不斷模糊的工作與生活界線。當你發現自己每天早晨醒來,第一個念頭是「我今天真不想上班」,而這個想法已經持續好幾個月,那麼,你可能已經陷入了職場倦怠的泥沼中。 現代上班族的隱形敵人:認識職場倦怠 想像這
Thumbnail
在這個多重危機的時代,人們不僅要面對通貨膨脹、薪資停滯不前的經濟壓力,還要應對日益增加的工作負擔和不斷模糊的工作與生活界線。當你發現自己每天早晨醒來,第一個念頭是「我今天真不想上班」,而這個想法已經持續好幾個月,那麼,你可能已經陷入了職場倦怠的泥沼中。 現代上班族的隱形敵人:認識職場倦怠 想像這
Thumbnail
現代職場的無形枷鎖 職業倦怠是現代上班族普遍面臨的困境。每天重複相同的工作內容、承受同樣的壓力、應對相似的爭吵與不適,這一切如同無形的繩索,慢慢捆綁住人的熱情與動力。長時間下來,許多人開始質疑:我為什麼要這麼累?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義?我只是在機械地上班、回覆訊息、處理瑣事,甚至每隔幾天就因為重複的
Thumbnail
現代職場的無形枷鎖 職業倦怠是現代上班族普遍面臨的困境。每天重複相同的工作內容、承受同樣的壓力、應對相似的爭吵與不適,這一切如同無形的繩索,慢慢捆綁住人的熱情與動力。長時間下來,許多人開始質疑:我為什麼要這麼累?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義?我只是在機械地上班、回覆訊息、處理瑣事,甚至每隔幾天就因為重複的
Thumbnail
疫情後,職場心理危機「大脫離潮」悄然改變就業生態,員工對工作滿意度急遽下降,年輕一代面臨壓力激增。「心不在焉」成因包括工作負荷增加、缺乏意義感及遠距辦公疏離。專家建議重塑目標與使命感,改善員工連結以提高生產力。
Thumbnail
疫情後,職場心理危機「大脫離潮」悄然改變就業生態,員工對工作滿意度急遽下降,年輕一代面臨壓力激增。「心不在焉」成因包括工作負荷增加、缺乏意義感及遠距辦公疏離。專家建議重塑目標與使命感,改善員工連結以提高生產力。
Thumbnail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中,職場焦慮成為許多上班族普遍面臨的挑戰。本文探討了造成焦慮的七大來源,包括工作負荷過重、角色不清、辦公室政治等因素,並分析了職場焦慮對員工和企業的多重影響。最後,提供實用的應對策略,如時間管理、情緒調整、建立支持系統等,以幫助員工有效管理職場焦慮,提升工作滿意度及心理健康。
Thumbnail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中,職場焦慮成為許多上班族普遍面臨的挑戰。本文探討了造成焦慮的七大來源,包括工作負荷過重、角色不清、辦公室政治等因素,並分析了職場焦慮對員工和企業的多重影響。最後,提供實用的應對策略,如時間管理、情緒調整、建立支持系統等,以幫助員工有效管理職場焦慮,提升工作滿意度及心理健康。
Thumbnail
最近勞動部員工「過勞死」事件,一時炒得沸沸揚揚,連總統都出來道歉,而事情到現在也還沒有了結。其實在職場上,「過勞」是很普遍的現象。有些人工作能力很傑出,也很願意做,便常常被要求做更多,久而久之身體不堪負荷,只好選離職職,轉換工作環境。然而不幸的是,即便換了地方,以往的惡夢卻依然重複發生。這究
Thumbnail
最近勞動部員工「過勞死」事件,一時炒得沸沸揚揚,連總統都出來道歉,而事情到現在也還沒有了結。其實在職場上,「過勞」是很普遍的現象。有些人工作能力很傑出,也很願意做,便常常被要求做更多,久而久之身體不堪負荷,只好選離職職,轉換工作環境。然而不幸的是,即便換了地方,以往的惡夢卻依然重複發生。這究
Thumbnail
現在歐美國家每年都會發布許多調查,來呈現職業倦怠的普遍與嚴重性。比如說,英國一份報告說,過去12個月,有20%的民眾因為工作壓力請假,有90%表示過去一年曾經力嚴重的工作壓力。另一份報告說,有49%的美國與加拿大員工感覺承受很大的工作壓力。
Thumbnail
現在歐美國家每年都會發布許多調查,來呈現職業倦怠的普遍與嚴重性。比如說,英國一份報告說,過去12個月,有20%的民眾因為工作壓力請假,有90%表示過去一年曾經力嚴重的工作壓力。另一份報告說,有49%的美國與加拿大員工感覺承受很大的工作壓力。
Thumbnail
今天看到韓國一份剛出爐的調查,覺得有些社會問題在台灣可能也同樣發生,所以在這邊做個簡單介紹。
Thumbnail
今天看到韓國一份剛出爐的調查,覺得有些社會問題在台灣可能也同樣發生,所以在這邊做個簡單介紹。
Thumbnail
當意識到有以下五項徵兆的時候,便很有可能是一個警訊在提醒你是職業倦怠的高危險群!及時意識到自己正處於職業倦怠期,拒絕倦怠感不斷消磨我們工作的動力,重新找回工作的熱情!
Thumbnail
當意識到有以下五項徵兆的時候,便很有可能是一個警訊在提醒你是職業倦怠的高危險群!及時意識到自己正處於職業倦怠期,拒絕倦怠感不斷消磨我們工作的動力,重新找回工作的熱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