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於重要之事,才能掌控人生。」
或許曾經你能沉浸於一段文字中,隨著作者的筆觸探索未知的世界,但現在,是否總是在翻幾頁後就被手機的提示音打斷?
手機裡的短影音、社群平台,似乎總有無限的新鮮事吸引你,卻讓你忘記了本來的計劃。
當所有的螢幕熄滅,當你的大腦不再忙於應付源源不絕的資訊流,你還能與自己相處嗎?
如果這些問題讓你感到一絲不安,那麼,2024年英國牛津出版社所選出的年度代表字「腦腐」(Brain Rot)或許正直指你的生活現狀。
「腦腐」這個詞就像一面鏡子,將數位時代下人類的生活方式和心智狀態赤裸裸地呈現出來。這並不僅僅是一個聳人聽聞的流行語,而是一個關於我們如何被科技重新塑造的深刻隱喻。
這個詞的核心,指向了因長期接觸低品質、碎片化資訊而導致的心理與智力退化。與過去不同,現代人的大腦不再僅僅用來解決問題、發掘創造力,而是被動地消化著不斷湧入的碎片化內容。這樣的大腦,正逐漸變得疲憊、無力,甚至不再渴望深度思考。
「你知道為什麼刷短影音,總讓人停不下來嗎?」
我記得好些年前的某天,與某位好友在咖啡廳聚會聊天,他手裡捧著咖啡,用一種略帶諷刺的語氣問了我上面這句話。我搖頭表示不解,他冷笑著說:「因為它們就是這麼設計的,就是要讓你無法停下來。」
事實上,現在已經眾所周知:短影音平台和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是經過精密設計,目的就是抓住你的每一秒注意力。因為每當你滑動屏幕,那些快速切換的畫面、抓耳的音效、甚至精心推薦的內容,都是在給你的大腦注入多巴胺,讓你沉浸於短暫的快感之中。我還記得,這位好友接下來的形容更加直白:「短影音就像老虎機,每一次滑動就像拉下一次拉桿,期待下一個畫面會更精彩,卻又讓人失望。」
近些年來,我們已經知道這種心理機制不僅讓人上癮,還悄悄改變了我們的大腦結構。研究顯示,習慣於碎片化資訊的人,其專注力、記憶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正在快速下降。這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我們的大腦被科技馴化的結果。馴化的問題我們後面會聊到,現在先來簡述一下,腦腐的影響。
就像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情況,許多青少年每天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不是寫作業,而是躺在沙發上拿起手機刷短影片。這種情況長期下來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青少年的前額葉皮質,負責深度思考與自我控制,但這部分大腦尚未完全成熟。短影音的即時回饋模式,正好劫持了這一部分功能,使得他們的大腦逐漸習慣於淺層資訊,對需要努力的活動越來越抗拒。當青少年失去深度學習的能力,他們的大腦也將漸漸失去建構複雜思維的基礎。
成年人在面對「腦腐」時的情況則更加隱蔽。我的朋友佳佳是一名廣告策劃師,近來總是抱怨靈感枯竭。「以前寫一篇文案只需要幾個小時,現在常常花一整天卻毫無進展。」她下班後唯一的放鬆方式就是刷短影音,但她坦言,這種放鬆方式並沒有真正緩解壓力,反而讓她感覺更疲憊。
關於成年人的「腦腐」病徵,更多的體現在『注意力』和『記憶力』的下降。長期接觸碎片化資訊,造成成年人的專注力與邏輯思維能力正逐漸退化,甚至已經讓一個人無法應付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與學習。
誠如開篇所言,如果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原本打開手機只是為了查一條資訊,卻在短影音的漩渦中迷失,回過神來已經過去幾個小時?或者發現自己越來越難讀完一本書,甚至連完整看完一篇文章都覺得吃力?這些現象正是「腦腐」的典型徵兆。
「腦腐」不僅侵蝕你的注意力,甚至還可能改變了你對生活的態度。對於那些需要長期努力和專注的事情,主觀上逐漸變得更加遙不可及,而你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有能力完成它們。
儘管「腦腐」的現象無處不在,但我們並非無能為力。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需要一系列有意識的改變。
每天早晨醒來後的第一小時,嘗試不碰手機,而是進行冥想、散步,或者靜靜地喝一杯咖啡。這段時間能幫助你的大腦從夜晚的休息中過渡到白天的思考狀態,讓你更有條理地面對一天的挑戰。
試著找回閱讀的樂趣。選一本你真正感興趣的書,為自己設定一個無干擾的閱讀時段。或者刻意參加深度討論的書友會,與幾位朋友討論一本較有深度與難度的書。雖然一開始會覺得吃力,但當您真正沉浸其中時,那種深層次思考的滿足感是任何短影音都無法比擬的。
科學研究也表明,運動能顯著提升大腦的專注力與記憶力。每週安排幾次有氧運動,比如慢跑或瑜伽,再配合健康飲食與充足睡眠,也能有效改善「腦腐」對身心的影響。
最後我們來談談『馴化』這個議題。也許我們需要自問:在這個被數位產品包圍的時代,「我們是否已經被數位產品馴化?」 這個問題愈來愈難以被忽視。
人類的大腦本應是主動思考的工具,但在數位時代,它越來越像一部被動的接收器。當我們習慣於接受演算法的推薦時,我們的選擇權實際上已經被數位產品接管。短影音平台推薦你下一支影片;購物網站告訴你「你可能還喜歡」;甚至音樂播放清單也由AI為你編排。我們的生活被「簡化」到幾乎不需要思考,只需輕點螢幕即可。
這樣的便利,表面上看起來節省了時間,提升了效率,但代價卻是我們的主動性逐漸被剝奪。我們的大腦從思考者,退化為反應者。當大腦習慣於「被安排」,長此以往,主動思考和批判能力也將逐漸衰退。
要擺脫這個馴化的危機,我們需要重新審視數位產品在生活中的角色。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問自己:
今天,我是否真的需要打開手機?
這些資訊是否真的對我有價值?
我是否能暫時放下科技,專注於現實的當下?
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則是我們重新找回主動權的關鍵一步。進一步說,要形塑心境的「平靜」,重點並不是來自於科技的缺席,而是來自於我們的選擇——選擇何時與科技共存,何時與它保持距離。
「我們是否已經被數位產品馴化?」或許答案已經不言自明。但值得慶幸的是,這並不是一條單行道。即使身處科技洪流,我們依然擁有選擇的自由。真正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停下來,反思自己與數位世界的關係。我們不必完全拒絕科技,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被它馴化,重新成為生活的主宰。
「腦腐」並非不可逆轉的命運,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審視生活的契機。正如我們常聽說的那句箴言:「專注於重要之事,才能掌控人生。」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拒絕無意義的滑動,創造深度思考的空間,為自己的心智找回一片清新的淨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數位時代中,重新找回心靈的自由與人生的主導權。
#以對話引導思考_以論辯形塑觀點
❤️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世安|🔗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