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的多重宇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圖/Dago

圖/Dago


某天睡前滑手機,通訊軟體的陌生訊息匣中,跳出一個熟悉的名字傳來問候:「很高興認識你!」隨即便傳來交友邀請。我仔細看了看頭像,哭笑不得地回:「我認識你一輩子了!」送出後按下螢幕截圖,並檢舉加封鎖這個帳號。

那帳號顯示的是我爸爸的名字,以及他前不久才在私人帳號中換的大頭照。但那不是我的爸爸。

數百個同名帳號,全是他們不辭辛勞創立的


隨著股市熱潮,愈來愈多人想要投入理財行列,以賺得更多;而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其中之一,就是冒用名人身分,取得大眾信任後行騙。這幾年來,有「樂活大叔」暱稱,以無腦理財、樂活人生為座右銘的爸爸,就被詐騙集團盯上了。


寫作這篇文章時,我好奇到社群上查詢,輸入爸爸的名字,以及他擁有十五萬追蹤者的粉絲專頁,跑出多達數百個同名同姓的帳號,全是眾詐騙集團不辭辛勞創立的。


楊紫瓊主演的電影《媽的多重宇宙》迷人的概念:每個人的每一選擇,都會形成眼前的宇宙,但未被選擇的決定,不會消失,而是形成了平行宇宙。這些年,假帳號們彷彿就依此建立了一個「我爸的多重宇宙」。


詐騙集團冒名手法細膩,他們會緊盯著主帳號(爸爸)的發文,第一時間連圖帶文地搬移到假帳號中,營造虛實難辨的身分背景,並在貼文文末夾帶「加入群組帶你賺更多錢」等資訊,利用社群後台下廣告贊助的方式,將觸及率擴散出去。


有時演算法會將此貼文帶到一名有聽過爸爸的名字,但對於他的理財觀念稍感陌生的人的眼前,使人誤信而踏入虎口中。


譬如,我的婆婆。


某年的清明連假,我與先生返鄉過節,經歷掃墓和幾回合拜拜,午飯後我們與婆婆一起在客廳休息,吹冷氣滑手機。此時,婆婆興奮地拿起手機,分享自己最近加入「施老師的Line群」,跟著「老師」買個股,有小賺錢喔:「彥如,幫我謝謝妳爸爸喔!」


我和先生一聽,瞬間血壓升高:「媽,那是詐騙!」


「怎麼可能?施老師都會『報名牌』,助理也很親切,每天都會跟我要對帳單,檢視成績耶。」婆婆熱情地回答。


我看著婆婆,內心充滿絕望,說不出口的腦內小劇場,上演一齣瓊瑤之捶胸頓足:「我爸爸是您的親家呀~~婆婆太客氣有禮了吧~~怎麼會稱呼我爸老師呢~~怎麼不在群組內叫一聲『親家』,踢爆詐騙呀啊啊啊~~~」


我先生接過手機,研究詐騙集團操作此種社群的手法。受害人加入群組後,除了「老師」,還會有幾個助理以及一群樁腳,無論「老師」說什麼,樁腳都會跟著「喝燒」(huah sio),助理和「老師」會另與受害人新加個人私訊,製造一對一指導的專業性與關懷。前期,的確如婆婆所言,詐騙集團會報明牌讓受害人跟著買,該個股也真的會小幅上漲,讓人賺到一點錢,但等他們想要脫手時,就會像割韭菜一般,全數售出,讓跟著買的散戶血本無歸,接著隨即解散群組,隱身在茫茫網海中。

該如何阻止「我爸的多重宇宙」持續擴張?


事後,我與爸爸、朋友分享這個與假帳號最近的距離,簡直是充滿黑色幽默的鬧劇——真不敢想像,萬一婆婆沒有在那時跟我們分享「施老師的群組」,而是等到默默被騙錢、受害後,才跟我們講的話——往後我該怎麼在婆家生存!我該怎麼「做人的新婦」(tsò lâng ê sin-pū)!詐騙集團差點毀我婚姻啊啊啊!


社群上或現實中的網友、親友,如果收到了疑似爸爸分身的交友邀請,都會跑來跟我確認,即使詐騙集團盜文取圖做得如何逼真,我一率膝反射地回應:「是詐騙!」然而,各種假帳號像打地鼠一樣檢舉不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爸爸因此在社群頁面上,寫了一段防詐宣言,導正視聽:「有『贊助』就是詐騙。要加line就是詐騙。要送書就是詐騙。粉絲人數太少就是詐騙。萬一加入趕快退出(不要再問了)。」我也幫忙他做了一張圖,粉紅底白字大大寫著:「沒群組/沒社團/沒助理/沒贊助」(幽默的是,有些詐騙集團連這些警告資訊也都複製貼上,真讓人哭笑不得)。


一切為的就是告訴大家,他太小氣,不會付錢給平台下廣告取得「贊助」字樣;他太懶惰,所以不會自己設立Line群組,熱心指導大家買哪支個股,關心大家操作成績。畢竟爸爸從第一本書《只買一支股,勝過18%》以來,就算上遍各大談話性節目,談來談去也都只有兩支ETF:0050、0056。他的理財核心相當簡約:操作ETF為的是長期股利的發放,而非短線賺取價差,唯有用最少的精力,才能在理財之外,過一個樂活的人生。這樣的極簡主義者,除了寫書演講,對於需要額外投入、開發的操作經營,實在興趣缺缺。


疲於奔命地檢舉或製作宣言宣導之外,我常想,還有什麼能阻止「我爸的多重宇宙」持續擴張呢?


某天,我滑到我的真爸爸在真的粉絲專頁(不敢相信要寫得這麼拗口以示正名)的貼文:「記得千萬不要把錢交給別人。記得千萬不要以為我會帶你買飆股,無論是台股、港股、陸股、美股,都不會。最重要的是,記得千萬不要貪。想想看,『施昇輝』有必要那麼好心幫你賺錢嗎?」


真的,我爸爸真的沒有那麼好心,如果那麼好心,沒道理不是先幫我賺錢,而是幫陌生人呀!

avatar-img
60會員
2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施彥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一陣子,我著迷地看著各種與飲食相關的日劇。晚飯配劇,喝睡前酒也配劇。《深夜食堂》、《舞伎家的料理人》、《昨日的美食》,甚至雖然不是主軸,但劇情裡有好好吃的日本料理的《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在這些療癒暖心的日劇中,料理彷彿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慾的食物而已,更是心靈上的寄託與療癒,《四重奏》裡說:「有
談戀愛,讓在熙有做自己的自由,但「做自己,怎麼會算是把柄呢?」這句話一開始是在熙和隱瞞著性傾向的興秀說的;後來興秀也對著在熙說──當在熙頻頻以坦率、敢愛敢恨的個性對世界(或者說韓國社會)碰撞而遭受質疑時──我忽然想起詩人孫梓評一首詩〈法蘭克學派〉的副標:「別人愛你,你要誠實」。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無所事事的寒暑假,醒來時已經過午,早出門工作的爸媽留一張字條在桌上,交代冰箱有昨晚事先做好的午餐。你用筷子在保鮮膜上戳幾個洞,送進微波爐,然後去房間叫醒仍然呼呼大睡的弟弟、妹妹。你裝好飯菜,一人分發一個碗公,一人占據一張沙發座墊,先抓到遙控器者得勝利。但無論是誰握有先發權,彼此
從台東回來以後,我的手機相簿裡多了一些貓與狗的相片。野的,懶的,警戒的,沒有發現我的,不可一世的那些貓與狗,一個方塊一個方塊地住在我的手機裡。
爸爸,幾個月前就沒了工作,那麼,每天仍一如往常穿著西裝出門的爸爸,究竟去哪裡了?
很多很多年以後,你終於可以描繪出那個瞬間——從深海底緩緩浮上,充滿壓力與爆炸的危險,但你不得不繼續浮出自己如在黑暗中找到逃生出口,而你並不知道前方是否有光。
有一陣子,我著迷地看著各種與飲食相關的日劇。晚飯配劇,喝睡前酒也配劇。《深夜食堂》、《舞伎家的料理人》、《昨日的美食》,甚至雖然不是主軸,但劇情裡有好好吃的日本料理的《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在這些療癒暖心的日劇中,料理彷彿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慾的食物而已,更是心靈上的寄託與療癒,《四重奏》裡說:「有
談戀愛,讓在熙有做自己的自由,但「做自己,怎麼會算是把柄呢?」這句話一開始是在熙和隱瞞著性傾向的興秀說的;後來興秀也對著在熙說──當在熙頻頻以坦率、敢愛敢恨的個性對世界(或者說韓國社會)碰撞而遭受質疑時──我忽然想起詩人孫梓評一首詩〈法蘭克學派〉的副標:「別人愛你,你要誠實」。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無所事事的寒暑假,醒來時已經過午,早出門工作的爸媽留一張字條在桌上,交代冰箱有昨晚事先做好的午餐。你用筷子在保鮮膜上戳幾個洞,送進微波爐,然後去房間叫醒仍然呼呼大睡的弟弟、妹妹。你裝好飯菜,一人分發一個碗公,一人占據一張沙發座墊,先抓到遙控器者得勝利。但無論是誰握有先發權,彼此
從台東回來以後,我的手機相簿裡多了一些貓與狗的相片。野的,懶的,警戒的,沒有發現我的,不可一世的那些貓與狗,一個方塊一個方塊地住在我的手機裡。
爸爸,幾個月前就沒了工作,那麼,每天仍一如往常穿著西裝出門的爸爸,究竟去哪裡了?
很多很多年以後,你終於可以描繪出那個瞬間——從深海底緩緩浮上,充滿壓力與爆炸的危險,但你不得不繼續浮出自己如在黑暗中找到逃生出口,而你並不知道前方是否有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父親的背影 這個背影伴隨著我們從童年到成長,記錄了父愛的點滴。
Thumbnail
某一次老爸在跟我模擬待會電話中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意思,我聽完覺得語意清楚,沒什麼問題。老爸拿起電話中開始敘述時:「誰誰誰說.....」,我在旁聽得一頭霧水,這些不都是老爸自己想說的嗎?為什麼要說誰誰誰說... 事後想想,「誰誰誰說...」不用負全責,感覺上只是聽命行事。我想起學生時代...
Thumbnail
關於爸爸,小時候仰望著的男人,現在的老爸。看著自己和他逐漸老去,身為子女,我們都在學習,爸爸的老;從中試著接納生命的有限,帶著些許失落漸漸體驗有限延伸出的人生新角色與心境。
他想起自己的父母。
Thumbnail
他拿起手機,訊息不停地轟炸他 然後又回到最熟悉的家裡。 但看到我媽媽的態度, 我都覺得真不是親生的 (((哭哭
Thumbnail
「我不是你們親生的......對吧?」我終究還是將這句話說出口了。 父親的身體明顯僵住了一瞬,他放下手中薪柴並轉頭望向我:「為什麼突然這麼問?」 「......」我微微低下頭,不敢直視他們的雙眼。 我害怕看見他們眼神中的難過,那會將我好不容易提起的勇氣一舉擊潰。 我一直感受得
Thumbnail
「那天夜裡我思念著告訴我宇宙真相的妳」充滿著許多有趣的事情,以第一人稱視角寫作,每篇文章以一張A4紙約500個字左右創作,每周一篇,希望陪伴妳(你)一起成長,一起愉快的度過這富足、喜樂、雅緻的美好人生。
Thumbnail
我是爸爸唯一的前世情人,即便當時我已28歲,仍用爸爸自己的方式,提醒太忙碌又依賴祂的我,要記得祂的重要日子,因為爸爸知道我並不想記得。 出社會後因工作關係,很早就離家獨居,當時心思只放在工作賺錢,因習慣有爸爸提醒,重要節日一定全家要聚聚,爸爸是個很有儀式感的人,凡家人生日或節日一定召集大家,凝
Thumbnail
父親的背影 這個背影伴隨著我們從童年到成長,記錄了父愛的點滴。
Thumbnail
某一次老爸在跟我模擬待會電話中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意思,我聽完覺得語意清楚,沒什麼問題。老爸拿起電話中開始敘述時:「誰誰誰說.....」,我在旁聽得一頭霧水,這些不都是老爸自己想說的嗎?為什麼要說誰誰誰說... 事後想想,「誰誰誰說...」不用負全責,感覺上只是聽命行事。我想起學生時代...
Thumbnail
關於爸爸,小時候仰望著的男人,現在的老爸。看著自己和他逐漸老去,身為子女,我們都在學習,爸爸的老;從中試著接納生命的有限,帶著些許失落漸漸體驗有限延伸出的人生新角色與心境。
他想起自己的父母。
Thumbnail
他拿起手機,訊息不停地轟炸他 然後又回到最熟悉的家裡。 但看到我媽媽的態度, 我都覺得真不是親生的 (((哭哭
Thumbnail
「我不是你們親生的......對吧?」我終究還是將這句話說出口了。 父親的身體明顯僵住了一瞬,他放下手中薪柴並轉頭望向我:「為什麼突然這麼問?」 「......」我微微低下頭,不敢直視他們的雙眼。 我害怕看見他們眼神中的難過,那會將我好不容易提起的勇氣一舉擊潰。 我一直感受得
Thumbnail
「那天夜裡我思念著告訴我宇宙真相的妳」充滿著許多有趣的事情,以第一人稱視角寫作,每篇文章以一張A4紙約500個字左右創作,每周一篇,希望陪伴妳(你)一起成長,一起愉快的度過這富足、喜樂、雅緻的美好人生。
Thumbnail
我是爸爸唯一的前世情人,即便當時我已28歲,仍用爸爸自己的方式,提醒太忙碌又依賴祂的我,要記得祂的重要日子,因為爸爸知道我並不想記得。 出社會後因工作關係,很早就離家獨居,當時心思只放在工作賺錢,因習慣有爸爸提醒,重要節日一定全家要聚聚,爸爸是個很有儀式感的人,凡家人生日或節日一定召集大家,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