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實踐紀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身邊有一些書,每次看都得到新的體悟,並帶給我不斷的刺激與成長。為了能夠內化書中的知識與運用,我也會不定期回頭反覆閱讀,並觀察自己是否有內化並貫徹書中的精隨。原子習慣便是其中一本這樣的好書。

最近生活也剛好換了環境,可以培養建立一些新習慣,因此在反覆閱讀中也寫下一些實踐的心得想法,提醒自己我們每個人可以怎麼樣克服這個「萬事起頭難」的起步。


贏家與輸家擁有同樣的目標,差別在於系統

重點回顧:所有的習慣都以某種形式為你效勞,不管好的或壞的。好的習慣可以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一點點微小改變的好習慣,能將你的人生引導到非常不同的目的地。給你的習慣一個存在世上的時間與空間,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它就會慢慢成長與茁壯。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自律與成功者擅長的是建構生活,不須展現克制力&減少觸發惡習機制。


現在的狀態是我們習慣的滯後指標

我們現在的財產、知識、體態與環境,都來自於我們的財務習慣、學習習慣、飲食運動習慣與整理習慣帶來的「滯後指標」。所以先觀察自己的起步點,以及想達到的目標,設好目標後,就不要去管它。要專注於建立系統(達到成果的過程)。目標達成不過是系統建立好後,短暫的改變。


法則三---讓行動輕而易舉

人類行為遵循最小努力原則

減少與習慣相關的阻力,就是所謂的環境設計。看看所有最讓人養成習慣的服務與產品,都是移除減少消耗時間與精力的阻力,讓我們用更少的力氣成就更多。約會軟體減少社交介紹的麻煩、外送餐點減少採購食物的麻煩、通訊軟體減少通勤往返的麻煩。

因此無論是以個人、父母、教練或領導者的身分進行行為改變,我們都應該要問自己:「如何設計一個讓做正確的事變得更容易的環境?」

因為想要三餐吃得更健康,早餐我會用放在廚房的果汁機,加入冰箱的酪梨、奇亞籽、桑葚醬等食材打成健康果昔。這也是一個我設計讓健康飲食共容易達成的習慣。


善用2分鐘法則

新習慣的開始與建立應該要花不到兩分鐘,也就是我們所謂的Baby step。寫一篇文章也許很困難,寫一句話不那麼困難;每週運動3次也許很困難,運動2分鐘不那麼困難。秘訣就是在覺得費力之前停止。並且最好養成一套儀式,抓出關鍵的決定性瞬間:例如我在準備寫作前,開始播放德布西的月光,只要開啟德布西月光 並打開筆電one note那刻 ,我就知道穩了。今天可以產出一篇文章。這就是屬於我的決定性瞬間。

這些大費周章的儀式感,都是為了建立起習慣而做。要先標準化,才能最佳化。你無法改善一個不存在的習慣。

另個好處就是強化你想要建立的身分,如果你連續5天出現在健身房,即使每次只待2分鐘,你也是把票投給新的身分。你在乎的不是練出好身材,而是把焦點放在成為從不錯過健身的那種人。你採取最小的行動來確保自己慢慢成為想要的人。

我們很少用這種方式看待改變,因為每個人都只在乎最終目標。但是,只做一下伏地挺身好過完全沒運動。練吉他一分鐘好過根本不練。


以上是目前兩個受益良多的使用法則,之後有興趣會再與大家分享其他實踐心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he space for fish
4會員
22內容數
生活的一些體悟與鼓勵
The space for fish的其他內容
2025/01/27
人花最長的時間相處的對象就是自己,來到世上的一生,不是為了痛苦與不開心才來。有時我們心情不好,是因為想到糟糕的過去,與焦慮還未發生的未來。照顧好自己的一個方法,是學會自我寬恕。不要批判自己。作為一個很常活在過去後悔與內耗的人,現在我跟自己說:「錯誤不等於你,你產生的念頭不等於你,你的情緒不等於你。」
Thumbnail
2025/01/27
人花最長的時間相處的對象就是自己,來到世上的一生,不是為了痛苦與不開心才來。有時我們心情不好,是因為想到糟糕的過去,與焦慮還未發生的未來。照顧好自己的一個方法,是學會自我寬恕。不要批判自己。作為一個很常活在過去後悔與內耗的人,現在我跟自己說:「錯誤不等於你,你產生的念頭不等於你,你的情緒不等於你。」
Thumbnail
2024/12/15
最近對這個詞彙萌生新的體悟,是因為一再讀到巴菲特的至理名言:「很少人願意慢慢變富,多數人只是想快速獲利。」長期主義一定與耐心脫不了關係。因為隨著時間這個魔法的加乘,這個決定給我們帶來最多報酬的決策。比起預想中完成目標的興奮喜悅,更多感受到的是平靜滿足,因為這一天是你一路走來,知道終究會走到的一個點。
Thumbnail
2024/12/15
最近對這個詞彙萌生新的體悟,是因為一再讀到巴菲特的至理名言:「很少人願意慢慢變富,多數人只是想快速獲利。」長期主義一定與耐心脫不了關係。因為隨著時間這個魔法的加乘,這個決定給我們帶來最多報酬的決策。比起預想中完成目標的興奮喜悅,更多感受到的是平靜滿足,因為這一天是你一路走來,知道終究會走到的一個點。
Thumbnail
2024/12/02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我們當然有書寫劇本的權力。 人類是動物的身體、鬼神的心。就算會死,那鬼神的心也要求我們留下些什麼。我們要別人記得我們。渴求意義的人,可以在這些故事裡面找出所謂的意義。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跟自己說:「我熱愛生命給我的一切。我願意停止當創傷的受害者,我重新賦予我自己權力。」
Thumbnail
2024/12/02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我們當然有書寫劇本的權力。 人類是動物的身體、鬼神的心。就算會死,那鬼神的心也要求我們留下些什麼。我們要別人記得我們。渴求意義的人,可以在這些故事裡面找出所謂的意義。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跟自己說:「我熱愛生命給我的一切。我願意停止當創傷的受害者,我重新賦予我自己權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引言: 《原子習慣》是一本革命性的自我提升指南,深入探討了如何有效地建立良好習慣和打破不良習慣。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專注於微小的、持續的改變(即"原子習慣"),我們能夠在長期內實現顯著的個人成長和成就。 習慣的形成: 習慣形成的四個階段:提示、渴望、反應和獎勵,並圍繞這個框架提供了一系列
Thumbnail
引言: 《原子習慣》是一本革命性的自我提升指南,深入探討了如何有效地建立良好習慣和打破不良習慣。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專注於微小的、持續的改變(即"原子習慣"),我們能夠在長期內實現顯著的個人成長和成就。 習慣的形成: 習慣形成的四個階段:提示、渴望、反應和獎勵,並圍繞這個框架提供了一系列
Thumbnail
培養習慣只能依靠意志力?還是有其他撇步可以輕鬆做到? 一起看看《原子習慣》中有哪些好用的方法吧!
Thumbnail
培養習慣只能依靠意志力?還是有其他撇步可以輕鬆做到? 一起看看《原子習慣》中有哪些好用的方法吧!
Thumbnail
培養習慣只能依靠意志力?還是有其他撇步可以輕鬆做到? 一起看看《原子習慣》中的「習慣堆疊法」吧!
Thumbnail
培養習慣只能依靠意志力?還是有其他撇步可以輕鬆做到? 一起看看《原子習慣》中的「習慣堆疊法」吧!
Thumbnail
透過理解並應用習慣養成的原則,可以改變我們的日常行為,實現目標,創造我們熱愛的生活。
Thumbnail
透過理解並應用習慣養成的原則,可以改變我們的日常行為,實現目標,創造我們熱愛的生活。
Thumbnail
《原子習慣》 步驟二、渴望 讓習慣變得有吸引力
Thumbnail
《原子習慣》 步驟二、渴望 讓習慣變得有吸引力
Thumbnail
幾年前看到《原子習慣》這本書,今年終於去買回來看,覺得有些方法很受用,在這裡做個重點筆記和跟大家分享。《原子習慣》主要在說明培養習慣的方法,本文將以2個部分來說明,分為《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和個人的執行感想。 Part A:《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 前言:形成習慣的基本原理 1)讓提示顯而
Thumbnail
幾年前看到《原子習慣》這本書,今年終於去買回來看,覺得有些方法很受用,在這裡做個重點筆記和跟大家分享。《原子習慣》主要在說明培養習慣的方法,本文將以2個部分來說明,分為《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和個人的執行感想。 Part A:《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 前言:形成習慣的基本原理 1)讓提示顯而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