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首次參加《用閱讀跨年 迎向2025年》線上活動,這是場用閱讀跨年的實體講座,今年已邁入第二屆,十位愛書人 每人用18分鐘的時間介紹推荐一本書,十位主講人分為資深組和新聲組,最後由全場觀眾來投票評審喜歡哪一組,頗有向NHK紅白歌唱大賽致敬之意。
錯過親臨現場機會的愛書朋友們亦可於公視《藝術很有事》《公視網路直播》《公視+》三個youtube頻道,以及《公視+》影音串流平台收看。全片網址:https://youtu.be/AOOYwjydPXg
串場主持人是我看好將來會從政的馬世芳(同時也是講者之一),而從講者的出場順序及介紹書籍的演說內容,就看出了主辦單位強大的編輯能力(從簡略的文字中無法感受得到這航魔力,請看倌們沉浸在影片中)。
因為非常鼓勵大家能花時間看看這十位精彩的演說,我不想破太多梗,因此在此簡單紀錄一下講者的背景、推荐的書單以及講座期間提到過的電影、圖書以及我自己延伸聯想到的一些。
首先登場的是新聲組的楊双子,她以《臺灣漫遊錄》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這是台灣作家第一人得此殊榮,推薦二本書 書名都是《殖民地之旅》,而作者分別為日據時代來過台灣的大作家佐藤春夫以及楊双子口中的純外省第三代瀟湘神,另友情加碼推荐了瀟湘神的《東海岸十六夜》來補足當年佐藤沒能去到的台灣東部,拼好台灣地圖,讓讀者們能完整漫遊台灣。
延伸閱讀:
資深組的第一棒由社會觀察家詹偉雄來擔任,詹偉雄為公視《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二季紀錄片的製作人,近年來著眼於山岳文學,選擇李潔珂所撰寫《山與林的深處:一位臺裔環境歷史學家的尋鄉之旅,在臺灣的植物、島嶼風光和歷史間探尋家族與自身的來處與記憶》來推荐,現居於柏林的加拿大籍的臺英混血作家因阿茲海默症逝世的外公遺留的一封信,帶她走上回返台灣的「尋鄉之路」,本身是台裔移民第三代,在計程車上被司機誇獎中文好,在得知媽媽是台灣人後,司機馬上改口說:「那你中文怎麼這麼差」;有作家、環境歷史學家的多重身份比不上的是自身更複雜的民族文化認同感,通俗的哲學式問法即「我是誰 我在哪?」,最後在台灣山林中讀懂了外公的信。作者前部作品是在德國境內不論春夏秋冬投身於52個湖中游泳《轉身:一部游泳回憶錄》。
延伸閱讀:
在義大利工讀的日子時就是赫拉巴爾的小說《過於喧囂的孤獨》陪伴著藝術修復師蔡舜任。
延伸閱讀:
原是廣播人,現常以作家身份出場的馬世芳推荐了《余英時評政治現實》一書,余英時作品其多,馬芳不諱言的坦誠沒看完全作集,但唯獨推荐這本,原因究竟為何?有待本人說給你聽。
延伸閱讀:
音樂人焦元溥介紹由巴恩斯以蘇聯天才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契的生平所創作的虛構小說《時代的噪音》,講述當藝術遇到權力的干預所產生的激盪。
延伸閱讀:
沒出過任何一本書卻掩蓋不了自帶光芒的才女湯舒雯以電影《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主角原型作家茨威格來講述作者生命中的最後一本長篇散文著作《昨日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奧地利猶太裔的茨威格一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生命的最後是選擇在二戰還未結束的1942年服藥自殺。書中的序是這樣寫的
我們命該遇到這個時代。──莎士比亞《辛白林》
延伸閱讀:
具有多重身份的黃俊隆,當過經紀人 出版人,本身是棒球投手,在42歲時放下一切赴美讀了個運動管理碩士,今天站在講台用Team Taiwan這個12強棒球經典賽的標語來為大家注入運動家之魂介紹《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身體:給擁有者的説明書》這兩本書,堅定的信念和純熟的身體感覺都無法讓你在比賽中得第一,來無影去無蹤的心流是什麼?回歸身心的安定平靜迎接每個當下吧!
延伸閱讀:
(開啟連結點擊下方的小蘑菇會長出菌絲喔!)
區塊鏈社群平台《Matters》創辦人張潔平,曾任端傳媒總編輯,香港來的她在西門町開設了家獨立書店「飛地Nowhere」,在18分鐘內介紹了電玩遊戲The Last of Us(亦有同名電視劇)、《尋找母樹:樹聯網的祕密》,但最主要是推荐人類學家安清的作品《在世界盡頭遇到松茸:論資本主義廢墟中生命的可能性》。
據說,一九四五年原子彈摧毀廣島後,在一片殘破地景中最先出現的生物就是松茸。
延伸閱讀:
曾獲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二獎(首獎從缺)的黃麗群帶領著觀眾朋友一起進入潘家欣家做客,一面吃著荔枝一面討論《樹的秘密生命》,最後把眼光放在《玩物誌》上。
延伸閱讀:
最後一位主講人(也是年紀最長的一位)PChome董事長詹宏志在用閱讀跨年的場合中毫不避諱大談死亡,在嶄新的一年之初推荐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喬賽‧薩拉馬戈最膾炙人口代表作《死神放長假》。
閱讀就是找關係 尋找書跟我們的關係
人註定一死,不論你是哪一國的人。日本的伊坂幸太郎《死神的精確度》,爾後還改編成電影由金城武主演,被詹先生戲稱女生應該都會為了金城武願意一死。而同樣是葡萄牙作薩拉馬戈的作品,講座上還特別介紹《詩人里卡多逝世那一年》1984、《盲目》1995、《石筏》、《大象旅行記》這四本,以及台灣作家黃崇凱的《新寶島》,最後要留點時間給音樂,聽聽巴哈第六號大提琴組曲。
延伸閱讀:
此次講座不意外的是資深組的作家獲得較多現場觀眾的支持,我自己最欣賞張潔平的介紹 也許是蘑菇生處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灑脫 也或許是自然界的一切都讓我驚奇,聽完此次演講後我決定了今年的首要儀式感目標去飛地買松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