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於2025年1月13日宣布針對人工智慧(AI)晶片實施全新出口管制規定,此舉旨在加強對中國及其他特定國家的高科技技術限制。此政策將全球國家劃分為三個類別,對全球科技供應鏈及地緣政治局勢帶來深遠影響。
新規將全球分為三類國家:第一類為不受限制國家,包括美國與其18個盟友,如台灣、英國、德國等,這些國家可自由進出口AI晶片;第二類為受限國家,如中國和俄羅斯,將面臨嚴格出口禁令;第三類則是多數國家,需與美國簽訂協議後方能調整出口規範。
白宮表示,此次調整旨在防止中國獲取先進AI技術,並促使全球企業將數據中心設置於美國或其盟友國家,以確保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強調,美國在AI及晶片設計領域的領先地位需維持不墜,以確保國家安全。
台灣憑藉其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產業地位,被歸類於不受限國家。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掌握先進製程技術,生產如NVIDIA A100與H100等高效能運算(HPC)晶片,對全球AI產業至關重要。短期內,台灣半導體業者或將因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限制受益,吸引更多訂單。然而,長期來看,全球供應鏈的不穩定與價格波動,可能對台灣經濟帶來潛在風險。
台灣政府已積極制定因應對策,加強AI相關研究與發展,並推動與國際企業的合作,以鞏固在全球AI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
中國商務部對美國新規定表達強烈不滿,批評此措施未經充分討論且過於草率,嚴重影響全球科技創新與企業利益。中國強調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自身權益,預料可能加速自主AI晶片研發,並可能對關鍵資源如稀土金屬出口進行反制。
面對技術封鎖,中國政府持續推動「自主可控」政策,期望透過集中資源投入及技術創新,減少對外部技術的依賴。雖短期內中國AI晶片產業將面臨技術瓶頸,但長期而言,若能成功實現技術自主,勢必將改變全球半導體競爭格局,並可能加劇美中科技戰。
美國新規將對全球供應鏈帶來衝擊,輝達(NVIDIA)等主要晶片製造商營收恐受重創。根據分析,輝達有近56%營收來自美國以外市場,其中中國佔比約17%。新規將限制輝達對多數國家的銷售,影響其全球市場份額。
輝達副總裁芬克爾(Ned Finkle)表示,這些出口限制可能削弱全球創新及美國在AI領域的領導地位。半導體產業協會(SIA)也表達擔憂,認為此舉將削弱美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反而讓競爭對手有機可乘。
全球AI晶片市場於2023年規模已達約500億美元,預計2028年將增至1500億美元,年成長率達25%。美國企業如輝達與英特爾在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而中國企業如華為及中芯國際正加速追趕。
美國此舉已引發歐盟、日本、韓國等國關注,這些國家或將加強本土半導體產業,以降低對美國技術的依賴。同時,全球AI晶片需求強勁,供應限制可能推高價格,各大企業將被迫重新評估供應鏈策略。
美國針對AI晶片的出口管制,不僅是一項技術競爭措施,更是地緣政治戰略的重要布局。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短期或將受惠,但長期仍需警惕全球供應鏈變動帶來的風險。同時,中國加速自主研發,勢必將掀起新一輪科技競賽。這場科技與地緣政治交織的博弈,將深刻影響全球科技產業的未來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