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對《世界在等待的门徒》一書 第一章“不随波逐流”寫的讀書筆記
作者:斯托德 (John Stott) 著;黄淑惠译. — 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15.1
又是一個美麗的清晨,帶著幾分安靜的沉思。在熱茶的暖香中,目光停留在窗外遠處的湄公河,源源不斷向著東南方向流去。這一年的時光如風般流逝,那些歡笑、淚水、掙扎與盼望都在記憶中紮根,成為生命的一部分。在這一年走過的旅程中,我常常問自己:「如何在這個變化莫測的世界中守住那份聖潔與信仰?」每當我迷茫時,神的話語就像一盞燈,溫暖又堅定地引領我前進。
聖潔的呼召:為什麼要與眾不同?
「為什麼神要呼召我們聖潔呢?」有時,我會輕聲問自己。畢竟,隨波逐流似乎容易得多——不必與人爭論,不必做出艱難的選擇,只需安靜地跟隨潮流,就能得到一份表面的安穩。然而,心底的聲音卻提醒我:“孩子,你是屬於我的。我要你不僅僅是這世界的一部分,而是要你成為我愛的見證。”
聖經一再重複的呼喚迴響在我的耳邊:「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得前書 1:16)我閉上眼,試圖感受這句話背後的意義。這不是一種冷酷的命令,而是一種愛的邀請──一個父親對孩子最溫柔的期待。祂說:“來吧,靠近我,成為那個被分別出來的器皿,在這喧囂的世界中彰顯我的榮耀。”
「但如果這樣做,是否會被孤立?是否會被嘲笑?」我問自己。答案是,或許會。但神的愛告訴我:「你不是孤單的。我與你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這份應許讓我內心升起了一股溫暖的力量。
多元主義中的謙卑與堅定:如何回應?
在一個充滿多元聲音的世界中,堅定自己的信仰有時顯得特別困難。 「為什麼一定要堅持耶穌是唯一的救主?」有時,耳邊的質疑讓我動搖,心裡不禁生出這樣的疑問。我會默默地思考:“祂真的那麼獨特嗎?”
答案是的。祂是道成肉身的神,是為我們死的救主,是戰勝死亡的生命之主。祂的獨一性,不是傲慢的標榜,而是愛的彰顯。我低聲對自己說:“你是否願意用謙卑的心見證這一切?是否願意用愛的態度回應那些質疑的聲音?”
我的心漸漸明白,耶穌的獨一性不是要排斥他人,而是為每一個人打開了回家的路。於是,我向祂禱告:“主啊,幫助我成為那溫柔而堅定的見證者,讓我用謙卑的生命去宣揚你的愛。”
物質主義的洪流:真的需要那麼多嗎?
生活的節奏越快,物質的吸引力似乎越強。有時,我會問自己:「如果我擁有更多,會不會更快樂?」站在櫥窗前,看著琳瑯滿目的商品,內心一度生出無數的慾望。但一個微弱的聲音卻悄悄提醒我:“這些真的能讓你滿足嗎?”
耶穌說:「不要為自己積攢地上的財寶。」(太 6:19)祂的話讓我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渴望。我問自己:「你想要這些東西的意義是什麼?它們能填補內心的空虛嗎?」答案總是否定的。
我開始學著知足,學著用感恩的心看待已經擁有的一切。我告訴自己:「你需要的不多,真正讓你滿足的是那來自神的平安。」於是,我的腳步慢了下來,不再被物質的誘惑牽著走,而是用簡單的生活去擁抱更深的滿足。
相對主義的迷霧:是否堅持到底?
「真的有不變的道德標準嗎?每個人的選擇和生活方式是不是都該被接受?」面對這樣的疑問,我常常感到內心的矛盾。一方面,我希望理解他人,另一方面,我也知道,神的真理是永不改變的。
耶穌在談到婚姻時說:「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開。」(太 19:6)祂的教導讓我明白,有些事是超越時代的,是神親手所設立的秩序。而我所需要做的,是選擇順服,即使這份順服會讓我顯得與眾不同。
「為什麼要堅持這些看起來過時的價值觀?」我問自己。答案是,因為祂是主,祂的教導是愛的延續。當我選擇順服時,我並不是壓抑自己,而是在回應祂的愛。那份愛讓我更堅定,也更溫柔。
愛的轉向:該如何看待自己?
這個世界告訴我們:「愛自己,才能愛他人。」這樣的聲音聽起來很誘人,但當我真的試圖將「自己」放在中心時,卻發現這樣的愛讓人更加孤獨。於是,我問自己:“難道愛自己是錯的嗎?神到底希望我怎麼活?”
聖經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是捨己的,是以他人為中心的。耶穌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約翰福音14:21)祂讓我明白,愛自己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而是承認自己是神所創造的,接納祂的救贖,並將這份愛轉化為服事他人的力量。
「犧牲自己不累嗎?」我問。答案是,可能會累,但卻是喜樂的累。因為這份愛讓我感受到一種深刻的自由──自由於自我的囚禁,自由於世俗的衡量。
溫暖的結語:成為光的見證
回首這一年,我問自己:「是否在每一個選擇中,都更像祂了一點?」神的呼召不是讓我們離開世界,而是讓我們成為這世界中的光。祂的愛讓我學習不隨波逐流,即使有時需要逆流而上。
我輕聲對自己說:「不要害怕,祂與你同在。無論前路多麼難走,祂會扶持你。」在這個溫柔的年尾,我感受到神的愛如冬日的陽光,輕輕拂過我的心,讓我更堅定地走向未來。
「主啊,願我的生命能成為祢愛的器皿,願我在每一個選擇中,都能更貼近祢的心意。”
202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