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我對法月綸太郎的評價一直都定位在高點,因為精彩無比的《一的悲劇》、《二的悲劇》,還有令人眼睛一亮再亮的《探尋國王》,光憑這些作品,就足夠讓我在根本上對法月綸太郎寄與深厚的喜愛與支持,也正是這股熱情,它一再地催促我完成這本錯過了十六年前就入手的《去問人頭吧》一書。可是,就在我拖拖拉拉了近兩三個星期終於看完法月綸太郎擔綱演出偵探一角的這本書之後,我發現油然而生的失望之情就像當時的一個不解的情況,就在前幾個月,我本來對我孫子武丸有種不講理的熱情,但是在《修羅之家》的這盆冷水潑向我之後,說好的沸騰般的熱情突然被降到了冰點一樣。
這本小說裡為了製造怪異懸疑而強行添加不必要的調味料太多了,所以整個故事明顯的主軸一再地被包覆的油油膩膩,像是張學友唱歌唱到走火入魔後的怪腔怪調,法月綸太郎一貫拖戲贅述的手法,在這個故事裡卻用得自己都相信自己這會成為一個經典,這種失控的得意無非是讓一個本來可以比擬成羅斯麥唐諾角色詭計(他自己在這本小說中一萬個書袋裡,故作隱晦但實際上是大方承認。)的經驗真相,瞬間變成了你到底要演多久才要大結局呀?(打哈欠!)
除此之外,人物之間的詢問對話、應對尋找、地點轉換、風景介紹等等與劇情毫不相關的介紹,洋洋灑灑地不必我在這裡誇飾,少說也超過了一百頁以上,更不用說其中讓讀者難以意會、艱澀難懂的雕刻取模技術,畢竟這些如果能點到為止,或許還可以達到法月綸太郎想要引起讀者崇拜他博學多聞的讚嘆,但是賣弄多過於消化後的故事分享,這點我就覺得這個小說是既難讀,又無聊。甚至在辦案期間還要詢問婦產科醫師會陰是什麼意思等等的添加篇幅的無聊闡述,而事實上,後來怎麼解釋真相與驗屍之間的差異,我也懶得看其中意義不大的本格說明了。
好吧!法月綸太郎的《去問人頭吧》完全不是一本好看的推理小說,冗長繁複、賣弄書袋、對話取用了輕小說風格的閒聊拖延技巧,堆疊了四百七十頁,其實,真正讀這本書,從四百三十七頁開始看就好了。雖然到後來的反轉,頗有羅斯麥唐諾的《寒顫》《入戲》等等角色倒置的味道,但是因為節奏被拉長了,差不多一般的讀者都可以猜出七七八八,那種劈頭給你一個意外真相的驚喜感,在這本書裡你想都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