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在看這本《發現我的多重職涯組合:哈佛商學院教你經營最佳職涯與多元身分,一生平衡工作、生活和夢想》 作者是 Christina Wallace 克莉絲汀娜.華勒斯
她在這本書裡提到,薪資優渥穩定的工作正在逐漸消失,而且在這個時代,「變化」已經成為新的常態,因此如果你想要做好職涯規劃,必須要考慮「投資組合」。
這個大環境的狀態其實不難理解,我自己去參加一些社群活動的時候,會發現討論「自由工作者、數位遊牧、斜槓、多種收入來源」等等的主題越來越常見,大家越來越無法照著「傳統」的職涯路徑,尤其是 Threads 最常看到大家曬出不同收入來源的方式(笑)
一個很簡單的比喻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當你只從事一份工作,或者選擇在一間公司「穩定」發展你的職涯,那可能會是你這輩子最冒險的職涯選擇!因為老闆隨時可以開除你,或大環境的變化甚至讓公司存活的時間變短許多。
但我們要了解這是一個新的可能,代表我們的未來有機會重新定義成超多廣泛的可能路徑,我們有可能斜槓、創造副業、兼職等讓職涯變得更多元!
在《發現我的多重職涯組合》書中作者就提到,要打造多元工作組合,必須意識到「身份、選擇性、多樣化、彈性」這四個關鍵:
我們常常會以「職稱或頭銜」來介紹自己,例如:「我是某某公司的營運經理 Ruby」,但實際上這個職稱並不完全代表我們這個人,大多時候我們都太圍繞在工作角色上了(我自己在活動中也不太喜歡這樣介紹自己,但很多職場相關的場合就是避免不了🥲)
作者提到要做一個多重身份、多面向的人其實並不會產生矛盾,讓我想到現在很流行的 MBTI 常常會有人以「我是 E 人或 I 人」自稱,但我們在不同的場合下或許可 E 可 I ?記得不要讓一個身份角色完全定義你是誰。
一定要知道我們在任何時候都有許多不同道路可以選擇,這也讓我想到之前我在【人生的轉折點與應對策略|查爾斯河畔的沉思閱讀心得】這篇提到關於「轉折點」的學習。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沒有選擇、或做錯選擇,但其實不管是職涯或生涯的道路上,永遠都有很多可能性。
我們的人生不是只有一條直線,所以在任何關鍵時刻,只要我們願意開闊視野看到可能性,就能多看到許多可以選擇的路。
為了要因應不確定性、降低風險的方法就是要盡可能「多樣化」,就像是買 ETF 一樣是為了分散風險、獲得平均好的報酬。多樣化可能讓我們可以建立多種職涯收入來源,也能拓展我們的人脈、技能、經驗等。
例如我們可以試著把興趣發展成能獲得收入的方式,又或者因為要照顧小孩同時兼顧工作,而開始嘗試做小孩玩具的團購等,讓自己有多樣化的可能,也可以降低在職涯中單一工作的風險。
彈性代表我們可以針對刺激做出反應、適應新的環境,讓我們兼顧工作和生活,藉由打造投資組合我們可以在必要的時候重新調整或出發,彈性的好處在於我們可以「因應變化」讓我們不受現在特定的職涯或工作上。
它是一種讓職涯變得靈活的關鍵,在職涯規劃中我們很難完全照著計畫走,市場環境永遠在變化,或許也隨時有人可以取代你,當你面對變動的時候,你有可以因應狀況的彈性嗎?
在認識了多元職涯組合的四大關鍵後,我們要怎麼做職涯探索和規劃呢?
一般來說通常會先做職涯探索,對自己有一定認識後,再往下做詳細的職涯規劃,如果你對自己的了解並不深,我會認為可以先放下手邊各式各樣設定職涯目標的方法,先花點時間好好探索自己吧!我甚至覺得這是需要定期做的事情,因為我們的喜好、興趣、能力等或許一直都在改變。
我自己在 2024 年的下半年也經歷了一番職涯探索期,即便在職場已經累積了幾年的經歷,我還是需要盤點自己在每個階段的學習和收穫,就像前面提到的「多元職涯組合」,每個階段的探索都是幫助我們看到更多可能性的方式。
一般來說我會把基本的職涯探索分成向內和向外:
通常代表個人的思考,像是看書、冥想、寫日記、自我盤點等等,向內的職涯探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花足夠的時間正視自己的內在,因為像我自己或很多身邊的人,也許工作忙或責任心強,會花很多時間處理「別人對我們的需求」
但自己的熱情是什麼?價值觀是什麼?又有什麼核心技能等,這些需要靠自我盤點和思考的事情卻很少留心,其實市面上蠻多職涯探索的書都有提到一些做法,但一定要花時間好好思考。
例如參加課程、工作坊、職涯諮詢、職涯博覽會、和朋友交流訪談等,向外的職涯探索重點我認為是嘗試,可能向內探索盤點完之後,心裡還是會有很多的不確定,這時候透過向外的嘗試和實際執行,可以得到更多的觀點或回饋。
在這裡我想先特別分享或許最低成本且CP值最高的方法:和朋友交流訪談
和朋友交流訪談的好處是可以獲得不同的觀點,你可以更知道別人對你的看法,認識你自己不了解的各個面向,而且不同時期的朋友,可能會帶給你一些你沒想過或不記得的有趣提醒!
作者在書中提到,她曾經在人生低潮的時候,找了 70 幾位朋友喝咖啡聊聊,為了要「多認識自己一些」,所以她向她的朋友們提出了三個問題: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適合自我懷疑、腦袋卡住的時候,就像我或許知道我的朋友們喜歡我和善、好相處,但我卻不知道他們認為我有什麼「優勢」,因為我們總是會覺得自己不夠好!
因此你可以先從訪談來開啟你的職涯探索,知道朋友、同事、主管們心中對你的具體印象是什麼,這些問題很適合在做職涯探索規劃時,幫助你找到喜歡、擅長、能發揮核心技能的工作!
「這個階段的目標不是要找到正確的答案,而是要搜集資訊,然後進行處理,幫助你理解眾多可能性。」
前陣子我在看到這個方法時,剛好遇到全台宣布放颱風假,所以我也興起了找朋友訪談聊聊的念頭,馬上在我的個人 IG 發限動徵求朋友(友情大考驗的一種😆
很幸運的收到 6 位善心朋友的報名,當中包含我的大學同學、出社會後在社群和工作認識的朋友,居然還有我的高中歷史老師!! (訪談前超緊張,因為歷史課我都在睡🤣)
原訂 30 分鐘的訪談,結果每位都聊超過 1 小時,整天下來差點精神差點登出,提醒要嘗試這個方法的人一定要控制好時間和人數。
撇開訪談有什麼目的不說,我覺得能和朋友深度聊天真的很棒,大家都真心的分享他們眼中的我,如果改天他們需要什麼幫忙,我肯定也會傾力相助啊
為了感謝大家答應我的訪談邀請,我還快速做了一個小簡報增加一點儀式感,也在訪談前分享我的近況與前因後果,最後我選了 5 個在職涯探索書中看見,而且比較難自行回答的問題,分別是:
*備註:《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裡面有超多關於「熱情 × 才華 × 價值觀」的問題集,不管是向內自我探索,或找朋友訪談聊聊都很適合!
稍微敘述一下為什麼我會選這五個問題,以及大概可以得到什麼回饋:
訪談了這幾位朋友後我發現有趣的是,儘管他們都在不同時期認識我,但是針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方向其實都很接近! 他們看到我對人友善、好溝通、負責任等特質,也知道我不擅長表達想法、展現自信或成果等等,我會請他們多敘述細節,讓我從他們的角度看到我沒發現或留心的事情,有些我完全沒記憶的事件,居然會讓別人印象深刻,並且形成對我這個人的認知😆
回到「職涯探索」這件事情,我發現除了自己向內思考外,從其他人身上獲得不同的觀點,可以綜合出更多元的結果,可以從這些訪談的內容中,抓出一些內容當作職涯探索中的關鍵,例如:喜歡的工作性質、能展現能力的工作、工作中需補強的地方...
這次和朋友訪談聊聊的體驗讓我覺得超幸福!很開心自己有趣的臨時起意,對訪談流程的安排,也讓大家和我可以更自然的開啟一些討論和想像!
如果你也想更認識自己,可以鼓起勇氣試著邀請朋友,開啟一場「深度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