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看第四計到第六計在說些什麼
第四計:以逸待勞
原文:困敵之勢 不以戰損剛益柔
釋義:迫使敵人處於困難的局面
不一定用直接進攻的手段(而採取疲憊
消耗敵人的手段)損剛益柔:語出《易經·損》
"剛" "柔"是兩個相對的事物現象
在一定的條件下相對的兩方有可相互轉化
"損" 卦名 本卦為 異卦 相疊(兌下艮上)
上卦為艮 艮為山 下卦為兌 兌為澤
意謂困敵可用積極防禦 逐漸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
使之由強變弱
而我因勢利導又可使自己變被動為主動
不一定要用直接進攻的方法 同樣可以制勝
舉例:
三國時 吳國殺了關羽 劉備率70萬大軍伐吳
孫權派出青年將領陸遜率兵5萬迎戰
陸遜利用蜀軍勢氣正盛之時 將其引入不利地勢
蜀軍欲戰不能 兵疲意沮
相持半年後 陸遜又利用蜀軍鬥志鬆懈
首尾難顧 安營紮寨 軍心渙散之時全面反攻
燒掉蜀軍七百里連營 蜀傷亡慘重 慌忙撤退
此計陸遜利用了劉備犯的兩大兵家大忌
侍機而動 一舉大敗了蜀軍
第五計:趁火打劫
原文:敵之害大 就勢取利 剛決柔也
釋義:敵人的處境艱難
我方正好乘此有利機會出兵
堅決果斷地打擊敵人 以取得勝利
剛決柔也:語出《易經·夬》卦 夬 卦名
本卦為 異卦 相疊(乾下兌上)上卦為兌 兌為澤;
下卦為乾 乾為天
兌上乾下 意為有洪水漲上天之象
此計是以“剛”喻己 以“柔”喻敵 言乘敵之危
就勢而取勝的意思
舉例:春秋時期 越不敵吳 越王勾踐被扣吳國
騙得吳王信任後回國
回國後暗地裡採取一系例強國措施
吳王夫差越發驕縱兇殘 不把越國放在眼裡
大興土木 勞民傷財
越王趁吳王北上與中原諸候黃池會盟時
舉兵進吳 吳國國內空虛 無力還擊 就此破滅
越王此舉也叫趁虛而入
第六計:聲東擊西
原文:敵志亂萃 不虞
坤下兌上之象 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釋義: 指表面上聲言要攻打東面 其實是攻打西面
軍事上使敵人產生錯覺的一種戰術
坤下兌上:萃卦為異卦相疊(坤下兌上)
上卦為兌 兌為澤;下並為坤 坤為地
有澤水淹及大地 洪水橫流之象
此計是運用"坤下兌上"之卦象的象理
喻"敵志亂萃"而造成了錯失叢雜 危機四伏的處境
我則要抓住敵人這不能自控的混亂之勢
機動靈活地運用時東時西
似打似離 不攻而示它以攻
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戰術
進一步造成敵人的錯覺 出其不意地一舉奪勝
舉例:東漢班超攻打莎車國
莎車國王求援於干龜茲國 龜茲國王率兵5萬出戰
班超聯合于闐國兵力只有兩萬多
深知寡不敵眾 心生一計 假裝帶兵慌亂向東敗退
誘使求勝心切的龜茲國王追擊
他命于闐大軍向東撤退 自己則率兵向西撤退至
隱蔽處等龜茲國王率兵而過後
班超便聯合與事先約定好的東路人馬
迅速回師殺向莎車國 平定了莎車國
影音介紹
https://www.tiktok.com/@user5239560612246/video/74580923432002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