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細胞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的新篇章?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B細胞的主要功能在於製造抗體。在B細胞發育過程當中,有時候會產生可能去攻擊身體細胞的自體抗體,倘若B細胞無法進行成功的基因重組又未能自行凋亡,就有可能導致自體免疫疾病發生。以紅斑性狼瘡為例,有些患者的B細胞會製造出抗雙股DNA抗體(anti-dsDNA)等抗核抗體(ANA)。​而在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因子(RF)與抗瓜胺酸抗體(ACPA)等自體抗體不僅在診斷上具有重要意義,也和關節炎的預後有關。​原本用來治療B細胞淋巴瘤的單株抗體藥物rituximab​(莫須瘤®)是透過直接與B細胞表面的CD20抗原結合,使B細胞發生凋亡,來達到消滅B細胞的目的。有鑑於B細胞在自體免疫疾病發病過程當中所扮演的角色,rituximab​也被應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的治療上。另一個用來治療急性B細胞淋巴性白血病的blinatumomab(百利妥®)則能夠同時與T細胞表面的CD3ε抗原與B細胞表面的CD19抗原結合,藉此讓患者的T細胞去攻擊自己的B細胞。​今年6月,作為實驗性的療法,Bucci等人首次發表使用blinatumomab用於6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例報告。像是rituximab、blinatumomab這類透過讓B細胞凋亡來達到疾病治療目標的療法,通稱為「B細胞清除療法(B-cell depletion therapy)」。

另一種更激進的B細胞清除療法,則是透過基因改造的方式,利用病毒將人造基因片段送入患者自己的T細胞,使T細胞產生具有攻擊自己B細胞的功能。這樣的方法,稱為「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治療(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therapy)」,簡稱「 CAR-T細胞治療」。在2010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Kochenderfer等人首次使用CAR-T細胞治療成功將一名淋巴瘤患者的腫瘤縮小。目前研究指出,有大約一半左右的頑固性B細胞淋巴瘤患者在接受CAR-T細胞治療後可達完全緩解;對於兒童復發型或頑固型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CAR-T細胞治療更可達到七成至八成的完全緩解率。臺灣已在2021年10月核准CAR-T細胞治療使用在復發性或頑固性B細胞淋巴瘤與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目前共有6例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36例B細胞淋巴瘤患者通過健保給付,每人819萬元,共計3.2億元。CAR-T細胞治療過程中可能產生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cytokine-release syndrome)與免疫細胞相關神經毒性(immune effector cell-associated neurotoxicity syndrome)等嚴重不良反應,而目前臺灣仍僅有少數醫學中心得以進行CAR-T細胞治療,包括臺大醫院、臺大癌醫、林口長庚、臺中榮總、中國附醫、高雄長庚、高醫附醫,與花蓮慈濟。

有了淋巴癌的成功經驗,作為一種B細胞清除療法,近年來CAR-T細胞治療也開始被嘗試運用在自體免疫疾病的治療上。在今年11月15日發行的《科學》期刊中,便大篇幅報導了德國埃朗根大學(Erlangen University)醫療團隊運用CAR-T細胞治療在治療紅斑性狼瘡的成功經驗。在2021年2月,一名「已經沒有其他治療選擇」的亞裔紅斑性狼瘡患者接受了史無前例的CAR-T細胞治療。在治療後的5週之內,她血中的抗雙股DNA抗體濃度迅速下降到正常範圍、補體濃度恢復正常,蛋白尿也獲得顯著改善,紅斑性狼瘡疾病活動度則達到完全緩解。​非常幸運的是,這名患者並未發生CAR-T細胞治療常見的細胞激素風暴或神經併發症。​直到現在,這名患者已經有三年半的時間未使用藥物治療而紅斑性狼瘡仍未復發,暗示者紅斑性狼瘡或許有被治癒的可能。根據該德國團隊在今年11月美國風濕病醫學會年會中發表的報告,15名接受CAR-T細胞治療的紅斑性狼瘡患者在至少6個月的追蹤期間內都可以不需要依賴藥物使用而能夠維持疾病緩解。在今年12月12日發行的《科學》期刊中,CAR-T細胞治療在自體免疫疾病的運用被列為本年度重大科學突破之一,排名僅次於長效型愛滋病暴露前預防性用藥(PrEP)lenacapavir的問世。

在進行CAR-T細胞治療前,患者必須先接受化療來清除自己的T細胞。而在治療後數個月內,患者可能因抗體製造不足而容易感染。對於病情嚴重且標準治療無效的紅斑性狼瘡患者,CAR-T細胞治療的潛在好處或許大於風險,因此進行後續研究來證明其長期安全性與效果有其合理性。​但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CAR-T細胞治療的潛在風險似乎大到令人無法接受。此外,CAR-T細胞治療本身也有可能引發自體免疫現象,例如​Leipold等人的病例報告指出,由CAR-T細胞治療所引發的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可能導致Th17細胞的過度增生而產生自體免疫現象。​在全身性硬化症的小鼠模型當中,CAR-T細胞可能會在肺部聚集與增生,進而導致肺纖維化的惡化。今年初,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Verdun等人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揭露了CAR-T細胞治療的潛在致癌性。在今年美國風濕病醫學會年會當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Askanase教授便提出警告:「目前要慶祝還有點太早(it’s a little premature to celebrate)」。有鑑於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多樣性,CAR-T細胞治療不可能提供一體適用的解決方案。​CAR-T細胞應如何設計、治療對象應如何選擇,以及CAR-T細胞的潛在風險與其高昂的費用是CAR-T細胞治療所面對的主要問題。​

目前CAR-T細胞治療療程之所以會如此昂貴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來自於CAR-T細胞來自於患者個人本身(autologous),因此無法量產。倘若可以利用健康捐贈者的T細胞加以改造成CAR-T細胞並且大量製造,患者就可以直接接受現成CAR-T細胞的輸注而省掉前段的製備過程。這種利用其他人的T細胞所改造而成的CAR-T細胞,稱為異體(allogenic)CAR-T細胞。由於來自他人的異體CAR-T細胞可能會攻擊患者身體、或者是受到患者自己的免疫系統所排斥,因此在設計時必須先剔除可能引起這類攻擊或排斥反應的基因片段。中國上海長征醫院徐滬濟等人從去年開始便利用一種經過基因改造的異體CAR-T細胞——TyU19,針對3名嚴重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進行實驗療法,並將初步正面成果發表在今年9月5日出刊的《細胞》期刊。倘若異體CAR-T細胞治療能夠證明其安全性並且獲得成功,或許將有助於大幅降低CAR-T細胞治療所需要的費用與等待時間。在今年12月9日出刊的《自然》期刊,就以「自體免疫疾病新創療法背後的膽大醫師(The daring doctor behind a world-first treatment for autoimmune disease)」為題,將徐滬濟列為形塑科學的年度十大人物之一。另一方面,在今年美國風濕病醫學會年會上,Moreno博士也發表了將由健康捐贈者的γδT細胞改造而成的異體CAR-T細胞運用在自體免疫疾病的第一期臨床實驗成果。

不過,在最近一期《刺胳針》的報導中,美國推動新藥開發的非營利組織Caring Cross執行長Dropulić 對於異體CAR-T細胞的使用是否能降低治療費用卻抱持很大懷疑。此外,無論是自體或是異體CAR-T細胞治療,任何針對人體細胞的基因改造都必須非常小心潛在的致癌風險。根據美國賓州大學醫院Ghilardi等人的報告,在449名接受CAR-T細胞治療的患者中,於中位數10.3個月的追蹤期間內有1名患者出現T細胞淋巴瘤。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中心Hamilton等人的報告也有類似發現,在724名接受CAR-T細胞治療的患者中,於中位數15個月的追蹤期間內有1名患者出現T細胞淋巴瘤,但沒有證據顯示這名患者的T細胞淋巴瘤與CAR-T細胞有關。雖然次發性T細胞淋巴瘤在CAR-T細胞治療後相當少見,且兩者之間的關聯不明,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仍在今年4月要求現有已被核可使用的6種CAR-T細胞產品必須加註相關安全警語,也強制要求所有接受CAR-T細胞治療的患者接受15年的追蹤、並且建議終身監測包括癌症在內的長期風險。在自體免疫疾病領域,現有的CAR-T細胞治療不會是萬靈丹;事實上,即使在將來以清除B細胞為目標的CAR-T細胞治療被核准用於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在風險的權衡之下,很有可能僅適用於相當少數的嚴重疾病患者。相較之下,具有與CAR-T細胞類似的作用,但風險可能小很多的blinatumomab等「雙特異性T細胞銜接抗體(bispecific T-cell engager,BiTE)」在自體免疫疾病領域的應用範圍或許會更加廣泛。


參考資料:

1. Bucci L et al. Bispecific T cell engager therapy for refractory rheumatoid arthritis. Nat Med. 2024 Jun;30(6):1593-1601. doi: 10.1038/s41591-024-02964-1.

2. Kochenderfer JN et al. Eradication of B-lineage cells and regression of lymphoma in a patient treated with autologous T cell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to recognize CD19. Blood. 2010 Nov 18;116(20):4099-102. doi: 10.1182/blood-2010-04-281931.

3. Hagen M et al. Safety and Long-term Efficacy of CD19-CAR T-cell Therapy in 30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Disease [abstract]. Arthritis Rheumatol. 2024; 76 (suppl 9).

4. Couzin-Frankel J. The counterattack. Science. 2024 Nov 15;386(6723):719-723. doi: 10.1126/science.adu5507.

5. Voosen P et al. Runners-up. Science. 2024 Dec 12;386(6727):1210-1215. doi:10.1126/science.adv2101.

6. Verdun N, Marks P. Secondary Cancers after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 N Engl J Med. 2024 Feb 15;390(7):584-586. doi: 10.1056/NEJMp2400209.

7. Hamilton MP et al. Risk of Second Tumors and T-Cell Lymphoma after CAR T-Cell Therapy. N Engl J Med. 2024 Jun 13;390(22):2047-2060. doi: 10.1056/NEJMoa2401361.

8. Wang X et al. Allogeneic CD19-targeted CAR-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myositis and systemic sclerosis. Cell. 2024 Sep 5;187(18):4890-4904.e9. doi: 10.1016/j.cell.2024.06.027.

9. Mallapaty S. World-first therapy using donor cells sends autoimmune diseases into remission. Nature. 2024 Oct;634(8034):519-520. doi: 10.1038/d41586-024-03209-4.

10. Mallapaty S. The daring doctor behind a world-first treatment for autoimmune disease. Nature. 2024 Dec 9. doi: 10.1038/d41586-024-03895-0.

11. Moreno M et al. ADI-001: An Allogeneic CD20-targeted γδ CAR T Cell Therapy with Potential for Improved Tissue Homing in Autoimmune Indications [abstract]. Arthritis Rheumatol. 2024; 76 (suppl 9).

12. Abdalhadi HM et al. CAR-T-Cell Therapy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Int J Mol Sci. 2024 Sep 29;25(19):10511. doi: 10.3390/ijms251910511.

13. Senior K. Making CAR T-cell therapies more affordable. Lancet 2024. doi: 10.1016/S0140-6736(24)02719-3.

14. Ghilardi G et al. T cell lymphoma and secondary primary malignancy risk after commercial CAR T cell therapy. Nat Med. 2024 Apr;30(4):984-989.

15. Hamilton MP et al. Risk of Second Tumors and T-Cell Lymphoma after CAR T-Cell Therapy. N Engl J Med. 2024 Jun 13;390(22):2047-2060. doi: 10.1056/NEJMoa2401361.

現職: 臺南市立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醫療服務審查醫藥專家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會訊主編 學經歷: 臺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牙周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肌梗塞等疾病有顯著關聯。牙齦卟啉單胞菌(P. gingivalis)感染會促使免疫系統產生特定抗體,進而影響免疫反應,並且增加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心肌梗塞的風險。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能有效降低這些疾病的風險。因此,建議定期刷牙和牙醫檢查,以預防牙周病及其相關健康問題。
骨質疏鬆症是隨著年齡增長或女性進入更年期後,骨質新生速度無法跟上吸收速度,導致骨折風險增加的疾病。維生素D和鈣質的攝取,以及適量運動,對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症有顯著幫助。此外,包括雙磷酸鹽和denosumab在內的藥物可有效減少骨折風險,但長期使用需謹慎考量。
1969年,生物學博士Hans Peter Frey從挪威帶回土壤樣本,其中分離出的膨大彎頸黴能製造環孢素。此外,從日本茨城縣筑波山的土壤中發現的筑波鏈黴菌製造出的他克莫司,以及從復活節島土壤中分離出的吸水鏈黴菌製造出的雷帕黴素,都成為重要的免疫抑制劑。
紅麴米是一種天然的健康食品,因含有莫那可林K而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雖然其效用類似他汀類降膽固醇藥物,但紅麴米的安全性仍需留意,並且可能出現與他汀類藥物相似的副作用。此外,針對紅麴米中存在的橘黴素汙染,食藥署亦制定相關標準,以確保消費者的安全。本文將探討紅麴米的功效、安全性及歷史背景。
本文章探討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抑制劑)在第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作用機制及其多重益處,包括降低血糖、預防痛風,以及對腎功能和心血管的保護作用。文章中亦提到SGLT2抑制劑在自體免疫疾病治療中的潛力,並分析其可能的不良反應與使用注意事項。
本文探討了滅殺除癌錠(methotrexate,MTX)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重要性與歷史背景。文章回顧了MTX的起源,最初作為癌症藥物的使用,以及其後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成功應用。MTX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地位至今仍難以被其他藥物取代。
牙周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肌梗塞等疾病有顯著關聯。牙齦卟啉單胞菌(P. gingivalis)感染會促使免疫系統產生特定抗體,進而影響免疫反應,並且增加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心肌梗塞的風險。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能有效降低這些疾病的風險。因此,建議定期刷牙和牙醫檢查,以預防牙周病及其相關健康問題。
骨質疏鬆症是隨著年齡增長或女性進入更年期後,骨質新生速度無法跟上吸收速度,導致骨折風險增加的疾病。維生素D和鈣質的攝取,以及適量運動,對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症有顯著幫助。此外,包括雙磷酸鹽和denosumab在內的藥物可有效減少骨折風險,但長期使用需謹慎考量。
1969年,生物學博士Hans Peter Frey從挪威帶回土壤樣本,其中分離出的膨大彎頸黴能製造環孢素。此外,從日本茨城縣筑波山的土壤中發現的筑波鏈黴菌製造出的他克莫司,以及從復活節島土壤中分離出的吸水鏈黴菌製造出的雷帕黴素,都成為重要的免疫抑制劑。
紅麴米是一種天然的健康食品,因含有莫那可林K而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雖然其效用類似他汀類降膽固醇藥物,但紅麴米的安全性仍需留意,並且可能出現與他汀類藥物相似的副作用。此外,針對紅麴米中存在的橘黴素汙染,食藥署亦制定相關標準,以確保消費者的安全。本文將探討紅麴米的功效、安全性及歷史背景。
本文章探討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抑制劑)在第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作用機制及其多重益處,包括降低血糖、預防痛風,以及對腎功能和心血管的保護作用。文章中亦提到SGLT2抑制劑在自體免疫疾病治療中的潛力,並分析其可能的不良反應與使用注意事項。
本文探討了滅殺除癌錠(methotrexate,MTX)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重要性與歷史背景。文章回顧了MTX的起源,最初作為癌症藥物的使用,以及其後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成功應用。MTX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地位至今仍難以被其他藥物取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反應,中醫認為其成因與風邪、濕邪及血虛有關。本文探討中醫對蕁麻疹的治療方法,包括針灸、拔罐及中藥,並提供飲食療法與體質調理的建議,幫助患者瞭解如何預防及緩解癥狀。
Thumbnail
異位性皮膚炎(A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疾病,膠原蛋白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研究顯示,I型和III型膠原蛋白的減少會損害皮膚屏障,並加劇炎症和瘙癢等症狀。透過補充膠原蛋白,可以修復皮膚屏障、減少炎症,提升皮膚的彈性和強度。本文將探討膠原蛋白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潛在益處,以幫助病患改善皮膚健康。
Thumbnail
本文介紹膠原蛋白在異位性皮膚炎中的作用,分析其影響及潛在益處,並指出補充膠原蛋白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重要性。
Thumbnail
是換? 是煥? 哪一種換才是最佳的方法呢? 皮膚角質代謝或角質更新可以稱為換膚的一種,是針對皮膚表層全新更換的程序,通過去除皮膚表面的老化角質細胞,以再生更加健康、明亮和年輕的皮膚。 換膚的五個好處 1. 去除死皮細胞: 隨著時間的推移,皮膚表面會積累死皮細胞,就是所謂的老廢角質,它可能使皮
Thumbnail
濕疹、疫苗接種、兒科服務等問題每天困擾著無數香港市民。然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各種美容和健康治療方法也變得越來越先進。你是否曾經聽說過Thermatrix 膠原BB槍?這項技術正迅速成為美容界的熱門話題。 什麼是 Thermatrix 膠原BB槍? Thermatrix 膠原BB槍是一種利
Thumbnail
《「謝銘峻 醫師 2024.06.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EV0NcYLhg 外泌體 (Exosomes),2024年來成為醫學美容保養界矚目的焦點。 這些微小的幹細胞,不僅在細胞間傳遞訊號,調節著皮膚生理和病理機制,更在許多治療研究上
異位性皮膚炎,是許多小兒科醫師、風濕免疫科醫師和皮膚科的困擾,卻也是大家努力要解決的問題。數據上來看70%的患者,長大就會漸漸好轉,但是如何在陪伴他們成長這段過程中的辛苦,以及少數成人深受其擾的患者,這就是醫師該努力做到的。這次去參加異位性皮膚炎年度論壇感覺特別深刻!   保濕的重要,之前就強調
Thumbnail
在皮膚科開始工作後,陸陸續續看過幾個水痘病人,發現「水痘」這個疾病在沒有接受公費疫苗施打的族群裡,其實還是蠻常見的。而「帶狀皰疹」更不用說了,是很常在皮膚科診間遇見的疾病。 「水痘」和「帶狀皰疹」其實是同一隻病毒引起的,病毒名字就叫「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Thumbnail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過敏問題日益嚴重,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根據最新研究報告,過敏反應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健康挑戰,對人們的生活質量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文將深入探討過敏的種類、症狀、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案,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過敏問題。
Thumbnail
石孟潔醫師提醒,適當的治療可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所引起的疼痛和僵硬,並有效避免關節變形。圖/石孟潔醫師提供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誤攻擊身體組織,特別是關節滑膜,導致關節發炎、腫脹和疼痛。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反應,中醫認為其成因與風邪、濕邪及血虛有關。本文探討中醫對蕁麻疹的治療方法,包括針灸、拔罐及中藥,並提供飲食療法與體質調理的建議,幫助患者瞭解如何預防及緩解癥狀。
Thumbnail
異位性皮膚炎(A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疾病,膠原蛋白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研究顯示,I型和III型膠原蛋白的減少會損害皮膚屏障,並加劇炎症和瘙癢等症狀。透過補充膠原蛋白,可以修復皮膚屏障、減少炎症,提升皮膚的彈性和強度。本文將探討膠原蛋白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潛在益處,以幫助病患改善皮膚健康。
Thumbnail
本文介紹膠原蛋白在異位性皮膚炎中的作用,分析其影響及潛在益處,並指出補充膠原蛋白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重要性。
Thumbnail
是換? 是煥? 哪一種換才是最佳的方法呢? 皮膚角質代謝或角質更新可以稱為換膚的一種,是針對皮膚表層全新更換的程序,通過去除皮膚表面的老化角質細胞,以再生更加健康、明亮和年輕的皮膚。 換膚的五個好處 1. 去除死皮細胞: 隨著時間的推移,皮膚表面會積累死皮細胞,就是所謂的老廢角質,它可能使皮
Thumbnail
濕疹、疫苗接種、兒科服務等問題每天困擾著無數香港市民。然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各種美容和健康治療方法也變得越來越先進。你是否曾經聽說過Thermatrix 膠原BB槍?這項技術正迅速成為美容界的熱門話題。 什麼是 Thermatrix 膠原BB槍? Thermatrix 膠原BB槍是一種利
Thumbnail
《「謝銘峻 醫師 2024.06.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EV0NcYLhg 外泌體 (Exosomes),2024年來成為醫學美容保養界矚目的焦點。 這些微小的幹細胞,不僅在細胞間傳遞訊號,調節著皮膚生理和病理機制,更在許多治療研究上
異位性皮膚炎,是許多小兒科醫師、風濕免疫科醫師和皮膚科的困擾,卻也是大家努力要解決的問題。數據上來看70%的患者,長大就會漸漸好轉,但是如何在陪伴他們成長這段過程中的辛苦,以及少數成人深受其擾的患者,這就是醫師該努力做到的。這次去參加異位性皮膚炎年度論壇感覺特別深刻!   保濕的重要,之前就強調
Thumbnail
在皮膚科開始工作後,陸陸續續看過幾個水痘病人,發現「水痘」這個疾病在沒有接受公費疫苗施打的族群裡,其實還是蠻常見的。而「帶狀皰疹」更不用說了,是很常在皮膚科診間遇見的疾病。 「水痘」和「帶狀皰疹」其實是同一隻病毒引起的,病毒名字就叫「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Thumbnail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過敏問題日益嚴重,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根據最新研究報告,過敏反應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健康挑戰,對人們的生活質量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文將深入探討過敏的種類、症狀、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案,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過敏問題。
Thumbnail
石孟潔醫師提醒,適當的治療可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所引起的疼痛和僵硬,並有效避免關節變形。圖/石孟潔醫師提供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誤攻擊身體組織,特別是關節滑膜,導致關節發炎、腫脹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