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為保護級。
日光之下無新事。十三年前, 阿曼達·陶德 (Amanda Todd) 被發現自殺於位於加拿大BC省自家的臥室裡,當年她才16歲。
整件悲劇的開端始於一次網路聊天室。不知基於什麼原因,阿曼達在鏡頭前拉起上衣flash (裸露上半身)。據說,此前長達一年的時間,有一名陌生網友用"stunning, beautiful, perfect”這些話奉承她的美麗,並慫恿她在鏡頭前裸露。當時她並不知道為這個衝動的決定所將付出的代價。
於是,事情的發展如滾雪球一般,這"一時興起"被網友側錄存檔,阿曼達被惡意的"網路獵人"盯上,在FB傳訊息給她,威脅如果不傳給他三部自拍的不雅影片,就要把聊天室的影像傳給她的朋友。
阿曼達果斷拒絕,結果壞人就把照片放到網站上,並且發給她所有FB好友,包括她的父母也收到了。當年她才12、13歲。
這位女孩的生活急轉直下。同學用惡毒的話霸凌她,後來即便搬家與轉學,網上壞人還是又傳威脅訊息給她,照樣威脅著,如果不趙他說的做,他會把照片傳給新朋友所有新的交友圈,於是惡夢又重演了。讓人糟心的是,當時的加拿大皇家騎警沒有意識到嚴重性(或許當時是新型犯罪),沒有把注意力放在打擊罪犯,讓阿曼達覺得相當無助。
CBC News 做出了報導影片(Stalking Amanda Todd : The Man in the Shadows - The Fifth Estate),影片中一開始的阿曼達還是堅強的Fighter,但隨著不被同儕理解,壓力與日俱增,她終究不再出門。最後跟媽媽要了馬克筆和白紙說要做一個Project - 也就是後來在YouTube流傳的影片、然後終結了自己生命。
在影片裡,她的媽媽說阿曼達永遠是他公主,她說,大家都誤會了,認為那是一個自殺影片,不是的,她說,阿曼達要的是,她的故事被看到、被聽到。
後來,如女孩所願,這案件中的壞人Aydin Coban終於落網,他竟然遠在荷蘭,可怕的是,受害的不只阿曼達,Aydin Coban的獵物是全球的孩子,他懷著惡意,主動出擊,不放過每個機會。
阿曼達萬念俱灰,因爲她感覺擺脫不了陰影,雖然有人可能想如果一開始沒有做出"不智之舉"不就什麼都不會發生了,但這年少輕狂做出的衝動舉動付出的代價,是不是太沉重了?
這不公義在於,孩子的心智還不成熟卻被有心人士利用,做出衝動的決定;這不公義在於,受害者沒有同意隱私被拍攝,被記錄,也受害者沒有同意可以把影像傳播到網路,甚至變成圖謀利益的商品。
而13年過去了,許多孩子仍然在類似的害,遭遇或許跟阿曼達不同,甚至有些手段還更加惡劣,但這些不該是他們所該受的。
而不雅的從來不是影像,而是醜惡的人心、扭曲的心靈。
看了這個事件後,我思考到底當時可以做什麼阻止悲劇發生?阿曼達的故事能重寫嗎?
我想說,把網路帳號刪掉、搬家轉學、換個名字、重新開始……或許有用?我不確定,但我想對孩子有幫助的都是好方法。
但心靈上的傷害需要的是理解與接納,並且身邊的人以良善的心面對,這樣的不幸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我們會做什麼或是不做什麼讓受害者好好走出陰霾、開啟新頁呢?
自己也有孩子,感受無比痛心,如果有機會,我想跟阿曼達說 : 不要否定自己的價值,那些詆毀妳的人不值得妳上心,妳是媽媽永遠的公主、妳在上帝眼裡是無價的珍寶!妳很勇敢!妳不孤單!舊事已過!這不是妳的錯!
※ 警語 : 眼前的困難不能限制未來的希望。如需諮商或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
*面對網路的威脅,一定要告訴大人,報警處理。
*爸爸媽媽一定要先冷靜,蒐集證據、報警和尋求專業幫助,切勿第一時間責怪孩子。
*善用資源,一定有人可以幫忙,正如同多多益善網站上所說的「是的,沒有人想要遭遇性勒索或私密影像外流,然而,一旦這類事件真的發生了,也絕不是世界末日。」
*如果發現有兒少遭受性剝削,立即向專業求助:如113保護專線、或web885網路諮詢熱線、各縣巿家防中心,並且向110報案。
*如果發現網路上有散布或暗示使兒少與人發生性關係的訊息,亦請向「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申訴。
相關參考資料:
補充 :
上篇網路世代孩子的安全指南(預防篇) ,提到的"網路使用原則" 主要是在小朋友開始接觸網路花花世界,個人認為滿必要的提醒。我自己會和孩子討論"如果..."可能有什麼結果,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而非寫死的規定。
然而,網上並非所有的陌生人都不好,還有機會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像是格友是吧?! ) ,而網路社群創造情緒和知識價值,都可以是很積極正面的。面對風險與機遇,隨著小朋友認知與判斷力發展,終究他們能夠成熟做決定且自律,勇於拒絕不合理的要求,自然也就無需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