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韌性管理』視角 : 解析手搖飲連鎖加盟企業的營運體質

從『韌性管理』視角 : 解析手搖飲連鎖加盟企業的營運體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在不確定的時代,最穩定的力量,來自於企業面對風險的準備程度。」

#文章緣起:這篇文章主要是寫給我顧問的一家手搖飲連鎖加盟企業的同仁看。順便也想推廣一下『韌性管理』的管理概念

【Part.1】:一杯搖晃的奶茶,與一場無聲的生存戰

某個午後,一位加盟主在櫃台後焦急地盯著外送平台的畫面。外面陽光燦爛,門店卻少有人潮。

他忍不住問自己:「這樣下去,還能撐多久?」

手上那杯剛做好的珍珠奶茶,香氣四溢,但背後是原物料上漲、員工難招、競爭激烈、消費者忠誠度流失等一連串無聲的炸彈。

在看似簡單的手搖飲生意背後,其實每天都在進行一場看不見硝煙的韌性生存戰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深入探討的主題。

raw-image


#疫情不是唯一危機,變動才是常態

還記得疫情爆發初期嗎?封城、外送大爆發、內用全面禁止……那場震盪重塑了整個手搖飲產業的運作邏輯。 但仔細看,疫情只是開端。 近年來,台灣市場遇到的還包括:

  • 勞動法規調整(基本工資年年調漲)
  • ESG永續壓力(禁止塑膠吸管、碳排放議題)
  • 消費者口味多元化(從傳統珍奶到無糖、燕麥奶、植物奶)
  • 行銷成本翻倍(數位廣告費高漲)
  • 原物料斷鏈(烏俄戰爭、全球物流大亂)

這些現象都指出了一個殘酷事實:

手搖飲市場的生存條件,正在從「跑得快」變成「扛得住」。

而能不能「扛得住」,就是韌性的證明。


#韌性管理,不只是復原力

「韌性不是一種運氣, 它是一個系統化的反應機制。」

傳統觀念裡,韌性(Resilience)常被簡化為「遇到挫折能快速恢復」。 但在現代企業管理語境中,真正的韌性管理(Resilience Management)指的是三個層次的能力:

  1. 耐衝擊(Absorb):能承受突發外力而不瞬間崩潰
  2. 快速調適(Adapt):能根據情勢變化動態調整策略與行動
  3. 主動進化(Evolve):危機過後能進一步優化體系、變得更強

簡單講,不只是撐住而已,而是危機過後還能升級

對手搖飲連鎖加盟企業來說,韌性管理涵蓋的面向更是廣泛:從產品、人才、供應鏈、顧客經營到品牌塑造,每一個環節的體質強弱,都是生與死的分水嶺。



#從量產複製,到精緻適應

■早期:快複製時代

在2000年代,手搖飲市場還處於「誰展店快、誰就是王」的遊戲規則。標準化製程、固定菜單、低價促銷,只要能打敗隔壁家,基本上就能活下來。 那時候的營運思維是:

  • 複製成功模式
  • 拚價格戰
  • 拚人流量

沒人在乎韌性,因為只要跑得夠快,風險還沒來就已經賺飽。

■中期:轉向體驗與品牌戰

隨著市場飽和,加上消費者開始「飲料也要拍照好看、品牌要有故事」,手搖飲進入了品牌與體驗戰。 這一波,開始出現分水嶺:

  • 有些品牌升級包裝、開發差異化飲品
  • 有些品牌仍然靠低價死撐

韌性開始悄悄成為隱形競爭力:能持續創新的品牌慢慢拉開差距。

■現在:動態韌性時代

疫情與全球變局後,標準化、品牌、體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動態調適力。 今天的勝負,取決於誰能最快感知市場脈動、誰能即時調整營運配置、誰能在供應鏈中臨機應變、誰能在法律與社會壓力下自我轉型。

~韌性,不再是加分項,而是標配。


【Part.2】韌性管理下的九大營運核心──不只是項目,更是一條挑戰鏈

下列這九個關鍵經營因素,表面看起來像是各自獨立的KPI或執行任務,實則在韌性管理的視角下,它們互為因果、牽一髮動全身,構成了一條「挑戰鏈」——只要其中一環出現脆弱,就會快速傳染至其他環節,導致整體營運體質崩盤。

我們以下分段解析這九項指標背後的「韌性涵義」與可能發生的系統性風險。

1. 產品與服務品質的持續提升能力

韌性源頭:顧客信任的穩定輸出

問題不是「產品做得出來」,而是「品質能否維持在高水位」

許多品牌一開始風靡,靠的是一杯「好喝的首發新品」;但後來逐漸流失,問題就出在「品質不穩」與「口感一致性」上。韌性管理在這裡要處理的,不只是SOP,而是:

  • 是否有回饋機制能即時接住品質滑落的訊號?
  • 是否有內控人員/稽核制度能定期校準門市?
  • 是否能面對外部風評危機(如食安疑慮)有快速應對劇本?



2. 顧客留存與新客導入能力

韌性象徵:社群流量與品牌情感的抗壓性

現代消費者的「反叛期」縮得非常短

新客永遠比舊客貴。但現代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期已經縮水成「一週三訪」後就會開始懷疑人生。韌性體質要能容納這種快速流動的心理機制,就必須在:

  • 社群經營中建立品牌「人格設定」
  • 用會員系統做出更高層次的顧客旅程設計
  • 不怕下廣告,更怕沒後續



3. 單客消費額與銷售策略多樣性

韌性調節:從平均值拉高轉化效率

一杯飲料的價格天花板在哪?還有沒有第二曲線?

手搖飲價位若從50元直接飆升到75元,可能會引起消費者反感;但若搭配聯名點心、限定杯套、IP加價購,就可能無痛讓「每人平均結帳金額」增加30%。 這就是韌性經營裡的「產品轉化力」:

  • 單品價值飽和後,如何創造多元聯動與升級體驗
  • 是否有敏捷定價策略,針對時段與區域差異動態調整?



4. 對市場變化與趨勢的感應能力

韌性雷達:資訊流轉速度與行動觸發點

快不只是能力,是一種生存權

當「燕麥奶」成為流行時,你是第一天就跟進,還是半年後才出現? 韌性在這裡指的不只是行銷創意,而是企業內部是否具備以下條件:

  • 情資回饋機制(POS資料、社群趨勢爬蟲、門市意見回報)
  • 快速決策小組(能在三天內產出新品試作與包裝方案)
  • 行銷預備金池(能立即投放小量廣告測試風向)



5. 供應商與第三方夥伴的穩定關係

韌性護城河:網絡強度與替代機制

一條原料鍊斷了,整個品牌都可能崩潰

韌性高的企業會建立「雙供應體系」或「替代品名單」,同時會定期評估合作夥伴的信用、財務與可持續性。

  • 是否對主要供應商有風險評等制度
  • 是否與合作廠商有共同研發計畫,形成互依不可分割關係?
  • 是否能在三天內完成替代供應商上線的SOP?



6. 招募、訓練與留才的能力

韌性內核:現場執行力的穩定來源

真正穩定營運的,不是靠人海戰術,而是靠「快速複製戰將」

在韌性管理角度,訓練不只是教技能,而是:

  • 快速識別出願意長留的人(透過心理測評或觀察期機制)
  • 在短時間內將「品牌文化」灌輸到第一線人員骨子裡
  • 有能力讓每一位門市人員在48小時內獨立上手所有標準作業

留才力不是靠加薪,是靠創造能成長、有存在感的工作場域。 韌性高的品牌,普遍有以下特徵:

  • 小店長制(讓每一店都有內部晉升路徑)
  • 跨門市支援獎金(提升人力流動彈性)
  • 定期員工意見收集(提早發現流失風險)



7. 投資自有門市的資源調度能力

韌性倉庫:經營自由度與現金流緩衝池

只靠加盟金,品牌很難活過暴風期

韌性強的企業懂得分散風險,不完全依賴加盟模式。 自有門市不僅是營收來源,更是:

  • 新品試驗場(降低新品失敗風險)
  • 品牌形象燈塔(展示標準營運範本)
  • 現金流護城河(在加盟收入斷裂時仍能自我支撐)

韌性管理要求品牌在財務規劃上設置:

  • 資金池(可支撐三個月無收入的流動性)
  • 成本拆解(自有門市的盈虧控制在±10%波動內)



8. 營運成本的有效控制能力

韌性護體:降損失、撐時間、保生命線

不是拚低價,而是拚「單位效益」

韌性體質強的手搖飲品牌,在成本控制上有三層工夫:

  1. 單位原料利用最大化(例如一款奶蓋可延伸出五種飲品)
  2. 人力排班最佳化(用大數據預測來客,彈性調班)
  3. 微利項目戰略性撤退(低毛利商品快速淘汰,不做情懷生意)

更進一步,韌性管理會要求門市在經營時做到:

  • 定期毛利分析
  • 每週品項銷售貢獻度審查
  • 低效能門市兩月內強制改善或關閉



9. 法規遵循與門市監控能力

韌性底線:減少黑天鵝事件發生率

被罰一次,可能就失去整個城市的市場

韌性管理在法規遵循上要求的是「零僥倖主義」,包括:

  • 食安稽查自主管理
  • 勞基法合規排班審核
  • 店面消防、環保、水電、無障礙設施定期自查

除此之外,還要設置一套「門市營運異常即時上報系統」,做到:

  • 現場異常3小時內回報
  • 中央稽核團隊24小時內應對
  • 危機應變通報劇本完整備妥



【Part.3】韌性管理的真諦──動態適應力 VS 固態標準化的矛盾

#效率最大化 VS 韌性最優化

效率最大化(Efficiency Maximization) 追求的是「用最少的人力、最少的時間、做最多的事」。 韌性最優化(Resilience Optimization) 則是「即便多花一點資源,也要保留在極端情況下生存的可能性」。

這兩者,看似可以並存,實則經常發生結構性衝突。

  • 效率追求零冗餘,韌性管理要求適度冗餘
  • 效率要求流程極簡化,韌性要求流程動態可調
  • 效率要求快速標準化,韌性要求容錯與創新彈性

簡單來說,效率管理是「假設世界是可預期的」; 韌性管理則是「假設世界永遠充滿黑天鵝」。



#質疑與反質疑 : 韌性管理,真的是必要嗎?

也許加盟總部會抱怨:

「那麼多備案、冗餘支出,成本爆掉怎麼辦?這樣還賺得了錢嗎?」

這種質疑有其合理性,因為每一分韌性投資,都是在賭「未來會有重大衝擊」。

為何韌性投資依然是必要的?

從統計來看,餐飲業五年內倒閉率高達70%。 再加上地緣政治、供應鏈中斷、消費習慣變化、平台抽成激增等因素,未來的經營風險只會越來越不可控韌性投資,不是增加成本,是買保命保單。

就像汽車安全氣囊平常不會用到,但一旦出事就是救命關鍵。



【Part.4】韌性管理的實戰建議──打造手搖飲加盟體系的生存劇本

#如何一步步打造韌性體質?

  1. 設置風險感知雷達系統(含外部市場與內部異常)
  2. 建立多重供應鏈(至少兩條以上)
  3. 設立現金緩衝池(能支撐6個月運營)
  4. 強化跨門市支援機制(人力、物流、應急)
  5. 導入彈性定價與產品開發的動態管理架構
  6. 定期演練危機劇本(如斷電、食安事件、物流中斷)
  7. 制定韌性KPI(如新品轉換速度、異常反應時效)


#手搖飲市場的變革之路

隨著AI、數位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的手搖飲行業將不僅限於單純的「產品販售」模式。企業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數位化與智能化挑戰,這對韌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樣的環境中,韌性管理的重心將從「抗風險」轉向「快速適應與創新」。

1. 數據與AI驅動的智能決策

未來,AI與大數據將成為手搖飲企業管理的核心工具。數據分析將幫助企業更精確地預測消費趨勢,提升供應鏈的靈活性,並調整產品和行銷策略。因此,韌性管理的另一個關鍵面向是:

  • 大數據驅動的需求預測:透過數據分析,企業可以在市場變動之前進行反應,提前了解消費者偏好。
  • AI輔助的庫存管理:自動化調整庫存數量,避免資源過剩或缺貨情況。
  • 智能製作與配送系統:運用機器學習優化製作過程與配送時間,提升運營效率。

這不僅是對企業運營方式的革新,更是為品牌贏得未來競爭的一張王牌。

2. 綠色永續的挑戰

除了數位轉型,永續發展同樣成為未來的不可忽視的議題。從環保包裝到碳足跡控制,企業的「綠色承諾」將直接影響品牌的市場形象與消費者的選擇。因此,韌性管理在此處也延伸至:

  • 供應鏈綠色化:選擇可持續的供應商,並要求其實現低碳生產與包裝。
  • 品牌文化的環保性:將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納入品牌文化,使其成為消費者選擇品牌的決策因素之一。
  • 政策與法規適應性:因應政府對環保的日益嚴格法規,制定相應的企業行動計劃。

品牌如果能在這一波環保潮流中佔據先機,不僅能增強韌性,還能藉此提升品牌的市場競爭力。


【Part.5】如何構建韌性企業文化──品牌的心臟

#品牌的DNA與員工核心價值

企業文化不僅是內部員工的價值觀指引,它更是應對外部挑戰、維持內部凝聚力的重要支柱。當市場波動、行業變遷,強大的企業文化能確保企業擁有快速應對危機的能力。

1. 從內部文化到外部品牌形象的整合

文化的基礎在於信任與共享的價值觀。手搖飲品牌應該將「適應性」、「創新」與「協作」融入其企業文化之中,讓每個員工都成為文化的一部分,從而提升企業整體的韌性。這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 價值觀的一致性:無論是加盟商還是總部,核心價值觀應該統一,確保每個員工都能理解並執行這些價值。
  • 協作與反饋機制:搭建一個能夠促進跨部門協作與反饋的平臺,使每個員工都能參與到決策過程中,提升組織的靈活性。
  • 危機應對訓練:定期對員工進行危機管理訓練,使員工能夠在風險來臨時迅速做出反應。

這些都能強化品牌的內在韌性,確保企業在外部挑戰面前不易倒下。



#韌性管理:成功企業的“心臟”

「強大的品牌,是能在風暴中依然保持航向的船。」

隨著市場環境、消費者需求與技術不斷變化,韌性管理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未來的成功企業,不再只是依賴效率最大化來贏得市場,而是依賴能夠隨時調整與適應的能力,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

韌性管理的關鍵戰略

手搖飲行業,從早期的價格競爭到如今的品牌爭霸,已經跨越了一個大時代的門檻。而韌性管理正是未來成功企業的核心,幫助品牌在不確定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對每個手搖飲品牌來說,只有不斷強化內部韌性,積極應對市場挑戰,才能在未來這個充滿變數的商業世界中不斷成長、穩定發展。


以對話引導思考,以論辯形塑觀點

👉歡迎聯繫:世安哥賴帳號 hrfriday2009

《顧問規劃/企業內訓/主管教練/職涯經紀》


❤️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世安|🔗分享此文|

avatar-img
世安哥的人資『跨界思維』
187會員
25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職場上,你是否常常獨自硬撐,卻不敢開口尋求幫助?其實,會求援不代表你不行,而是你更懂得運用資源、創造連結。本文帶你從心理實驗、真實案例到策略技巧,全面解析職涯發展中最被低估卻最關鍵的能力——求援力。讀完,你將學會怎麼讓高手願意回你訊息,甚至成為你職涯的助推者。想讓自己不再一個人苦撐?這篇不能錯過。
這篇文章以輕鬆詼諧的方式,列舉了11個在開始戀愛前需要注意的事項,提醒讀者應避免不健康的戀愛模式,並強調尊重、坦誠和界線的重要性。文章點出許多現代人容易忽略的愛情課題,例如試用期心態、情緒勒索、備胎等,並提出需彼此尊重和付出,才能經營長久穩定的關係。
本文探討現代愛情觀,並列出11個在開始一段感情前需要考慮的重點,強調成熟的愛情觀、互相尊重、獨立自主以及雙方共同經營的重要性,並非試圖尋找完美伴侶,而是期望能找到願意為關係付出且共同成長的對象。
在職場上,你是否常常獨自硬撐,卻不敢開口尋求幫助?其實,會求援不代表你不行,而是你更懂得運用資源、創造連結。本文帶你從心理實驗、真實案例到策略技巧,全面解析職涯發展中最被低估卻最關鍵的能力——求援力。讀完,你將學會怎麼讓高手願意回你訊息,甚至成為你職涯的助推者。想讓自己不再一個人苦撐?這篇不能錯過。
這篇文章以輕鬆詼諧的方式,列舉了11個在開始戀愛前需要注意的事項,提醒讀者應避免不健康的戀愛模式,並強調尊重、坦誠和界線的重要性。文章點出許多現代人容易忽略的愛情課題,例如試用期心態、情緒勒索、備胎等,並提出需彼此尊重和付出,才能經營長久穩定的關係。
本文探討現代愛情觀,並列出11個在開始一段感情前需要考慮的重點,強調成熟的愛情觀、互相尊重、獨立自主以及雙方共同經營的重要性,並非試圖尋找完美伴侶,而是期望能找到願意為關係付出且共同成長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