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陶庵夢憶,追憶杭人於七月半遊湖看月的盛況,是一篇簡潔優美的晚明小品。陶庵夢憶寫於明亡以後,全書追述江南一地的山川勝景、民情風俗以及個人繁華如夢的過往,保存了大量庶民生活的紀錄,除寄寓家國之痛,亦流露滄桑之感。
文中描繪西湖遊客賞月的各種姿態,並以杭人遊湖的跟風從俗,凸顯一己的清雅情韻。通篇以敏銳的觀察、詼諧的筆調,不落俗套地呈現西湖七月半之美,更凸顯作者不從眾、不流俗的清高品味。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火優傒,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笑啼雜之,環坐露臺,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閒僧,淺斟低唱,弱管輕絲,竹肉相發,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入人叢,昭慶、斷橋,嘄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輕幌,淨几煖爐,茶鐺旋煮,素瓷靜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裡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西湖
七月半的時節,沒什麼值得看的,只能看看七月半來此遊賞的人。七月半的那些遊人,可以分成五類來看。第一類,坐在有樓飾的遊船上,吹簫、擊鼓,戴著高帽、擺著豐盛的宴席,燈火通明,歌妓、僮僕隨侍在旁,樂聲、光影相互錯雜,號稱看月而其實沒有在看的這類人,看看他們吧!第二類,也坐著遊船,船上也有樓飾,帶著名門美女、大家閨秀及容貌姣好的男僮,笑聲、嬌啼聲混雜在一起,圍坐在樓船的平臺上,左右張望,身在月下而其實沒有在看月的這類人,看看他們吧!第三類,也坐著遊船,也有樂聲、歌聲,是有名的歌妓、清閒的僧人,慢慢斟著茶酒,低聲吟唱,簫笛、琴瑟之樂輕柔舒緩,管樂與歌聲相和,也在月下,也看月而且也希望別人看他們看月的這類人,看看他們吧!第四類,既不坐船也不乘車,不穿長衫也不戴頭巾,喝夠了酒、吃飽了飯,叫上三五個同伴,擠入人群中,在
昭慶寺
、
斷橋
一帶,亂叫地吵嚷喧鬧,假裝喝醉發酒瘋,唱著不成曲調的歌,他們看了月,看了看月的人,也看了不看月的人,而其實什麼也不看,看看他們吧!第五類,乘著小船,船上罩著細薄的帷幔,茶几潔淨而火爐正暖,茶鐺隨時煮著熱水,素雅的瓷杯靜靜地遞送,約了好友、美人,也邀了天上的月亮一同入座,有時藏匿在樹蔭下,有時進入
裡湖
躲避喧囂,他們確實在看月,但人們見不到他們看月的情態,他們自己也不十分刻意地作出看月的樣子,看看他們吧!
第一段旨
:寫
西湖
七月半看月之人可分為五類。其觀月時情態各異,品味亦高下有別。
杭人遊湖,巳出酉歸,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隊爭出,多犒門軍酒錢,轎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斷橋,趕入勝會。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興盡,官府席散,皂隸喝道去。轎夫叫船上人,怖以關門,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岸上人亦逐隊趕門,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
杭州
人遊湖,通常上午九時至十一時出城,傍晚五時至七時回家,躲月亮就像避仇敵一樣。這一晚為了好名聲,成群聚集地爭相出城。大多酬賞看守城門的士兵酒錢,轎夫們高舉火把,列隊在岸上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夫儘快把船划到
斷橋
,趕去參加盛會。因此在二更天之前,
西湖
上的人聲和音樂聲,就像開水沸騰、物體撼動,又像在睡夢中受驚叫喊或喃喃說著夢話,像聾子、啞巴在說話。大船、小船一齊靠岸,什麼都看不到,只見撐船用的竹竿擊打著竹竿,船身碰撞著船身,人人肩摩擦著肩,臉看著臉而已。過一會兒,興致盡了,官府擺的筵席也散了,衙門的差役吆喝著要遊人讓路離開。轎夫們呼叫船上的遊客趕快上岸,嚇唬他們城門要關了。燈籠火把就像一列列星光,圍著人們一一離開。岸上遊客也成群結隊趕在城門關閉前回到城裡,人越來越少,一下子全都散光了。
第二段旨
:記
杭州
人本避月如仇,卻因附庸風雅而跟風看月、喧鬧遊湖。
吾輩始艤舟近岸,斷橋石磴始涼,席其上,呼客縱飲。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頮面。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於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
我們這才把船停靠在岸邊,
斷橋
上石頭鋪砌而成的臺階才開始變涼,坐在上面,招呼朋友們盡情地飲酒。這時候,月亮就像剛剛磨過的鏡子,山巒重新整理妝容,湖面也像重新洗過臉一般明淨。先前那些慢慢斟著茶酒、低聲吟唱的人出來了,藏匿於樹蔭下的人也出來了,我們和這些人互相問候、打招呼,拉來同坐一起。風雅有情調的朋友來了,有名的歌妓也來了,把杯子、筷子放好,管樂聲、歌聲響起。月色灰白、涼意生起,東方天際將明的時候,客人才離開。我們這群人任船飄蕩,在十里荷花中熟睡。荷花的香氣撲鼻宜人,美夢香甜,十分暢快適意。
段旨
:敘述
西湖
復見清雅之景,始與知交同好獨享月下遊賞、縱舟酣睡的情韻。
文章開篇首句即破題,接著不敘看月,反從遊人著筆,從身分、排場、衣飾與情態,概括了五類遊客的看月心理,並暗示雅俗之別,起筆就以獨特的觀察視角表現其「不俗」並將遊湖之眾概括為五類:炫富歡宴的達官貴人、乘機玩樂的名娃閨秀、淺斟低唱的名妓閒僧、叫囂推擠的市井庶民與閒靜煮茶的清雅之士。
第二段描述杭人因好名而逐月赴會。先敘寫杭人成群結隊趕赴盛會,並以「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六個譬喻極寫聽覺上的嘈雜喧鬧,再以「一無所見」呼應句首「一無可看」,然後連用「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四個短句描繪湖面上船隻相觸、擁擠紛亂的視覺印象。整段無一字提及西湖之景,亦凸顯這些俗客根本無心看月。
若說杭人「避月如仇」,「吾輩」則致力於「避俗」。他們遠離喧囂,靜待夜深人散。以「始」字帶入看月主文,強調吾輩與前此之眾有別。景致清新如洗,與知交同好沉醉其中,情趣盎然。「呼客縱飲」、「縱舟酣睡」寫出酣暢痛快之感,而十里荷花中的香氣拍人、酣睡清夢,更令人神往不已。全篇用字精準,構思巧妙,文末以「清夢甚愜」收束,餘韻無窮,更流露作者高雅的性情與不俗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