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初稿寫於2023.10.10,修改於2024.11.26
《沒有國家的冠軍》闡述日本統治朝鮮時期,代表日本出賽的朝鮮馬拉松選手孫基禎(河正宇飾演)獲得金牌,原本應該光榮歸國的他,因為在頒獎台上用桂冠遮掩賽服上的日本國旗,而被迫退役。脫離日本殖民之後,他遇到了天才年輕跑者徐潤福(任時完飾演),決心帶他以「韓國」之名重返奧運。
電影花費大量篇幅描述參賽如何艱辛,必須克服經費短缺、選手培訓、遠渡重洋、重取奧會會籍等難關,然而大魔王卻在最後,當時大韓民國雖然成立,但仍在美軍託管之下,孫基禎與徐潤福等人終於抵達美國之後,卻得知只能身披美國國旗出賽。其中一幕讓我尤其感傷,徐潤福選手與孫教練意見相左、執意參賽,然後起了爭執:
「如果我不跑,誰會認識我?」
「就算被當成美國人也沒關係嗎?像我一樣被當作日本人也沒關係嗎?」
有關係。對孫基禎來說,一次的降格就是持續的降格;一次的堅持或許有可能迎來轉機,讓「韓國」這個當時沒人知曉、遠在東亞的蕞爾小國,她的名字能因為徐潤福和後續選手的超凡表現而被牢牢記住。
——是不是覺得這個情況很熟悉?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在台灣取得世界棒球12強賽冠軍之後,推特上有韓國人、日本人提起了這部電影,所以我決定回頭將這篇放在我備忘錄裡一年的文章挖出來。
特地選10月10日看韓國電影《沒有國家的冠軍》的確是我別有用心,明明知道幾年前的東奧正名公投結果有多傷我的心,每一次國際賽事舉辦我都必須在「為選手加油」和「中華台北自降國格」的矛盾中掙扎,每喊一聲「中華台北」對我而言都是提醒著我:我們就是沒有國家的人。
別說什麼運動歸運動、政治歸政治,「國家隊」就是政治,「中華台北」就是其他人看待我們的認同的名字。況且「中華」也只是我們翻譯開心的,Chinese 就是「中國的」,用「中華」詮釋「中華民國」終究是自欺欺人。
可能會有人高喊,我們是「中華民國」,但只要我們頂著這個名字一天,我們就是「Republic of China」,沒錯就是「China」,簡稱「中國」。所以對我來說「中(華民)國」在國際上早已是名亡實亡,全世界現在認識我們叫台灣。
如今,選手們知道胸口那片空白應該要有屬於我們的名字,對生育我們的土地的認同,可以隨著吶喊「Team Taiwan」被釋放,然後更被理解、接納,總有一天,我們這樣看似微小的無形力量會匯聚成篆刻名字的養分。
「球衣胸口的確什麼都沒有,但我們都知道彼此心有台灣。」這是賽後我在Threads看到最喜歡的一句話,也是這一次冠軍指引我們最明確具體的方向。
*電影劇照來源:friDay影音
*陳傑憲圖片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