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鰲峰山公園步道與我 (去除日本菟絲子)

清水鰲峰山公園步道與我 (去除日本菟絲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地緣的關係 ,大肚山臺地的各個景點,成了我們戶外教與學生態導覽的最佳場所。尤其是位於台中清水的鰲峰山運動公園,佔地廣大有60公頃,著名的點有「鰲峰山觀景台」、「鰲峰山玉帶橋」、「清水鬼洞」、「競合體驗遊戲場」有獨創的極限飛輪、酷跑遊戲場等多項運動設施,而且也有免費烤肉區,可以滿足各個族群的需求。然而放眼望去,人煙較罕至的草地或林木上佈滿了黃色的細絲,還參雜著小小白花。好看歸好看,心想糟糕了被日本菟絲子入侵了,不控制的話樹木將遭殃了。

圖1 鰲峰山運動公園

圖1 鰲峰山運動公園

圖2 鰲峰山公園景點

圖2 鰲峰山公園景點

菟絲子(英文名:dodder)是一群蔓性草本旋花科寄生植物,完全依賴寄主植物而活。會使作物結實率降低、產量降低,受害植物的病徵為生長不良、黃化、嚴重時甚至枯死,常被稱為「植物殺手」。瓊瑤的小說「菟絲花」中描述了:主人翁因為愛而產生的依賴感太強烈,反而失去平衡,缺乏安全感。覺得對方是自己唯一的生存意義,失去了他就再也活不下去,患得患失終究失去了自我。然而,在不斷需索愛以及過度依賴的結果,就是像菟絲花緊緊地纏滿大樹,讓對方有窒息的感覺,最後勒死了樹,親手扼殺了愛情!不管是實況或者是隱喻,菟絲子是外來入侵種植物,會危害林業與農業,必須去除。

圖3 菟絲子

圖3 菟絲子

  外來入侵種植物何其多,會對林業與農業經濟造成損失,若放任不管造成的損失將非常非常的巨大。臺中市政府,針對以下四種外來入侵種---小花蔓澤蘭、香澤蘭、銀膠菊及日本菟絲子等為宣導主軸。讓各級學校、社會民眾了解,何謂入侵植物及其防治的重要性,進而激起民眾參與入侵植物防治工作之興趣。

圖4 四種外來入侵種植物

圖4 四種外來入侵種植物

在臺中市政府防治入侵植物的宣導下,社團法人台灣野鳥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及台中市文心扶輪社共同主辦辦了一場「去除菟絲子的活動」,地點就在鰲峰山公園步道。作為環境教育的一環,帶領了幾位同學,參與了這項活動,讓學生透過實際的行動,對環保盡一分心力,來保護台灣山野植物,降低被消失的危機。

圖5 去除菟絲子的活動解說

圖5 去除菟絲子的活動解說

因為菟絲子是攀附在寄主上,用化學或機械控制方法,很難不會傷到寄主,目前小規模去除菟絲子的方法就是人工拔除,但是要注意一定要斬草除根,每一段菟絲子都要拔除並且不能隨便丟棄,不然只要碰到土就很容易再復發,最好是把拔下來的菟絲子都集中燒毀。

圖6 活動過程

圖6 活動過程

活動當天,經過簡要的任務講解後,領了鐮刀、垃圾袋後,三五人一組,刈草、切蔓、拔蔓、裝袋開始了清除工作。一群人在嘻笑聲中完成了任務,半蹲著去除低處的菟絲子,或者爬上樹砍除被感染的樹枝,是有些累人,但是看到一袋袋的戰利品,也都忘記了辛勞。

圖7 活動花絮

圖7 活動花絮




你的鼓勵是我創作的泉源,請不吝給小愛心或按「讚」。

avatar-img
王飛龍Dragon的沙龍
4會員
38內容數
從鄉村到都市生活,覺得生活變得舒適了,但是還是懷念能擁抱大自然的生活。退休了,總算能回歸田園生活,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有人說:有了年紀還能的動鋤頭嗎? 不瞞你說,幾年下來不但自覺身體變壯了,健檢的結果也可佐證,應該是每天都有目標與期待吧。這一陣子下來,發現觀察力變的敏銳,於是將點點滴滴記錄下來,以饗同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飛龍Drag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安區龜殼生態公園建於民國九十三年,經過臺中市政府多年來的重建整治,增添浪漫氣息成了美輪美奐的公園綠地。然而,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卻隱藏著生態惡化的隱憂,也因造林未使用森林應有的植物,導致生物多樣性低落,亦造成濱海地區生態惡化。銀膠菊的入侵,使情況更加惡化, 必須有應應之道。
 「小花蔓澤蘭」由於它生長速度奇快,會覆蓋在它植物上面,導致其他植物難以行光合作用而枯萎。為了對環保盡一分心力,約了幾位同好,參與了去除「小花蔓澤蘭」活動,了解到,環境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在於入侵種的生態災害的預防,讓更多人可以透過實際的行動,來預防台灣山野植物未來得以免於消失的危機。
    台灣位處亞熱帶地區,氣候偏向溫熱潮濕,是讓麴黴菌滋生的好地方。根據報章的報導,大家都會聞「黴」色變,敬而遠之;的確,食物在運輸、儲藏甚至在加工過程中會受到「不良」黴菌汙染,導致食物的變質,危害身體健康;然而「正確」的利用麴黴菌,可以幫助我們製造出不同風味的食物,新奇的貨品,讓生活更多采多姿。
大安區龜殼生態公園建於民國九十三年,經過臺中市政府多年來的重建整治,增添浪漫氣息成了美輪美奐的公園綠地。然而,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卻隱藏著生態惡化的隱憂,也因造林未使用森林應有的植物,導致生物多樣性低落,亦造成濱海地區生態惡化。銀膠菊的入侵,使情況更加惡化, 必須有應應之道。
 「小花蔓澤蘭」由於它生長速度奇快,會覆蓋在它植物上面,導致其他植物難以行光合作用而枯萎。為了對環保盡一分心力,約了幾位同好,參與了去除「小花蔓澤蘭」活動,了解到,環境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在於入侵種的生態災害的預防,讓更多人可以透過實際的行動,來預防台灣山野植物未來得以免於消失的危機。
    台灣位處亞熱帶地區,氣候偏向溫熱潮濕,是讓麴黴菌滋生的好地方。根據報章的報導,大家都會聞「黴」色變,敬而遠之;的確,食物在運輸、儲藏甚至在加工過程中會受到「不良」黴菌汙染,導致食物的變質,危害身體健康;然而「正確」的利用麴黴菌,可以幫助我們製造出不同風味的食物,新奇的貨品,讓生活更多采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