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相逢因為曾相識──一刷再刷《家有囍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家有囍事》電影劇照/采昌國際

《家有囍事》電影劇照/采昌國際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無所事事的寒暑假,醒來時已經過午,早出門工作的爸媽留一張字條在桌上,交代冰箱有昨晚事先做好的午餐。你用筷子在保鮮膜上戳幾個洞,送進微波爐,然後去房間叫醒仍然呼呼大睡的弟弟、妹妹。你裝好飯菜,一人分發一個碗公,一人占據一張沙發座墊,先抓到遙控器者得勝利。但無論是誰握有先發權,彼此總心照不宣地從有線電視 61 台衛視電影台開始,往上往上,62 東森,63 緯來,64 龍祥,65 HBO,66 東森洋片台,67 AXN,68 好萊塢電影台⋯⋯中間快速跳過各種體育節目,終點是 MTV 頻道。最後還是回到電影台。

有時連轉多回合,仍找不到想看的;有時幸運找到一部已經開始一半的電影,裡面或有認識的演員,或是過去曾看過的,我們捧著碗公把湯匙送進嘴裡,盯著電視看那已經一百零一次的周星馳點秋香或做撒尿牛丸,看劉德華穿胖子裝打麻將或刷馬桶,看周潤發的賭神背影還有龍五手上握著的一把槍⋯⋯一直到傍晚,爸媽回家,強制關掉電視,然後隔天吃微波午餐配電視的課表再來一次。

我們在 61 到 64 台之間流連忘返,簡直是被港片養大的。也是在這個時期,我不曉得在電視上看了多少次《家有囍事》(1992)。

《家有囍事》電影劇照/采昌國際

《家有囍事》電影劇照/采昌國際

《家有囍事》在當年是典型且流行的賀歲片,一線的演員明星卡司,熱鬧的大家庭,芭樂通俗的愛情鬧喜劇,以及圓滿大和解的結局,誠如──多年後我 google 才知道──它的英文片名:All's Well Ends Well(以及這竟然脫胎自莎士比亞的名劇《終成眷屬》〔All's Well That Ends Well〕),結局的四對夫妻白紗白西裝排排站,打破第四面牆地向觀眾祝賀恭喜,世界這麼美好,空氣那麼清晰,關上電視/離開劇院後笑過就忘掉煩惱的腦內啡這麼強大,誰能不愛這樣純粹因為快樂而起的作品呢?

即使已經在電視上看過無數次的《家有囍事》,但在大銀幕上從頭到尾完整看過(而且是 4K 數位修復加長版!)倒是首次。在台北寒流來襲的一月底,平日下班匆匆走過我已不再認識的西門町街頭(順便吃了一碗漲價到必須和著眼淚才吞得下的甜不辣),站在電影街街頭,拿著片商代替票券所發的方形春聯,四角印有黃百鳴飾演的大哥常滿、吳君如演程大嫂、張國榮演二哥常騷、周星馳演小弟常歡、張曼玉演之郝來玉、毛舜筠演的梁無雙,廳院裡環顧都是一群與我年紀相仿或略長一些的男女,大家難掩激動,彷彿即將見到久未謀面的老友。

《家有囍事》電影劇照/采昌國際

《家有囍事》電影劇照/采昌國際

楊德昌《一一》說,電影發明之後,生命比以前至少延長了三倍,有時那個延長既是定格也是返顧──於是,當片頭程大嫂一邊打掃常家大宅院一邊唱歌,我彷彿回到十二、三歲那晨昏顛倒、拚命看電視的夏天;於是,當常騷嬌聲無力半攤在躺椅上被表姑媽腳底折磨,我們彷彿會忘記如今這是一個再也沒有張國榮的世界。

成年以後,以正式但輕鬆的心情從頭再看一次《家有囍事》,意外感受到笑笑鬧鬧的背後,其實「大嫂」才是常家/電影的一切骨幹。大嫂出走,分崩離析整個家庭;骨牌重組,悖德常理,天下大亂。

(前)香港小姐變成黃臉婆,大停電讓爸爸媽媽看水族箱演海底奇觀,細膩的二哥常騷和陽剛的表姑媽看對眼,常滿得了怪病「無定向喪心病狂間歇性全身機能失調症」,瘋瘋癲癲的家裡來了一個活在自己(電影)世界的女子郝來玉⋯⋯而整部片,其實就是整個家庭要追回大嫂的愛情(?)故事,也像是大嫂苦練多時的 K 歌金曲〈相逢何必曾相識〉(1990):

「我信愛/同樣信會失去愛/問此刻世上癡情漢子有幾個/相識相愛相懷疑/離離合合我已覺討厭/只想愛得自然」
《家有囍事》電影劇照/采昌國際

《家有囍事》電影劇照/采昌國際

愛是一個多年不變的主題,是常滿在家庭厭膩後偷吃又回頭的愛,是常騷被婉君表妹拋下後性轉(?)的愛,也是常歡如同郝來玉一樣缺乏安全感,而必須時常以瘋狂來試探的愛。每一種愛的背後都是癡情,可是這個癡情與離合,其實都是想要問問對方「也許不必知道我是誰」但能「令你令你令你令你又再又再考慮」,直至破鏡重圓。

其中,經典回顧也重新賦予觀影者的眼睛一段新的生命歷程,譬如如今終於讀得懂常歡致敬《阿飛正傳》(1990)的那一分鐘,能意會到郝來玉在片中 cosplay 各種好萊塢的造型、橋段與意涵;譬如也是踏入婚姻成為他人媳婦之後,方能明白大嫂做為長媳的可愛可敬與自重(以及離家出走最好自己叫車輸入目的地,不然會被陳先的的士載到不知何方⋯⋯),以及,能知道只要有人還懂得付出與關懷,能容納道歉與後悔的地方,便是家。

《家有囍事》電影劇照/采昌國際

《家有囍事》電影劇照/采昌國際

儘管成年後,會盡可能地蒐羅影史留名的傑出之作,區別導演性質好惡,懂得鏡頭的隱喻,藝術電影無論有沒有睡著,都列在小本子裡當作看過即到此一遊。但不可否認的是,那些毫無章法、在電視上亂看的香港電影,仍是陪伴我度過兒少時間熟悉的朋友。君不見我在影廳裡幾乎能接著台詞一人分飾多角,那些笑到流淚,絲毫不過時的影像節點,一而再地把我送回到那邊:只要純粹,純粹笑就好了;因為一次次的相逢,是早已認識。

《家有囍事》電影劇照/采昌國際

《家有囍事》電影劇照/采昌國際

劇照提供/采昌娛樂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釀電影 經典補完計畫:亞洲導演篇,請往此去!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普莉西拉用時尚革命,走出有毒的情感關係,演繹出屬於她自己的時代風華。我們應該為她喝采,讚嘆她斷開情愛糾纏、迎向新生的勇氣。在貓王於1977年猝逝後,普莉西拉繼續用女性的柔韌堅強,譜寫她精彩的人生篇章,直到今天。
暨 2023 年大受觀眾好評,囊括第 115 回日劇學院賞最佳作品、導演、劇本、女主角、女配角五項大獎的《重啟人生》之後,製作該劇的日本電視台與編劇笨蛋節奏、以及原班製作團隊很快地再次合作,在 2024 年新春推出以犯罪懸疑為題材的特別劇《入侵者們的晚餐》。
一如看片前聽了很多次的比喻,《可憐的東西》就像是劇本更好一點的《芭比》,都是描繪一個「天真」的女孩去探索異世界,一路上發掘女性的自我,得到性/別的啟蒙與認知,辯證人與他人(與非人)的形象投射,更讓層層的父權桎梏顯形。
4/5可憐的東西
貝拉踏出豪宅後的日子,才真正見到世上的真實樣貌,她感受自由與解放,也同時因看見受困苦難的奴隸而傷悲,助人之心油然而生,這是使她從「科學怪人」漸漸成為「女人」的過程。而當貝拉意識到性工作一職能帶來財富,她毫無猶豫地爭取成為青樓紅牌,只為自力更生,不再仰賴男人──這才終究讓她成為一個自由人。
我有多麼鍾愛這部電影的名字,專注而直接:《小武》。像意外拾得某位默默無名的畫家,那張始終收在抽屜裡,專屬於私人的小小素描;而擁有這樣的一張小畫,其實就足以引導我們渡過,漫漫一生。
活著並不是不死,就像夢境與現實一樣,史派克在向過去道別的黎明下,閉著一隻眼,向天空輕輕開槍,永遠倒在了那未能走完的天國階梯上,彷彿只是又回到睡夢中。結尾的這一刻,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穿越回憶是如此地厚重,但與回憶告別時卻又如此地飄渺,這讓我們看見,史派克的夢,終究不是他的現實。
普莉西拉用時尚革命,走出有毒的情感關係,演繹出屬於她自己的時代風華。我們應該為她喝采,讚嘆她斷開情愛糾纏、迎向新生的勇氣。在貓王於1977年猝逝後,普莉西拉繼續用女性的柔韌堅強,譜寫她精彩的人生篇章,直到今天。
暨 2023 年大受觀眾好評,囊括第 115 回日劇學院賞最佳作品、導演、劇本、女主角、女配角五項大獎的《重啟人生》之後,製作該劇的日本電視台與編劇笨蛋節奏、以及原班製作團隊很快地再次合作,在 2024 年新春推出以犯罪懸疑為題材的特別劇《入侵者們的晚餐》。
一如看片前聽了很多次的比喻,《可憐的東西》就像是劇本更好一點的《芭比》,都是描繪一個「天真」的女孩去探索異世界,一路上發掘女性的自我,得到性/別的啟蒙與認知,辯證人與他人(與非人)的形象投射,更讓層層的父權桎梏顯形。
4/5可憐的東西
貝拉踏出豪宅後的日子,才真正見到世上的真實樣貌,她感受自由與解放,也同時因看見受困苦難的奴隸而傷悲,助人之心油然而生,這是使她從「科學怪人」漸漸成為「女人」的過程。而當貝拉意識到性工作一職能帶來財富,她毫無猶豫地爭取成為青樓紅牌,只為自力更生,不再仰賴男人──這才終究讓她成為一個自由人。
我有多麼鍾愛這部電影的名字,專注而直接:《小武》。像意外拾得某位默默無名的畫家,那張始終收在抽屜裡,專屬於私人的小小素描;而擁有這樣的一張小畫,其實就足以引導我們渡過,漫漫一生。
活著並不是不死,就像夢境與現實一樣,史派克在向過去道別的黎明下,閉著一隻眼,向天空輕輕開槍,永遠倒在了那未能走完的天國階梯上,彷彿只是又回到睡夢中。結尾的這一刻,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穿越回憶是如此地厚重,但與回憶告別時卻又如此地飄渺,這讓我們看見,史派克的夢,終究不是他的現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歷史的既視感竟如此強烈!《梅艷芳》中缺席的民主歌聲獻中華、幽微的九七大限焦慮、或者是 2003 年的抗 SARS 戰役,這些都是港人一路走來的歷史歲月,而成為了巨大的電影符碼(存在/不存在皆是)影射著遭遇政治巨變、新冠疫情衝擊的現時香港。梅艷芳一句:「我會待在香港」撫慰了多少現今港人的心靈?
Thumbnail
《鳥是海與樹的孩子》沒有完整的故事劇情,也沒有強烈說教性與批判,有的是如同遠古神話的原初精神,一種強烈的「補償精神」,也就是卡西勒《人論》中將生命視為一個「綜合的」「不分解」的觀點。生命被人類感知為一個連結不斷的全體,於是形體的缺席與消亡,都將被補償為另一種存在天地間,流動和波盪不止的精神與綿綿情絲
Thumbnail
甚至,我們也可以化作如下結論:對於「六個道德故事」系列的男角們來說,帕斯卡的賭注,不如轉換成「沒有負面結果的二選一」。作為旁觀者或許也可以訕笑地看待說這是一個「什麼都沒有做到」(連唐吉訶德行動力都闕如)的冒險;但也可以說,這是一場全盤皆沒有輸的精妙遊戲,一種虛無的「兩者皆成立」。
Thumbnail
似乎《坂本龍一:終章》呈現的就是坂本龍一一生經歷的種種偶然和必然,將時代的啟發以及環境的影響內化成為創作宇宙,以音樂回應生命,以情感詮釋世界。面對音樂他始終選擇性地忽視主流市場喜好,只在意是否做出令自己滿意的音樂,專注於於一次比一次濃烈的實驗色彩,一次比一次強勁的反彈與突破。
Thumbnail
阿依達所執行的救援行動,看似是在抵抗塞爾維亞入侵,以及對抗拒絕自己家人的聯合國軍隊──總體而言,皆是在對抗兩者施加於自身的去人性化。然實際上,自阿依達開始為聯合國軍隊進行翻譯,或是自阿依達央求少校以丈夫成為談判代表,作為交換家人進入基地的條件開始,阿依達便屬於聯合國,屬於進行消極去人性化的西方國家⋯
Thumbnail
身為觀眾,我們有時會低估如霍普金斯這般年長的老演員能產生多大的潛力與爆發力,他就是英國現代詩人狄蘭.托馬斯筆下那位「不要溫和地走進那良夜」的人──片中的安東尼已經無法分辨現實,但安東尼.霍普金斯卻在這般高齡之時,傾注琢磨了一輩子的才華,清醒而精準掌握演出的每一道力,以及每一次幽微迅速的情緒轉換。
Thumbnail
《返校》的特出之處不只是呈現恐怖,而是直截了當地說出恐怖的根源:校園為何恐怖?因為它是整個社會當中,殘留最多黨國符號、最多威權痕跡之處。每個台灣人都上過台灣的學校,也因此每個人都經歷過一場小型的戒嚴。在那個小小的空間裡,有不可挑戰的權威、無法動搖的權力關係、鼓勵告密的文化,更有排除異己的蠻橫教條。
Thumbnail
觀眾在被娛樂的同時,還能感動又惆悵、一路邊哭邊笑的原因,要歸因於編劇與導演處理幾位重要元老角色的慎重及尊重,以及投注的深厚情感。安排他們在勝利機會渺茫的終局之戰,對抗似乎已寫定的天命,使這些英雄更接近無奈無助的凡人,產生的勇氣也更為偉大——他們挺身而出並非對自己有任何信心,而是「非如此不可」的決心。
Thumbnail
坂本最後是在創作中──坂本的音樂與關於坂本的電影──找到對抗死亡的永恆。而且,不同於眼界狹隘的平凡你我,坂本不只為現在的觀眾創作,還是為今後長達百年歷史中的所有人類創作。畢竟,能說出「我希望我的音樂在百年後,還有人聽聞」,還真是不凡的豪氣與超越永恆的準備。
Thumbnail
即使有人可能會想問:如果 Jackson 不是個酒鬼,沒有酗酒吸毒的問題,兩人的愛情是否可以更長久更完滿?但這其實是個無效的提問。因為如果Jackson不是個酒鬼,兩人肯定也沒機會相遇,當然也就沒有之後的浪漫發展。禍福相依,有一好沒兩好,這就是這個世界的運行方式──美好由缺陷開始;缺陷也造就美好。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歷史的既視感竟如此強烈!《梅艷芳》中缺席的民主歌聲獻中華、幽微的九七大限焦慮、或者是 2003 年的抗 SARS 戰役,這些都是港人一路走來的歷史歲月,而成為了巨大的電影符碼(存在/不存在皆是)影射著遭遇政治巨變、新冠疫情衝擊的現時香港。梅艷芳一句:「我會待在香港」撫慰了多少現今港人的心靈?
Thumbnail
《鳥是海與樹的孩子》沒有完整的故事劇情,也沒有強烈說教性與批判,有的是如同遠古神話的原初精神,一種強烈的「補償精神」,也就是卡西勒《人論》中將生命視為一個「綜合的」「不分解」的觀點。生命被人類感知為一個連結不斷的全體,於是形體的缺席與消亡,都將被補償為另一種存在天地間,流動和波盪不止的精神與綿綿情絲
Thumbnail
甚至,我們也可以化作如下結論:對於「六個道德故事」系列的男角們來說,帕斯卡的賭注,不如轉換成「沒有負面結果的二選一」。作為旁觀者或許也可以訕笑地看待說這是一個「什麼都沒有做到」(連唐吉訶德行動力都闕如)的冒險;但也可以說,這是一場全盤皆沒有輸的精妙遊戲,一種虛無的「兩者皆成立」。
Thumbnail
似乎《坂本龍一:終章》呈現的就是坂本龍一一生經歷的種種偶然和必然,將時代的啟發以及環境的影響內化成為創作宇宙,以音樂回應生命,以情感詮釋世界。面對音樂他始終選擇性地忽視主流市場喜好,只在意是否做出令自己滿意的音樂,專注於於一次比一次濃烈的實驗色彩,一次比一次強勁的反彈與突破。
Thumbnail
阿依達所執行的救援行動,看似是在抵抗塞爾維亞入侵,以及對抗拒絕自己家人的聯合國軍隊──總體而言,皆是在對抗兩者施加於自身的去人性化。然實際上,自阿依達開始為聯合國軍隊進行翻譯,或是自阿依達央求少校以丈夫成為談判代表,作為交換家人進入基地的條件開始,阿依達便屬於聯合國,屬於進行消極去人性化的西方國家⋯
Thumbnail
身為觀眾,我們有時會低估如霍普金斯這般年長的老演員能產生多大的潛力與爆發力,他就是英國現代詩人狄蘭.托馬斯筆下那位「不要溫和地走進那良夜」的人──片中的安東尼已經無法分辨現實,但安東尼.霍普金斯卻在這般高齡之時,傾注琢磨了一輩子的才華,清醒而精準掌握演出的每一道力,以及每一次幽微迅速的情緒轉換。
Thumbnail
《返校》的特出之處不只是呈現恐怖,而是直截了當地說出恐怖的根源:校園為何恐怖?因為它是整個社會當中,殘留最多黨國符號、最多威權痕跡之處。每個台灣人都上過台灣的學校,也因此每個人都經歷過一場小型的戒嚴。在那個小小的空間裡,有不可挑戰的權威、無法動搖的權力關係、鼓勵告密的文化,更有排除異己的蠻橫教條。
Thumbnail
觀眾在被娛樂的同時,還能感動又惆悵、一路邊哭邊笑的原因,要歸因於編劇與導演處理幾位重要元老角色的慎重及尊重,以及投注的深厚情感。安排他們在勝利機會渺茫的終局之戰,對抗似乎已寫定的天命,使這些英雄更接近無奈無助的凡人,產生的勇氣也更為偉大——他們挺身而出並非對自己有任何信心,而是「非如此不可」的決心。
Thumbnail
坂本最後是在創作中──坂本的音樂與關於坂本的電影──找到對抗死亡的永恆。而且,不同於眼界狹隘的平凡你我,坂本不只為現在的觀眾創作,還是為今後長達百年歷史中的所有人類創作。畢竟,能說出「我希望我的音樂在百年後,還有人聽聞」,還真是不凡的豪氣與超越永恆的準備。
Thumbnail
即使有人可能會想問:如果 Jackson 不是個酒鬼,沒有酗酒吸毒的問題,兩人的愛情是否可以更長久更完滿?但這其實是個無效的提問。因為如果Jackson不是個酒鬼,兩人肯定也沒機會相遇,當然也就沒有之後的浪漫發展。禍福相依,有一好沒兩好,這就是這個世界的運行方式──美好由缺陷開始;缺陷也造就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