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改革家雅各‧里斯說:「當一切努力看似無用,我會去看石匠敲打石頭。可能敲了一百下,石頭上連一條裂縫都沒有,但就在第一百零一下,石頭斷裂為兩半。然後我了解到,把石頭劈成兩半的不是最後那一下,而是先前的每一次敲擊。」
作者認為建立更好的習慣沒有唯一正確的方法,《原子習慣》描述的是作者知道的最佳方法。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這個方法都會見效。只要你願意堅持多年,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終將像以複利計算一樣利滾利,滾出非比尋常的結果。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式,是改變身分認同。
學生時期,師長指定的課外讀物,都會要我們閱讀完後寫下幾百字的心得分享,我很樂於這樣的書寫,能從書裡面看到自己認同的觀點,最後再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寫下的心得文字,我很享受其中。
我自認為我喜歡閱讀,但喜歡閱讀文字及書寫在那時候並沒有養成我的習慣,我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讀著。
開始工作以後,每天規律的上下班生活,工作這件事情彷彿成為我人生重心的一部分,回到家之後也都累了,朝九晚六的上班族偶爾也不是六點一到就準時下班,通常平日下班後的晚上到就寢的這段時間過得特別快,你也沒有特別做什麼事情,可是時間一下子就過去。
用完餐、整理收拾、洗完澡之後,只想軟爛在沙發上滑滑手機,毫無目的的消磨這短暫屬於自己的時間,而且滑手機這件事情輕鬆容易,你很難再有心力去做其他對自己有益的事情。
六日的時間更顯珍貴,那些在你平常忙於工作沒有做的事情,例如清理環境、充足睡眠、追劇片單,你就會更抓緊休假日去完成,然後時間也就這樣又過去了。週一,你又回到職場,就這樣日復一日,完全無心再做其他對自己有益的事情。更別說是養成什麼好的習慣。
/
那時候你會覺得,日子就是家裡跟公司往返。只要沒有太大變動,你就很適應這樣的生活。
直到2024年,才有了轉變。我才開始重拾「閱讀」這件事。
/
那一年在我的職涯生活出現了重要的轉折點,在公司可能無法支付薪資的情況下,我突然意識到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你沒有辦法完全仰賴工作帶給你的收入、成就甚至於穩定。你必須找出工作以外的你自己,成就更好的你。
重拾閱讀這件事就這樣發生了,我開始利用下班後的時間,跑去書店翻翻書,就算看個幾頁也好,總比好過沒有看。我發現看書可以讓當時焦躁不安的我感覺好一點,我曾經試想過如果每天可以花1~2小時的時間在書店裡閱讀,以一本書約300頁來計算,一週可能就可以讀完一本。
習慣就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精通習慣由重複開始,而非完美。
不過,我太高估我自己了,好一陣子後我發現執行起來不是那麼容易。計畫終究只是計畫,它只是讓你有個明確的方向讓你知道該往哪邊靠近,你還是得透過每一次的行動去優化你的習慣。
一直到2024年末,我才真正找出一套屬於自己閱讀習慣的方法。
閱讀的時候我很需要安靜的空間,幾經多方測試後,我發現家裡是個很好的閱讀場所。另外,如果想要看的書不在我身邊,我就沒辦法隨時隨地的翻閱。有一天,真的是有一天,我坐在房間,看著眼前筆記本上寫下這個月要閱讀的書單,我突然覺得我在強迫自己閱讀!(當下我可能不想讀這一本,只因抱持著之前買的書就應該要讀。)再者,我突然意識到投資自己這件事。我大概算了一下以我的速度,一個月頂多會看3~4本書,那以一本書平均抓350元來說,350X4=1,400,難道一個月花1,400投資自己心靈層面,這樣不值得嗎?
不要一開始就企圖打造完美的習慣,應該先做容易的事,持續地做。要先標準化,才能最佳化。
一開始的閱讀計畫:目標導向
1設定一個月要讀幾本書?
2再從書單裡面挑選,寫下這個月要讀哪些書
3依照計畫表,每天都到書店看書
修改後的閱讀計畫:內容導向
1以現況來說大約計算一下一個月可能會讀幾本書?
2在一本書快要看完的時候,從書單裡面挑選符合當下階段想要看的書
3安排時間到書店找書翻書,確定有想要繼續閱讀下去的慾望再購買
好習慣不應帶來壓力,習慣養成的一開始必須容易做,修改過後的閱讀習慣讓我不再為了讀而讀,心情也放鬆很多。
許多人在展開改變習慣的過程時,都把重點放在想要達成什麼。這會將我們引至以結果為基礎的習慣。替代做法是建立以身分認同為基礎的習慣。
我想要成為一個喜愛閱讀的人,我不想去設定一個月要讀幾本書的目標導向,那對我來說反而只會專注在目標,而忽略書本內容想要傳達給讀者的資訊以及感受這兩件更重要的部分。我不再去設定這個月要讀完哪些書,而是照當下的狀態去書店走一回,挑選接下來要看的書,然後買書,這樣對我來說反而容易些,也逐步朝向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前進。
與其說是閱讀習慣,不如說是成為樂於閱讀的人。
/
我們往往輕視小改變,因為它們在當下似乎並不重要。現在存一點錢,你仍舊不是百萬富豪;連續上健身房三天,你的身材還是很糟;今晚研讀法文一小時,你還是沒學會這個語言。我們做出一些改變,成果卻似乎總是來得不夠快,於是我們回歸先前的慣例。
好習慣養成最難的就是在你剛開始重複執行的一段時間裡,你是短暫看不到改變的,人很容易在短時間看不到改變就放棄。倘若你做的事情是對你有益的,那就應該試圖的堅持下去,有做總比沒有好。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存錢及減重。
你想要快點存到很多錢,你開始每個月存一點,但是短時間的存款數字讓你不滿意,覺得離目標很遠,所以你乾脆放棄,不如享受當下比較實際,卻忽略了如果你按部就班的存錢,幾十年後回頭看你的存款帳戶會有很可觀的數字。
你為了改善體態,開始健康飲食及每天運動,你在執行了一個月之後發現沒有明顯改善,於是你放棄,卻忽略了如果你每日持續做,三五年後甚至到你年紀漸長,你會發現自己的身體狀態變得越來越好。
不管好習慣或是壞習慣,做個一兩天可能沒什麼感覺,長久下來才會造成影響。
要先養成一個習慣,才能去改善這個習慣。
我很喜歡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兩分鐘法則」,我們很容易在制定目標或計劃時設想得太完美、跨出太大一步,比如每天要跑步五公里、今年要閱讀一百本書、每天都要寫日記、每天都要早睡早起、今年要減重十公斤。對於要開始一項新的習慣或規律的行為,這樣的設定比較容易在嘗試了幾天之後就放棄。
書中提到的兩分鐘法則:新習慣的開始應該要花不到兩分鐘。
每個習慣都可以縮減為兩分鐘版本,我挑選幾個書中的舉例如下:
「每晚就寢前閱讀」變成「讀一頁」。
「做三十分鐘瑜珈」變成「拿出瑜珈墊」。
「把洗好的衣服摺好」變成「摺一雙襪子」。
兩分鐘法則的定義就是要讓你的習慣養成變得比較容易開始,而不是一開始就把習慣想得很困難、很麻煩、很有挑戰性。
一個習慣可以在幾秒內完成,卻能形塑幾分鐘、甚至幾小時後的行為。
我們每個人每天的行動,都取決於一個決定性瞬間,從一個簡單快速的小習慣,開啟後面一連串甚至幾小時的行為。
書中舉例當代最偉大的舞者與編舞家之一—崔拉‧夏普,她把自己成功的原因歸因於簡單的日常習慣。她用一個儀式開始她的每一天。她早上五點半起床後會換上運動服裝,走出住所,招一輛計程車,請司機載她到健身房,她會在健身房運動兩小時。
她的每日簡單儀式不是在健身房運動兩小時,而是招一輛計程車請司機載她到健身房,在這短短的決定性瞬間開啟她接下來幾小時的行動。
/
我習慣在晚餐結束後為自己準備好明日的水果,換上運動服出門運動,運動完後我會洗澡,換上舒服的睡衣後我會拿出一本書坐下來閱讀。我想,換上運動服這件事開啟了我接下來一直到就寢前的一連串行為的發生。
為自己的生活添加儀式,你的一天可以很好也可以很糟。
/
作為2025新年第一本閱讀的書,《原子習慣》是一個好的開始,象徵一整年從培養一項好習慣做為開端,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以及更好的自己。這本書很推薦給想要養成好習慣卻不知道如何開始、曾經嘗試過覺得太困難認為自己辦不到、以及容易拖延或放棄的人,也是一本很適合放在書櫃裡,過個幾個月、幾年一讀再讀的書籍。
慢慢成為更好的自己。
Info
書名:原子習慣
分類:大眾心理學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譯者:蔡世偉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06/01
#閱讀 #書評 #閱讀心得 #閱讀治癒所 #原子習慣 #大眾心理學 #習慣 #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