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前去過朱銘美術館,認識太極系列;最近在苗北藝文中心看到人間婆媽系列,無限讚嘆其作品的美、妙、神、韻。藝術家朱銘的人生,『一輩子只做一件事』,15歲開啟雕塑,晚年身體不佳,2023年85歲在家中輕生離世。
人的一生經歷許多心理挑戰,老年期要面對「由盛轉衰、由輝煌到黯淡、活命至歸塵」,具體舉例有:一、對身體機能下降超有感,像是:皮膚斑點乾燥皺紋、眼睛老花、膝蓋關節卡卡、運動肌肉受傷、耳朵重聽、健檢紅字越來越多、需要長期吃藥定期看醫生...等,不管是哪一種狀況出現,心理衝擊都不小。二、退出工作職場,代表曾有的事業成就已然過去,留下回憶晚年來緬懷。三、人際社交隨之減少,工作時是一天8小時以上在職場域,和人溝通交往頻率高。四、回歸自己的家庭,恰是空巢期,剩下配偶,若兩老感情好可互相作伴,否則你我各過各的,寂寥孤獨感更甚。五、最後的死生大事如何處理亦傷神。
一個未雨綢繆的睿智朋友針對上述情況調適的很好:一、身體上的病痛當然不可避,心臟血壓疾病乖乖服藥,白內障手術也要面對,此外的一些頭暈、耳鳴、身體手腳痠疼痛、消化之類的問題基本上是不用急著看醫生,網路上保健自療法頗多,研究清楚在飲食、運動等日常生活中做調整,觀察症狀變化,不是太嚴重就過關。二、離職後空下來的時間另尋新的活動來填補,身體能力還可以時,找了補習班兼職工作兩天,有點忙碌得很開心,還能貢獻社會的感覺更好。三、維持舊親友的約會,手足年齡差不多,晚年更有時間約著遊山玩水,人際關係不用太多,恰恰好的自在來往更重要。四、老伴有他喜歡的事,各自進行很好,兩人都沒事時,在家有伴的感覺足矣。五、早已安排好身後大事,和子女溝通好,此事已經不煩心了。
我揣想朱銘大師為何輕生,也許是老年憂鬱症作祟,身體病痛纏身多年,不見好只見衰壞,無奈無望的感覺,感受不到一絲快樂愉悅和希望,沒有任何想做的事,只會想到用結束生命來解除痛苦嗎?若能有身心醫療介入,最最重要的是有心理師固定陪伴他談談聊聊上述那些話題或任何他願談的,相信能幫他找到活下去的力量。現今心理諮商治療對象中,老年人仍是很少數,其實老年人更有時間和心思,來做一生回顧、尋找意義、未來活得好至終局...的探索。老人家自己沒想到?那就冀望年輕的子女們能幫家中長輩留意和安排相關心理服務資源,預防老年憂鬱症入侵長輩們的大腦,減少老年輕生帶來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