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6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想聽乾貨的我,意外獲得情緒價值?聊聊「創作者講座」心得

你也有參加 12/14(六)的 vocus 的創作者講座嗎?雖然是實體活動,無法到場的我參與了線上講座直播,整個過程約 3 個小時。提醒購買線上直播的朋朋們,別忘了還有超佛心 90 天影片回放可以複習唷。

這場講座乾貨多嗎?我真的有從中學到什麼嗎?以結論而言,想聽乾貨的我,意外獲得了身為創作者所需要的情緒價值。接下來我想以自己的方式,聊聊這場講座之於我這樣(寫情感類型、分享日常)的小型創作者,所捕捉到的重點與啟發。



老實說,一開始我打算像上課一樣好好地記錄獨家秘方,汲取前輩們的個人品牌營運精華。聽到一半我便改變心態,我發現比起吸收,在聆聽的過程中更常出現的是「反思」與「套用」自我目前的狀態。


上半場的黑貓老師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黑貓老師,原來真的有黑貓與教師證!黑貓老師的分享有條有理,內容也很好吸收。主要傳達的內容是「方法、錢(成本)與錢(收入)」,詳細內容不多贅述,老師親自講精彩多了。但我仍想分享,在黑貓老師的乾貨中所捕捉到的反思。


☞ 面對高牆時,我會攻破或繞過呢?

我以為我是攻破型,但這是憑著性格的直覺而來,事實是於創作上我尚未有硬要攻克某個地方的時刻。黑貓老師要帶到的是「人貴自知」,創作者要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自己的優勢又是什麼(例如沒有傲人的身材,可是有可愛的小貓可以代為出鏡)。

我的優勢是伴侶可以提供源源不絕的主題,不論她處在憂鬱或敞開,加上我本身喜歡對話與提問,只要能夠一起聊天通常都會有靈感。雖然沒有心理諮商的底子,但正因為是個普通人,或許能讓「陪伴憂鬱伴侶」與「自我覺察」的視角更平易近人吧?


☞ 我的輸入與輸出平衡嗎?

我發現自己為了在十一月底達標,腦袋每天像擠抹布一樣,要將文字擰乾的感覺。我明白這半個月的密集創作只是期間限定,卻也感到受沒有時間輸入的掏空感,直到月底送出數位商品與伯樂信的時候我才放鬆下來。現在每天能悠哉看書聽 Podcast 真舒服!

黑貓老師提到要給自己「留白時間」,想不懂就出門走走,看似耍廢也不會怎麼樣,反而能夠增加生產力。經歷十一月底的時光,我比以往都更深切地共鳴這件事,一旦輸出遇到瓶頸,只要外出散步或到超商買個小東西就會釋放不少。


☞ 文字創作者的出路?

「不要怕吵到自己的粉絲」應該是上半場最觸動我的一句話,彷彿是對著我吶喊XD。之前曾被一天連發 5 則以上通知的創作者嚇到,讀者身份的我自覺負擔,便引以為鑒,盡量將想抒發的內容隔天發佈,或一天不超過 2 則。

黑貓老師的意思是:都寫一次文了就一魚多吃(發佈各個平台)增加觸及率,不用擔心粉絲會看到重複內容,因為不同平台不一定會觸及到同一個人,如果會,那可能也是你的鐵粉。突然就解開了之前被植入擔心打擾到讀者的信念(笑)。文字除了文字本身,黑貓老師也舉了讓文字變有價的方式(例如寫成劇本)。


截圖自:vocus


💡 反思自己目前的創作模式

黑貓老師提到做 Podcast 太花時間,所以沒有繼續做下去,並帶出「不做什麼與決定做什麼一樣重要」。我與伴侶的 Podcast 節目也遇到太花時間的狀況,撇除每次錄音前置的種種心裡成本,錄完音之後會花 2~3 天剪輯,但我目前仍是想繼續做下去。

講座也提到不同的變現模式,我目前可以做到的是「互惠」與「數位商品」。今年開啟 IG 一邊分享休閒生活,一邊也想累積貼文接到簡單溫度計的媒合;另外在方格上有 3 個「數位商品」,很慶幸這些功能在方格子都已經具備。




下半場的 Luckylulu


LULU 是圖文創作者,從 IG 分享手帳開始,再用手指在手機上畫電繪圖,之後收到出版社邀請出書才買了手繪版,一路到現在。講師主要傳達的內容為:「如何持續做創作?」以不斷產出增加被看見與變現的機會。


☞ 日更的習慣,與我的現況

LULU 分享了日更是因為創作的「速度」跟上了。自我評估後,這是我目前認為勉強的更新頻率,感覺一整天我都會花許多力氣在修文字、順邏輯上,直接打亂我的生活,吃飯、睡眠時間也都會被延遲(笑)。我愛週更~

不過 LULU 提到的「創作護城河」讓人非常有共鳴。她提到日更的好處,即便那天創作的反應成效不好,但隔天又是新的開始。我也這麼認為,週更的好處就是這週的文章沒什麼人讀,下週又可以重新再來。


☞ 內容選擇與取捨

LULU 說「我是普通人,我認為我的讀者也是」,讓我反思曾覺得應該要寫具體方法、要言之有物、要有乾貨的迷失,印象中她提到「別追逐著理想中的自己」。我試著想像提到「閒人」時,讀者會如何描述呢?專業感、有乾貨的形象就只是我給自己的壓力而已。

前幾天聽了喬安納與說書人的 Podcast 覺得好開心,有一種早晨被陪伴的感覺,於是我約伴侶一起錄 Podcast,在此之前我們停更超過三個月。這次伴侶答應得爽快,說:「聽鄧惠文的訪談後,我發覺自己說不出那麼專業的東西,所以就放鬆聊自己想聊的吧。」


☞ 如何把日常變成創作內容?

可以「觀察自己常做的事」。我常做的事是對話、感受當下的感受、寫文字、看書、提問、順邏輯等,分享的內容常是透過與他人的對話而整理成文章。捕捉稍縱即逝的感受是我日常就關注且有興趣的事,真的能夠獲得源源不絕的靈感。

另外也可以「觀察自己想記錄的事」,還有「觀察自己想被看見的內容」。我公開寫作的起心動念是想分享與憂鬱伴侶的互動過程,想記錄我們說的話、伴侶的思考方式,還有身為陪伴者,我會如何思考與陪伴。


截圖自:vocus


💡 反思自己目前的創作狀態

LULU 提出「理想中的自己」與「現實中的自己」,對我在創作上的前行很有幫助。即便現在較少因為他人的反饋而讓「理想中的自己」被召喚,忽視了做真實的自己才是最不費力。但不可否認地,我也用了很多時間、很多方式,反覆在自己迷失的時候重新聚焦、調整、聚焦再調整,現在才能很快辨識出「哪裡出了問題」。

比起剛開始創作,我已經更能夠覺察自己移動到哪裡了?這個軸移是我喜歡的、更符合我想傳遞的?或只是我鬼迷心竅?當然也可能只是一次有趣的嘗試。




心得小結


具體而言,黑貓老師的內容讓我慎重地考慮了「拒絕創作焦慮」; LULU 的分享則讓我更堅定於強留日常中的小事,減少被「理想中的自己」影響,製造沒必要的壓力。有趣的是,兩位講師也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了相似的地方:

  • 人生救命索:找到維持內在能量與創作的方法。
  • 選擇與捨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評估效益。
  • 平衡的重要:平衡輸出與輸入還有創作與生活。
  • 做擅長的事:知道自己定位與最不費力的狀態。


這次講座我還發現,或許是意識到自己真的成為創作者了,而能從中捕捉對自己有益處的習慣,也能很滑順地套用或比對。有些原本模糊不清、沒意識到對創作有意義的行為,也透過講者的經驗分享被立體地表達出來,感覺非常療癒。除了被陪伴感,也出現了源源不絕整理自我現況的靈感。

二位講師分享比我憑印象捕捉的感觸更加扎實精彩,期待日後仍有這樣的講座。你也有參加這場講座嗎?有印象特別深刻的地方嗎?歡迎與我分享唷!

祝福路過的您:)




🎅🏻 給聖誕老公公

我想繼續在創作的路上前行,每週都有乖乖更新文章,聽完講座後,我要許願方格子未來的「創作者講座」入場券 X4 張,讓我可以帶朋朋們一起參加🎄

500 X4=2000 元

3 歲的閒人乖寶寶敬上👼🏻




一起跟聖誕老公公許願

🎄vocus 乖寶寶在哪!方格老公公來買單聖誕禮物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