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六歲女兒,常常在睡前刷牙刷到一半,突然悲從中來、淚流滿面地問我:「媽媽,妳以後也會死嗎?」或是「媽媽,如果我死了以後,妳還會愛我嗎?」每當她問我這個問題時,不禁讓我回想起,大概在這個年紀的時候,我也常常獨自躺在床上,想著「為什麼我現在會在這個身體裡,而不是在那個身體裡?」或是擔心著「人死了以後究竟會有什麼感覺?」這種至今仍無活人能具體回答的哲學三問。人類最矛盾的就是擁有著動物的身體,卻又具備著超乎動物性的精神能力,我不認為這代表著人類必然比動物偉大,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人類不得不把自己的人生過得比較複雜。
很幸運地,剛好在這個時候,透過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的新片《隔壁的房間》,讓我有機會得到不同的觀點。這部電影改編自西格麗德.努涅斯的小說《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故事從一位女作家到醫院探訪病友開始,展開了一場對生命探問的旅程。
「我面對過幾次死亡,但我一直有人陪,我們記者組成一種行動家庭,這也是戰爭,我不害怕。可是,就像過去幾次我面對死亡,我不想孤單一人,英格麗,我請求妳,在隔壁的房間陪我」
好故事必定帶有荒謬成分,戰地記者瑪莎決定找個度假屋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又不想獨自離世。問了身邊幾個親近好友,沒人願意加入她的冒險旅程,最後才找上了許久沒連繫的朋友英格麗,一個熱愛生命、極度懼怕死亡的作家,兩個價值觀位於天秤上兩端的女性,要如何攜手完成這個超脫生死的任務呢?曾聽朋友說過一個有趣的論點,他說,所謂天秤上的兩端,往往不僅止於對立面,他們其實反而是太過相像,就像當你要畫一個圓形,那個起點和終點,最後還是交會。他舉例極左派和極右派,雖然表面上兩方意識形態看似完全對立,然而他們皆有高度排他性、反對中間派的溫和立場,並對社會抱有烏托邦式的想像,他們都高度依賴宣傳和群眾動員來推進其目標,利用情緒化的語言激發支持者的熱情。
回到電影來說,透過兩個女主角的交談,漸漸可以發現他們其實是彼此的鏡像,而導演阿莫多瓦則以他最擅長的色彩運用,展現兩個主角的內心狀態,並創造出絕美的色彩衝擊。
「⚠ 劇透警告:以下內容可能透露關鍵劇情,請自行斟酌閱讀。」
我很喜歡的其中一個場景,是兩個好友在馬莎家敘舊,用pantone馬克杯喝茶,令我驚訝的是,行將就木的瑪莎拿著象徵生命力、性和危險的紅色杯子,反之,英格麗則拿著象徵冷靜、安寧和憂鬱的藍色杯子,好似兩位一邊就著杯子,一邊透過話語吸收彼此的能量。在這部電影中許多讓我流淚的片刻,都是兩個女主角透過眼神交流的場面,我常覺得友誼的最美境界,就是即使彼此並無法了解對方的觀點,但仍然無條件支持和包容對方,當我想到我的好朋友時,往往是這樣的時刻,讓我在獨身一人時仍感受到溫暖。
另一個帶給我色彩衝擊的場面,是瑪莎邀請英格麗陪她走過生命最後一程時,穿著相對黯沉的深棕色大衣,然而這樣強烈的棕色,好像也顯現出瑪莎對回歸塵土的決絕,此外,棕色是混合著小量紅色、綠色、藍色和橙色而調和而成的,就像她身旁的大幅畫作,揮灑著各種色彩,彷彿象徵著她的戰地記者生涯,轟轟烈烈,卻也滿懷著對人性的無限包容,不禁讓我反思,雖然生命終有結束的時候,也或許生命本身並無意義,但是在旅途上偶然留下的色彩,不也是一種美嗎?阿莫多瓦在接受訪問時也表示,他電影中的這些美學並非純粹裝飾,他認為在面對困境時,追求美和快樂可以是一種反抗。
不得不提的是電影名稱《隔壁的房間》,瑪莎要求好友住在她的隔壁房,並告知她自己平時會開著房門睡,直到她決定離開的那夜,才會把門關上,好讓英格麗有個心理準備。雖然和瑪莎一樣忠於自己的英格麗,最後選擇的是「樓下的房間」,也許是她想再拉開一些與死亡之間的距離,但也讓觀者看著她每次踏上樓梯往那道紅色的門探去時,感同身受她的驚恐與擔憂,也很像是親臨劇院觀賞一齣戲劇,而當紅色布幕關上的那刻,就是下一場戲的開始。
很有愛的是,最後瑪莎選擇在好友不在的時候結束生命,她希望英格麗不要顧慮她,盡情享受生命,而這幾天的假期中,和好友共度的時光,以及互相交流的深刻對談,讓她了解死亡也是對生命的一種延續,就像圓的開端和結尾,因此她可以豁然地獨自離去。飾演瑪莎的蒂妲史雲頓在接受VOGUE訪問時曾說過,「拍電影最重要的部分是建立我們之間的關係,就像是『樹幹』。拍攝結束後,電影本身或許消逝,但樹幹依然存在。電影就像是從樹幹上長出的樹枝、葉子或果實,它們源於我們的關係和對話,然後我們一起創作,最終完成這部作品。」在我看來,生命也適用於這個「樹幹」比喻,生命會消逝,但生命間的關係和連動,就和樹幹一樣會依然存在。
「我每天都有心理準備瑪莎會死在床上,但這不妨礙我跟她共享每一刻,恰好相反,我向她學習,你也應該,因為在悲劇中仍能盡情生活,必然會很痛苦,但我能承受,我努力活在她擁有的喜悅中,帶著同樣的感激」
卡謬曾說:「除了沒用的肉體自殺和精神逃避,第三種自殺的態度是堅持奮鬥,對抗人生的荒謬。」奮力奔向死亡以及用力享受生活,本質上都是出自於對生命的熱愛,阿莫多瓦藉由這部電影探討生命自主權,是希望生者能有尊嚴的結束生命,不抱遺憾地痛快活過,並不是抱著不想留著給人添麻煩的心態而結束生命 (這句是我自己加的,很重要!畢竟人在沒經過自己允許的情況被生下,至少在死去的時候有權利自私ㄧ回),而是像人生中的每個重要大事一樣,將這個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裡,好好地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