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這種年的交際,明明只是往常的過了一夜,卻得把職章的三個日期欄都轉一圈。大約是人家說的季節性抑鬱,或者只是善感者的傷春悲秋吧?這種時刻總讓人進入低能量的嗜睡期,就連點開一部劇或走進電影院都深感無力,更遑論輸出些什麼,原想寫下一些字句來談談聖誕節、新年展望或者舊年回顧,卻發現每年都在做一樣的事,沒有好或壞,也沒有新發現。好在的是,我開始能意識到自己的低迷,並清楚知道這總會過去的,我會再次感受到彷若前所未有的、清明覺醒的時刻到來。
除了季節,我想更明確的原因,是這種時刻總能具體感受到時間流逝,除了日期章,還有桌曆、手帳本,就連工作事項的說明都要把上禮拜改口去年,原本口中明年再做的事,突然都有些迫切了起來......
還住在北方的時候總以為,是這樣的時刻必須匆忙將日常收尾,搶購返鄉的列車班次,逐步將假期展開,而假期的末端則相反。定居南方的這幾年少了這一大段步驟,卻更以為日常與假期無異,不過都是一連串年復一年、百無聊賴的日子。具體感到日子飛速的時候就更難受了,例如社群媒體有個微妙的功能,是回顧你發過的照片、說過的話,曾經感受過的那些快與不快,既然你當初找了一處釋放,而承載了你情緒的那處,就會時不時迴向給你。明明體感仍是不久前的動態,回顧卻顯示這是你一年前的今天、兩年前、五年前、七年前......時間將那些人那些事拉開距離,後來回憶的時候,只好不得不把距離一併回憶進去,而F型人格大概是這樣,總覺得那些不可逆的人事物,不免都成了遺憾。
當然關閉回顧功能,或刪除那些訊息不難,但總以為人啊,還是難免得仰賴回顧,好讓走過的路有些痕跡,好讓那段時光、那段記憶不被輕易抹除和否認,畢竟有些人事一旦轉身,就是一輩子不得而知了。
而回頭看這幾年,發現話語的力量很強大,足以將一個人拉出深淵,但當然一體兩面的是,一句話的能量也足夠,將人困在其中無法自已。
前些年撞上一群稀稀落落、接二連三撲來的遺憾,無論習以為常的心理、地理、時間各個層面,都像是被某個人抽出一部分,並丟進神秘黑箱裡,用力地旋轉、搖過每個角落。摔傷的我在其中殘喘,很用力的想爬出這個宇宙黑箱,卻越是努力越是動彈不得。直至學妹的一句話,他說「這就是必經的過程而已,撐過去就好了...」他說的是如此輕鬆寫意,當下害怕難堪的我,也決定對我的困境自視甚高,表示對這場高速漩渦的不屑。
然後我竟然真被這句話拉出泥淖,開始相信自己會有回到清明的一天,而這些痛苦的現下不過是過程罷了,眼界放得遠些,好看見好起來的自己。用了很多的力氣在說服自己,「暫時的、暫時的」「過了就好了」,腦袋習慣這個聲音之後,竟開始把所有都當成暫時的過渡期,快樂或不快樂都是,安靜下來之後才發現,我不懂我的終點在哪裡,究竟撐過去,是要撐到哪裡才好?到哪裡才是結束呢?
擁有過渡期的錯覺的時候,無法放心快樂,當然也不想沉溺悲傷,總之飄飄忽忽的,時間快或慢都難以釋懷。所以今年,為了盡可能再慢一點失去2024,在跨年之際,浪漫地做了個假設性脫逃(其實只是職業病,習慣將一切活動加點故事性),在能力之餘,盡可能地往西跑,以秒速的時差脫離換日線。後來我們在旗津砲台上一覽全高雄的焰火、聽著來自世界某處的船留下的船鳴,和愛的或陌生的人總算還是一起迎接慢了2秒(當然也是故事性,但當天在場的人真的同時慢2拍)的2025,果然就算連滾帶爬,我們都不得不繼續向前啊!
不可否認且幸運的是我還能感知,且能清楚意識。今年生日許下的即是「有意識地活著」,並深信自己有所選擇,選擇想成為的樣子。而這兩年也持續不斷的在notion記下生命中的閃光點,以此發掘讓自己進入心流的方式,努力讓自己盡可能不為了時間感覺失落,雖然至此似乎還不能,但至少我們仍是在這,此時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