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曼達·陶德事件反思兒童網路安全 (危機處理篇)

從阿曼達·陶德事件反思兒童網路安全 (危機處理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篇文章為保護級。

日光之下無新事。十三年前, 阿曼達·陶德 (Amanda Todd) 被發現自殺於位於加拿大BC省自家的臥室裡,當年她才16歲。

阿曼達·陶德事件

阿曼達過世前將自己的遭遇以一張一張的手寫字卡錄製成八分鐘的自白影片,上傳到YouTube,傾訴她過去遭遇的惡意、威脅、霸凌、這時人們才真正意識到發生了什麼。

阿曼達,一名害羞的齡家女孩,喜歡唱歌和跳舞,和許多年輕人一樣,她上網認識新朋友,就讀中學的她透過攝像機,與朋友在網路聊天室與陌生人閒聊,新鮮的網路世界無疑給了她舞台,也給了她歸屬感。

整件悲劇的開端始於一次網路聊天室。不知基於什麼原因,阿曼達在鏡頭前拉起上衣flash (裸露上半身)。據說,此前長達一年的時間,有一名陌生網友用"stunning, beautiful, perfect”這些話奉承她的美麗,並慫恿她在鏡頭前裸露。當時她並不知道為這個衝動的決定所將付出的代價。

於是,事情的發展如滾雪球一般,這"一時興起"被網友側錄存檔,阿曼達被惡意的"網路獵人"盯上,在FB傳訊息給她,威脅如果不傳給他三部自拍的不雅影片,就要把聊天室的影像傳給她的朋友。

阿曼達果斷拒絕,結果壞人就把照片放到網站上,並且發給她所有FB好友,包括她的父母也收到了。當年她才12、13歲。

這位女孩的生活急轉直下。同學用惡毒的話霸凌她,後來即便搬家與轉學,網上壞人還是又傳威脅訊息給她,照樣威脅著,如果不趙他說的做,他會把照片傳給新朋友所有新的交友圈,於是惡夢又重演了。讓人糟心的是,當時的加拿大皇家騎警沒有意識到嚴重性(或許當時是新型犯罪),沒有把注意力放在打擊罪犯,讓阿曼達覺得相當無助。

CBC News 做出了報導影片(Stalking Amanda Todd : The Man in the Shadows - The Fifth Estate),影片中一開始的阿曼達還是堅強的Fighter,但隨著不被同儕理解,壓力與日俱增,她終究不再出門。最後跟媽媽要了馬克筆和白紙說要做一個Project - 也就是後來在YouTube流傳的影片、然後終結了自己生命。

在影片裡,她的媽媽說阿曼達永遠是他公主,她說,大家都誤會了,認為那是一個自殺影片,不是的,她說,阿曼達要的是,她的故事被看到被聽到

後來,如女孩所願,這案件中的壞人Aydin Coban終於落網,他竟然遠在荷蘭,可怕的是,受害的不只阿曼達,Aydin Coban的獵物是全球的孩子,他懷著惡意,主動出擊,不放過每個機會



阿曼達萬念俱灰,因爲她感覺擺脫不了陰影,雖然有人可能想如果一開始沒有做出"不智之舉"不就什麼都不會發生了,但這年少輕狂做出的衝動舉動付出的代價,是不是太沉重了?

這不公義在於,孩子的心智還不成熟卻被有心人士利用,做出衝動的決定;這不公義在於,受害者沒有同意隱私被拍攝,被記錄,也受害者沒有同意可以把影像傳播到網路,甚至變成圖謀利益的商品。

而13年過去了,許多孩子仍然在類似的害,遭遇或許跟阿曼達不同,甚至有些手段還更加惡劣,但這些不該是他們所該受的。

不雅的從來不是影像,而是醜惡的人心、扭曲的心靈。


看了這個事件後,我思考到底當時可以做什麼阻止悲劇發生?阿曼達的故事能重寫嗎?

我想說,把網路帳號刪掉、搬家轉學、換個名字、重新開始……或許有用?我不確定,但我想對孩子有幫助的都是好方法

但心靈上的傷害需要的是理解接納,並且身邊的人以良善的心面對,這樣的不幸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我們會做什麼或是不做什麼讓受害者好好走出陰霾、開啟新頁呢?

自己也有孩子,感受無比痛心,如果有機會,我想跟阿曼達說 : 不要否定自己的價值,那些詆毀妳的人不值得妳上心,妳是媽媽永遠的公主、妳在上帝眼裡是無價的珍寶!妳很勇敢!妳不孤單!舊事已過!這不是妳的錯!


※ 警語 : 眼前的困難不能限制未來的希望。如需諮商或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

面對網路性剝削犯罪,我們可以怎麼做?


*面對網路的威脅,一定要告訴大人,報警處理。

*爸爸媽媽一定要先冷靜,蒐集證據、報警和尋求專業幫助,切勿第一時間責怪孩子。

*善用資源,一定有人可以幫忙,正如同多多益善網站上所說的「是的,沒有人想要遭遇性勒索或私密影像外流,然而,一旦這類事件真的發生了,也絕不是世界末日。」

*如果發現有兒少遭受性剝削,立即向專業求助:如113保護專線、或web885網路諮詢熱線、各縣巿家防中心,並且向110報案。

*如果發現網路上有散布或暗示使兒少與人發生性關係的訊息,亦請向「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申訴。


相關參考資料:

少年報導者- 孩子身陷網路性剝削的四大陷阱

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

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補充 :

上篇網路世代孩子的安全指南(預防篇) ,提到的"網路使用原則" 主要是在小朋友開始接觸網路花花世界,個人認為滿必要的提醒。我自己會和孩子討論"如果..."可能有什麼結果,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而非寫死的規定。

然而,網上並非所有的陌生人都不好,還有機會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像是格友是吧?! ) ,而網路社群創造情緒和知識價值,都可以是很積極正面的。面對風險與機遇,隨著小朋友認知與判斷力發展,終究他們能夠成熟做決定且自律,勇於拒絕不合理的要求,自然也就無需限制了。





avatar-img
那個媽媽的沙龍
105會員
49內容數
Hi! 我是那個媽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那個媽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隨著黃子佼事件等負面新聞引發社會關注網路兒童安全問題,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及觀察,提醒家長應教導孩子網路安全的重要性,並提出具體防範措施及應對策略。文章強調網路潛藏風險,並呼籲社會共同努力創造更安全的網路環境。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大腦發展至關重要,優質陪伴勝過長時間陪伴。文章從《從陪伴開始的全腦教養》出發,探討安全依附、高品質陪伴的重要性及具體實踐方法,並強調陪伴對孩子大腦神經連結、壓力反應、語言及社交能力、執行功能的影響。
文章探討父母如何平衡對孩子職業選擇的期待與不安,鼓勵尊重孩子的探索與選擇,並透過生活中的互動引導孩子瞭解自身特質與職涯方向。
隨著黃子佼事件等負面新聞引發社會關注網路兒童安全問題,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及觀察,提醒家長應教導孩子網路安全的重要性,並提出具體防範措施及應對策略。文章強調網路潛藏風險,並呼籲社會共同努力創造更安全的網路環境。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大腦發展至關重要,優質陪伴勝過長時間陪伴。文章從《從陪伴開始的全腦教養》出發,探討安全依附、高品質陪伴的重要性及具體實踐方法,並強調陪伴對孩子大腦神經連結、壓力反應、語言及社交能力、執行功能的影響。
文章探討父母如何平衡對孩子職業選擇的期待與不安,鼓勵尊重孩子的探索與選擇,並透過生活中的互動引導孩子瞭解自身特質與職涯方向。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