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小學|與老師的不親密接觸

那個媽媽-avatar-img
發佈於爸媽茶水間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同文化和教育環境也造就不同的溝通方式,所以親師接觸的緊密程度也大有不同。這是我的觀察,也是入境隨俗要學習的一課。

過去孩子在台灣上學,與老師緊密的接觸讓我印象深刻的。媽媽的每日必做清單上總少不了簽聯絡簿這一項,通知要帶的東西要寫的作業,如果學校有重要事項,那就會看見老師的工整字跡在聯絡簿上給我打報告,當然也少不了林林總總的習作本、考卷待簽名,讓我過過大明星的癮

除此之外,或許因為通訊軟體太方便,不時會收到老師傳來溫馨Line訊息,來提醒需要準備的事情;雖然說不想太打擾老師,但要是孩子有狀況,臨時需要請假,或不太舒服,隨時Line給老師也不奇怪。我不知道Line是不是普遍家長會和老師溝通的管道,但我可以很負責的說,身為小學生家長,隨時享受「知的權利」還有「知的便利」,參與感絕對滿滿,讓我感受親師關係格外緊密。


但在加拿大,事情就完全不同了。

加拿大公小的親師溝通

沒有聯絡簿,也沒有通訊軟體問候,和老師的互動機會屈指可數。整個學年的互動,大概可以用「3嗨1會」來總結。

第一嗨 - 我是你小孩的老師

因為每一年都會分班,所以在開學前老師就會打電話來了,告知他是這個學期的老師。

第二嗨- 開學第一天

一般家長送孩子到學校讓他們下車 (drop off) ,只有第一天爸爸媽媽也會停好車,帶著他們去和新老師打招呼韓寒暄幾句。

第三嗨 - 學校 Open House 參觀教室

開學後一個月學校會辦Open House,不曉得這個詞是不是從房地產拍賣借來的,總之就是打開校園,開放參觀。重頭戲是家長們能親自進入孩子的教室,參觀座位編排、教室布置,這是難得的機會。只見爸爸媽媽一邊忙著欣賞桌上的課業練習,一邊在牆面尋找自己孩子的作品,面對在教室站立的老師,頂多也是寒暄幾句。

最終一會 - 老師一對一面談

最親密的接觸大概是在上學期進行到一半,拿到第一次成績報告後,學校安排的與老師一對一的面談。這個面談同時邀請學生,老師會分享他觀察到孩子表現好以及還可以再加強的部分。也因為孩子在場,完全沒有在孩子背後說壞話的這回事,在這樣面談中,也很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


除此之外,除非必要,和老師是零互動。


若是有特別的事情要談,就是直接拿起電話和學校辦公室約時間與老師會面,這也包括收到整學年的成績單同時收到通知,如果想和老師談,可以另外約時間。除此之外,家長大概不會想要和老師多餘互動的機會,因為往往代表,孩子在學校遇到的狀況大到無法自己處理,需要讓你和老師會面一趟釐清。

再一種互動情景,是我最不想遇到的,那就是「Hello 你可以來學校接XXX嗎?她剛剛撞到頭...」 (實在很驚嚇) 所以可以說,平日我最不想接到的,就是學校的來電,著實是「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啊。

而我一開始最不習慣教育環境的轉換是什麼呢? 竟然是沒有聯絡簿 ! 沒有聯絡簿,我怎麼知道孩子在學校做了什麼呢?她要準備什麼? 學了什麼呢? 到底做得如何?

這就像一直勤勤懇懇大事小事全抓的大廈管理員,忽然被告知不必來了,我心裡感到空空的,感覺原本屬於我的職責忽然一夕之間被剝奪!

孩子是學習的主角

然而轉念一想,這些其實根本不關我的事,學習說到底是孩子的事,學校生活也是。我不再是講求鉅細靡遺的行政人員,而是著眼成長方向的顧問,有問才顧,孩子的成長終究需要自己為自己負責。

在國外這些年讓我反思,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才是真正的主角,無論家長或老師都只是輔助者,在國小階段的課業學習與人際溝通,授權孩子也是信任孩子。而如果進一步思考,老師首要花時間精力溝通的對象是孩子,我希望老師把有限的時間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轉念後,我終於能擁抱我的新角色,享受不用再簽讀聯絡簿、成堆考卷的放鬆愉快。

只是偶而想起台灣老師過去在聯絡簿上批註,娟秀的字跡藏不住對孩子的關愛,心裡不禁浮起絲絲甜蜜。


avatar-img
100會員
44內容數
Hi! 我是那個媽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那個媽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面對孩子的挑食行為,許多父母難免感到困惑與擔憂。無論孩子是否偏好肉類或蔬菜,關鍵在於營養的均衡,讓孩子在愉快中探索飲食的多樣性。
在資訊發達的今天,孩子面臨著更多的心理壓力,尤其是在學校和朋友之間的關係中。父母要注意孩子的求救信號,並通過有效的親子溝通來支持他們的心理健康。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識別孩子的心理壓力、求救信號,以及如何透過尊重、引導與陪伴,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挑戰。
這是一篇推薦親子共賞機器人主題電影的文章,涵蓋了幾部不同風格的電影,適合各年齡層的孩子觀看。文章中也提到電影的分級,讓家長更瞭解適合孩子觀看的內容等級。
夏季將至,珍惜親子共度的時光,一同探索親子活動新體驗!透過共同規劃,讓孩子參與並學習安排事情,並討論實際可以做、去哪裡玩、如何進行,讓活動更具意義。這篇文章將分享如何和小孩一起規劃親子活動,並提供暑假計畫動腦時間表供參考。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本文探討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的人生後期階段,包括認同與角色混淆、親密與孤獨、生產力與停滯、智慧與絕望等階段,並提出對應的成長和發展建議。
面對孩子的挑食行為,許多父母難免感到困惑與擔憂。無論孩子是否偏好肉類或蔬菜,關鍵在於營養的均衡,讓孩子在愉快中探索飲食的多樣性。
在資訊發達的今天,孩子面臨著更多的心理壓力,尤其是在學校和朋友之間的關係中。父母要注意孩子的求救信號,並通過有效的親子溝通來支持他們的心理健康。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識別孩子的心理壓力、求救信號,以及如何透過尊重、引導與陪伴,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挑戰。
這是一篇推薦親子共賞機器人主題電影的文章,涵蓋了幾部不同風格的電影,適合各年齡層的孩子觀看。文章中也提到電影的分級,讓家長更瞭解適合孩子觀看的內容等級。
夏季將至,珍惜親子共度的時光,一同探索親子活動新體驗!透過共同規劃,讓孩子參與並學習安排事情,並討論實際可以做、去哪裡玩、如何進行,讓活動更具意義。這篇文章將分享如何和小孩一起規劃親子活動,並提供暑假計畫動腦時間表供參考。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本文探討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的人生後期階段,包括認同與角色混淆、親密與孤獨、生產力與停滯、智慧與絕望等階段,並提出對應的成長和發展建議。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去與孩童接觸是一種對我而言最舒適的練習。雖然部分的孩童會很自然地稱呼我們為「老師」,但隨著她漸漸知道我們和她平時遭遇的老師「不太一樣」,即便口語上一時沒辦法調整,態度也會完全不一樣。至少能先有一些不是權威的老師,然後就有可能更把我們當成與之平等的人。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看朋友分享有感,「好老師」與「好人老師」的差別。有些好人老師,對家長總是報喜不報憂,隱藏孩子真正的問題,高年級導師,如果接到這樣的孩子,除了要面對孩子未及時解決的問題,還得面對家長質疑:我的孩子為什麼以前不會這樣? 我們會在不同的情境下界定「好」:好老師、好學生、好客人、好投手……等,只要行為上符
Thumbnail
在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老師總會發現和傾聽孩子不同的想法, 偶爾是生活趣事,有時是自己學習到事物的成就感, 有時也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話題~ 詠淇:「老師,當老師好玩嗎?」 老師:「嗯......好玩呀!有很多不同的事情可以做,還有可愛的小朋友。」 軒穜:「那當老師是不是有點辛
Thumbnail
受校方肯定的老師們齊聚交流 學期來到尾聲,德內ㄦ長期多元課輔合作學校紛紛表達對課輔老師們的肯定。這個週末我們邀請課輔老師們聚集在一起分享寶貴的教學經驗,彼此學習。 改變正在孩子身上發生 透過課輔老師的分享,我們喜悅於許多孩子的改變。曾經調皮的孩子愛上閱讀,平時躁動的孩子下課也會坐在位子上,
Thumbnail
過去近20年的教學經驗中,由於教學形式和內容一直有學生續班,獲得肯定,因此從未想過「教家長教英文」這件事情,著重在「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直到.......
Thumbnail
孩子上了高中, 進入嶄新的學業階段, 『學習』的專業內容驟增,這是孩子和學科老師之間的事,家長通常已難介入。 『自我蛻變』 是孩子自己內在與外在的事,家長也無力介入。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那麼,與家長聯絡時, 到底最大的意義為何? 大概就是透過一起聊聊這個寶貝主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去與孩童接觸是一種對我而言最舒適的練習。雖然部分的孩童會很自然地稱呼我們為「老師」,但隨著她漸漸知道我們和她平時遭遇的老師「不太一樣」,即便口語上一時沒辦法調整,態度也會完全不一樣。至少能先有一些不是權威的老師,然後就有可能更把我們當成與之平等的人。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看朋友分享有感,「好老師」與「好人老師」的差別。有些好人老師,對家長總是報喜不報憂,隱藏孩子真正的問題,高年級導師,如果接到這樣的孩子,除了要面對孩子未及時解決的問題,還得面對家長質疑:我的孩子為什麼以前不會這樣? 我們會在不同的情境下界定「好」:好老師、好學生、好客人、好投手……等,只要行為上符
Thumbnail
在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老師總會發現和傾聽孩子不同的想法, 偶爾是生活趣事,有時是自己學習到事物的成就感, 有時也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話題~ 詠淇:「老師,當老師好玩嗎?」 老師:「嗯......好玩呀!有很多不同的事情可以做,還有可愛的小朋友。」 軒穜:「那當老師是不是有點辛
Thumbnail
受校方肯定的老師們齊聚交流 學期來到尾聲,德內ㄦ長期多元課輔合作學校紛紛表達對課輔老師們的肯定。這個週末我們邀請課輔老師們聚集在一起分享寶貴的教學經驗,彼此學習。 改變正在孩子身上發生 透過課輔老師的分享,我們喜悅於許多孩子的改變。曾經調皮的孩子愛上閱讀,平時躁動的孩子下課也會坐在位子上,
Thumbnail
過去近20年的教學經驗中,由於教學形式和內容一直有學生續班,獲得肯定,因此從未想過「教家長教英文」這件事情,著重在「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直到.......
Thumbnail
孩子上了高中, 進入嶄新的學業階段, 『學習』的專業內容驟增,這是孩子和學科老師之間的事,家長通常已難介入。 『自我蛻變』 是孩子自己內在與外在的事,家長也無力介入。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那麼,與家長聯絡時, 到底最大的意義為何? 大概就是透過一起聊聊這個寶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