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步驟拆解金錢觀和潛意識信念,找到侷限自己的原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4個步驟拆解金錢觀和潛意識信念

4個步驟拆解金錢觀和潛意識信念


金錢觀會影響你的生活選擇

從小到大,我們的潛意識中可能形成許多限制性的金錢觀,你可能和我一樣有過這些想法,例如:「賺錢很難」或「花錢是一種罪惡」。這些潛意識信念不但會增加我們的壓力,還會讓我們害怕冒險與嘗試新事物。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金錢觀限制了你的生活選擇,需要做出一些改變,可以嘗試以下這4個步驟,幫助你重新塑造金錢觀和信念:

檢視➡️接受並思考➡️產生新說法➡️實現

用實驗的心態鬆動限制信念,開啟財務自由的新可能!


什麼是潛意識中的金錢觀

「金錢是中立的,但是我們在情感上對它的理解卻不是。你對金錢有什麼樣的童年記憶?當你賺到錢或是沒錢的時候,對你來說代表的意義是什麼?」—世界級職涯教練、《富比世》專欄作家 Ashley Stahl

之前我在 IG 中曾經提到,因為這次過年要二度和家人去歐洲玩,但因為目前處於職涯轉換期,這筆花費讓我覺得壓力蠻大,而且需要「被幫忙」負擔旅費,甚至讓我「感覺自己很沒用」,因為我的金錢觀比較保守也沒有太大的購物慾,所以第二次要花這種大錢讓我感到焦慮。

剛好前陣子我看了《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這本書,其中一章就提到人生的轉向信號其中之一和「潛意識對金錢的看法」有關。


注意你習慣的潛意識

書中提到一些童年記憶或成長過程中累積的想法,會大大影響我們看待錢的角度,讓我們形成「潛意識的限制信念」

這些潛意識可能充滿充滿錯誤的信念,它會把生存需求過度放大,讓我們因為恐懼所以停止嘗試、拒絕冒險,除非一直自我檢視,並創造新的信念系統,才可以更新我們習慣的錯誤信念。


形成金錢觀的潛意識根源

書中提到了作者的童年,因為看見爸爸經商失敗,而差點因為錢而「喪命」,這大大的影響了他的金錢觀,她告訴自己:「我將來要賺很多很多錢,這樣一來生活就會很輕鬆,而我可以拯救爸爸免於死亡。」

這個痛苦的童年回憶形成了她的錯誤信念,像是:賺很多錢是一種負擔和沈重責任、在財務上拯救每個人是我該一肩挑起的重擔。


回到以我自己的金錢觀,這些潛意識和我的「成長過程」可能有什麼關係?🤔

  • 對錢比較保守、不敢亂花錢、壓力大,因為...

→ 爸媽做工很辛苦賺錢,讓我覺得賺錢很難要很拚

→ 小時候以為家境小康,但媽媽說只是普通,也曾經手頭很緊需要借錢


  • 爸媽幫我負擔旅遊費,覺得自己很沒用,因為...

→ 害怕自己未來賺不到那麼多錢,而且現在的收入不穩定

→ 爸媽 30 歲就成家立業,而我看起來像啃老族?


上面這些信念或潛意識可能會限制我們做很多決定,變成一種我們思考和行爲的「慣性」,影響著你這輩子的許多決定和走向,因此作者提到了鬆動潛意識信念的練習。


「習慣就像鎖鏈,當你感覺到它的存在時,它已經牢固得難以斷開。」—巴菲特說


4個步驟改變金錢觀和潛意識信念

我們可以如何改變金錢觀?書裡提到解鎖會侷限自己可能性的步驟,以下是我經過自己精簡的版本,並且和大家分享我的思考練習:


step1. 審視你的潛意識,對信念產生好奇

你的想法可能來自於童年哪些印象深刻的記憶或對話?它們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你會對它深信不疑?它有沒有可能來自對某件事的恐懼?

  • 例如→ 爸媽幫我負擔旅費為什麼讓我覺得自己沒用?為什麼我因此壓力大?


step2. 接受自己的解釋,用新的、有用且真實的事物提升你的想法

練習用這個句型告訴自己:「我原諒自己相信___,但事實是___」去試著接受並反轉自己現有的信念。

  • 例如→ 可能是因為我擔心未來賺不到太多錢,我原諒自己相信我目前沒有能力,但其實我可以更好的學會存錢和賺錢,讓出國旅遊變成享受而不是壓力


step3. 形成新的說法,以更加自主的事實版本更新我們的錯誤信念

在反轉過後,探索新的、更有力的事實或真相,以取代不再適合你的過時信念

  • 例如→ 只要花費控制在存款的 _% 內,我可以不用那麼擔心,我也能在未來找到更有效的賺錢方式,可能像是___


step4. 實現新說法,採取行動去做一些不同以往被制約的事情

無論邁向新說法是多麼小的一步,都要試著去踏出這一步,每個人的思維想法都是有可塑性的,真的採取行動才能避免又回到原本侷限自己的框架

  • 例如

→ 好好計算並規劃財務&玩樂方面的花費

→ 相信自己有賺錢的能力,精進專業

→ 和爸媽更多討論關於錢的想法和狀況


從限制信念中找到轉機

仔細思考真的會發現,有很多讓自己受限的想法,久了變成習慣也會深深卡住🤣金錢觀只是眾多潛意識信念中的一部分,無論是改變金錢觀或其他的信念都需要時間,但每一步都能幫助你打破限制,擁抱更多可能。

我覺得核心的「害怕、擔心失敗、沒信心」,是很多事情的根源和最大阻礙,如果發現自己在擔心某件事,可以先自問:「真的是這樣嗎?」

再用前面提到的步驟練習:「檢視➡️接受並思考➡️產生新說法➡️實現」

抱著樂於實驗嘗試的心態、隨時調整,或許就有機會在卡住時,找到新的轉向機會!


👇你有什麼根深蒂固的金錢觀或信念嗎?歡迎留言和我分享!



嗨!我是嚕比

有選擇障礙的我,在 2024 年的下半年開啟了我的職涯轉換期

這段時間為了探索更多「我喜歡什麼、怎麼選擇、能怎麼做」,我試著記錄下各項關於生活和選擇的學習,預計會在這個帳號分享關於書本、生活、工作等,如果正好和你產生一些共鳴,可以有交流那就更好了 :)

你也可以追蹤我的 IG 《選擇障礙的嚕比|學習x書本x生活》看到更多分享和我聊聊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選擇障礙的嚕比|學習x書本x生活
8會員
20內容數
嗨!我是嚕比🤘 ✨品牌電商破千萬行銷 x 千人線上課程行銷營運 ✨好看貼文在IG、長篇文章在方格子 ✨脆負責認識新朋朋和隨手寫觀察筆記
2025/02/04
這幾天有台北國際書展,整理了一篇關於電子書相關的文章,讓有需求的格友可以參考看看,以下都是我自己使用的真實心得,沒有特別業配哦🤣 我在 2021 年底買了第一台電子書閱讀器,因為方便攜帶、買書便宜、閱讀舒適,所以一直都蠻喜歡的,其實當初購買前我去看過實體,覺得閱讀器到底是什麼時代的產物...
Thumbnail
2025/02/04
這幾天有台北國際書展,整理了一篇關於電子書相關的文章,讓有需求的格友可以參考看看,以下都是我自己使用的真實心得,沒有特別業配哦🤣 我在 2021 年底買了第一台電子書閱讀器,因為方便攜帶、買書便宜、閱讀舒適,所以一直都蠻喜歡的,其實當初購買前我去看過實體,覺得閱讀器到底是什麼時代的產物...
Thumbnail
2024/12/03
《發現我的多重職涯組合》書中,作者提出了「多元職涯」的概念,因為現代的職涯規劃需要建立在變化和多樣性上。透過探索身份、選擇性、多樣化與彈性,我們可以重新定義職涯路徑,培養新的收入來源。你可以透過向內和向外的職涯探索,並透過朋友的反饋來發現自身的優勢與機會,嘗試多種職涯可能性!
Thumbnail
2024/12/03
《發現我的多重職涯組合》書中,作者提出了「多元職涯」的概念,因為現代的職涯規劃需要建立在變化和多樣性上。透過探索身份、選擇性、多樣化與彈性,我們可以重新定義職涯路徑,培養新的收入來源。你可以透過向內和向外的職涯探索,並透過朋友的反饋來發現自身的優勢與機會,嘗試多種職涯可能性!
Thumbnail
2024/11/29
《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很適合像我一樣偶爾會想很多、糾結焦慮的人!是我最近看完蠻喜歡的一本書,這陣子看了幾本職涯書,都是偏向找到你的天賦、專長、熱情等,但這本書很細膩的用作者自己的故事和經歷,描寫各種「心理狀態和思考」很推薦給也在探索生涯和職涯的人!
Thumbnail
2024/11/29
《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很適合像我一樣偶爾會想很多、糾結焦慮的人!是我最近看完蠻喜歡的一本書,這陣子看了幾本職涯書,都是偏向找到你的天賦、專長、熱情等,但這本書很細膩的用作者自己的故事和經歷,描寫各種「心理狀態和思考」很推薦給也在探索生涯和職涯的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我們常常被隱藏的金錢信念束縛住,導致財務上的壓力無法釋放。我們將探索四種最常見的限制性金錢信念,包括依賴他人處理財務、認為自己不擅長理財、覺得富有與貪婪畫上等號,以及低估自己的財富潛力。透過理解這些信念的影響,我們可以逐步拆除內心的障礙,學習如何掌控自己的財務,並積極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自由。
Thumbnail
我們常常被隱藏的金錢信念束縛住,導致財務上的壓力無法釋放。我們將探索四種最常見的限制性金錢信念,包括依賴他人處理財務、認為自己不擅長理財、覺得富有與貪婪畫上等號,以及低估自己的財富潛力。透過理解這些信念的影響,我們可以逐步拆除內心的障礙,學習如何掌控自己的財務,並積極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自由。
Thumbnail
人往往在思考錢的時候背後總有其他意圖,在工作的時候想『我要辛苦來賺錢』 但當你們這麼想的時候,已經在外面發射出一個意念我要這個願望。外在實相只是你內在的思想語言行動創造了你們的人生,在這之下還有情緒創造了信念,就是我要付出勞力才有錢這僅是個信念這些信念也進一步創造了你們所謂的現實
Thumbnail
人往往在思考錢的時候背後總有其他意圖,在工作的時候想『我要辛苦來賺錢』 但當你們這麼想的時候,已經在外面發射出一個意念我要這個願望。外在實相只是你內在的思想語言行動創造了你們的人生,在這之下還有情緒創造了信念,就是我要付出勞力才有錢這僅是個信念這些信念也進一步創造了你們所謂的現實
Thumbnail
金錢觀如何影響生活?破解潛意識限制的4個步驟!你的金錢觀可能源自童年的潛意識信念,如「賺錢很難」「花錢是罪惡」,這些錯誤觀念會限制你的選擇與行動。你可以嘗試以下4步驟:1. 檢視童年記憶中的金錢信念;2. 接受並反思錯誤觀念;3. 產生新說法替代過時信念;4. 實現並採取行動突破思維限制
Thumbnail
金錢觀如何影響生活?破解潛意識限制的4個步驟!你的金錢觀可能源自童年的潛意識信念,如「賺錢很難」「花錢是罪惡」,這些錯誤觀念會限制你的選擇與行動。你可以嘗試以下4步驟:1. 檢視童年記憶中的金錢信念;2. 接受並反思錯誤觀念;3. 產生新說法替代過時信念;4. 實現並採取行動突破思維限制
Thumbnail
看別人賺錢好像都很容易,自己即使勞心勞力卻還僅是收支兩平? 「財富」跟任何一門專業都一樣,需要努力,也需要內在信心。培養投資技能,更也要建立和錢的健康關係!這篇分享 5 個大多數人在財富上窒礙不前的原因,看見心魔,才有走向嚮往結果的可能!
Thumbnail
看別人賺錢好像都很容易,自己即使勞心勞力卻還僅是收支兩平? 「財富」跟任何一門專業都一樣,需要努力,也需要內在信心。培養投資技能,更也要建立和錢的健康關係!這篇分享 5 個大多數人在財富上窒礙不前的原因,看見心魔,才有走向嚮往結果的可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顯化金錢的常見誤區,強調在追求物質之前,應該先釐清自身的信念和情緒。透過比喻「甜蛋糕與鹽」,提醒讀者注意內心的負面信念對生活的影響,並提供平靜能量的實踐方法。探索如何改變內心的匱乏信念,以達到更好的顯化效果,促進個人成長與心靈轉變。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顯化金錢的常見誤區,強調在追求物質之前,應該先釐清自身的信念和情緒。透過比喻「甜蛋糕與鹽」,提醒讀者注意內心的負面信念對生活的影響,並提供平靜能量的實踐方法。探索如何改變內心的匱乏信念,以達到更好的顯化效果,促進個人成長與心靈轉變。
Thumbnail
我們都需要做些感興趣的事來增加時光對於我們的價值,對吧?一樣都是度過時間,要怎麼運用才能讓其對自己而言更有趣些?
Thumbnail
我們都需要做些感興趣的事來增加時光對於我們的價值,對吧?一樣都是度過時間,要怎麼運用才能讓其對自己而言更有趣些?
Thumbnail
在你的成長過程,是否常聽到以下的說法: 金錢是萬惡的淵藪;有錢人都很貪婪;錢很髒;人必須努力工作才能賺到錢;人不可能有內涵又有錢;有錢買不到快樂;錢永遠是不夠用的。 甚至是最令人膽顫心驚的一句:我們買不起。 多少人的童年充斥著這樣的語言,並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讓這些語言緊緊地纏繞自己的人生,活在對金錢
Thumbnail
在你的成長過程,是否常聽到以下的說法: 金錢是萬惡的淵藪;有錢人都很貪婪;錢很髒;人必須努力工作才能賺到錢;人不可能有內涵又有錢;有錢買不到快樂;錢永遠是不夠用的。 甚至是最令人膽顫心驚的一句:我們買不起。 多少人的童年充斥著這樣的語言,並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讓這些語言緊緊地纏繞自己的人生,活在對金錢
Thumbnail
檢視過往對於金錢上的觀念,為自己添加「正確的」金錢觀念,可以讓我們用不同的框架去看待金錢,提升生活的效率與品質。
Thumbnail
檢視過往對於金錢上的觀念,為自己添加「正確的」金錢觀念,可以讓我們用不同的框架去看待金錢,提升生活的效率與品質。
Thumbnail
5種金錢模式,有不同的行為模式、不同的原因及不同的治療方法。你了解你是哪種金錢模式嗎?又應該怎麼改善你的金錢模式,朝富人思維與富人的金錢模式邁進!
Thumbnail
5種金錢模式,有不同的行為模式、不同的原因及不同的治療方法。你了解你是哪種金錢模式嗎?又應該怎麼改善你的金錢模式,朝富人思維與富人的金錢模式邁進!
Thumbnail
“有窮爸爸你也能變富兒子”的作者是李約瑟與金蔡松花,兩位皆為心理學博士,藉由多年的研究與自身工作經歷,替人診斷金錢模式,並藉由心理課程協助導正錯誤的思維。
Thumbnail
“有窮爸爸你也能變富兒子”的作者是李約瑟與金蔡松花,兩位皆為心理學博士,藉由多年的研究與自身工作經歷,替人診斷金錢模式,並藉由心理課程協助導正錯誤的思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