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因為自己閱讀一本書的速度很慢而感到困擾呢?或者,總感覺自己抓不到書籍的重點,閱讀效率低落呢?
最近,我閱讀了《雪球速讀法》這本書,想看看是否能把書本的觀念及技巧運用在自己吸收知識的過程,進一步提升閱讀的效率。
如果你和我一樣想增進閱讀的效率,就讓我們來看看《雪球速讀法》這本書可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靈感,帶領我們在閱讀的領域中更進一步?
作者在書本的前言段使用了一個小實驗讓我們了解什麼是速讀?故意弄亂句中文字的順序 「事者竟志有成」,並要求讀者只能看一眼,大部分的讀者對於這個成語相當熟悉,眼睛快速地掠過,在自己的內心重組了一下「有志者事竟成」,便可以馬上得知這個字詞的涵意,這就是速讀技巧的展現。作者運用了簡單的實例,讓我們了解,原來速讀離我們這麼近。
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段落之一,也是本書最核心的概念—「閱讀就像滾雪球」。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還無法靠自己的想像得知「滾雪球」與「閱讀一本書」之間能產生什麼關聯?書中深入淺出、一步一步地介紹,先從累積雜學資料庫的概念出發,再講到如何累積雜學資料庫、閱讀一本書的方法等,一步一步引領我們將雪球速讀法的思維邏輯介紹地非常清楚。
《雪球速讀法》一書強調,閱讀書籍的過程即是我們累積自己的雜學資料庫的過程,透過縮小閱讀範圍快速的閱讀,累積自己的雜學資料庫,讓我們進一步提升閱讀的速度。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閱讀了更多次,進而資料庫得以累積更多且更完整的資訊,我們的閱讀速度又進一步提升了。
這個概念就像是滾雪球一樣,這顆雪球越滾越大、越滾越快,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一旦我們閱讀一本書的速度提升,我們將有更多的時間閱讀更多書籍,雜學資料庫的累積速度也會大幅提升。
雪球速讀法是透過重複、高速大量閱讀的方式,讓自己在一個良好的循環中不斷滾動,這些過程的核心都是在於累積雜學資料庫,因此,作者認為,速讀的核心精神在於雜學資料庫的累積,而不是傳統的見解—速讀技巧的提升。
技巧一:累積雜學資料庫
「所謂的閱讀,其實是書本與讀者一起進行「協同作業(collaboration)」,比較像是讓書本與讀者之間產生共鳴。 」
換句話說,我們在閱讀書籍的同時,書籍也在讀取我們腦中對於此知識的記憶及資料。
Photo by Thought Catalog on Unsplash
正如同作者在前言提到的例子,我們為什麼有辦法從「事者竟志有成」這幾個字中,瞄一眼便很快地了解這些字的涵義,便是因為我們腦中的雜學資料庫對於這個成語的熟悉度很高。
技巧二:閱讀時不轉換成聲音
對於「事者竟志有成」這幾個字,我們只瞄一眼,而來不及在心裡一個字一個字讀出聲音,也可以馬上理解這些字想表達的內容,其實,我們不知不覺地運用了「閱讀時不轉換成聲音這個技巧」,這個技巧可以大幅提升我們閱讀文字的速度。
技巧三:閱讀時不求甚解
作者提到一個觀念—「大略看過」、「不求甚解」。
以往在我閱讀書籍時,都是精讀一遍,希望把每個細節都一字一句地讀懂,並且記住。我發現仔細、慢慢閱讀的作法,讀到書籍的最後時,對於書中前半段的內容及重點往往印象薄弱,有時甚至跟沒讀過的感覺差不多。
這也讓我體悟到作者所提及的「讀得快,更容易理解內容」,便是因為快速閱讀的過程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掌握書籍的整體架構及作者想表達的涵義,而不會執著於細膩而不重要的點。
作者也強調,在我們閱讀的過程中,如有閱讀到不太理解的觀念或內容時,不要花太多時間鑽研,先持續閱讀下去吧。也許重複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
技巧四:重複閱讀
作者也提到,要從「只讀一遍」改成「重複閱讀」。重複閱讀就是將同樣的資訊反覆閱讀,這是一個讓任何人都可以在短時間內有效率累積閱讀資料庫的方法。
這也呼應到我的學習經驗,當我們對於同樣的內容反覆閱讀後,便可以感受到對於這個內容的熟悉度大增,一次比一次熟悉,這些資訊就自然而然地寫進我們的閱讀資料庫了。
技巧五:縮小範圍、高速大量循環技巧
一本書動輒兩三百頁,甚至更多,如何讓我們快速閱讀完畢,並且有時間重複閱讀?唯有將閱讀的範圍縮小才做得到。書中很明確地教我們如何縮小閱讀範圍,以下概述書中建議閱讀一本書的流程:
Photo by Joel Muniz on Unsplash
先聽聽作者怎麼說吧!
「改變『閱讀新資訊時的目光』,也就是改變看待事情的觀點。擁有多樣化的視角,以各種角度閱讀資訊,可以產生各種附加價值。」
閱讀就是提升自我的行為表現之一。閱讀一本書之前,不要一開始就對作者的說法表示贊成或反對,或斷定作者是否正確。
如果我們在還沒有完全閱讀完成,並理解作者的想法前,就對於一本書的論點頓然下結論,很可能無法充分理解作者想表達觀念的精隨。就像是我們在跟人對談時,我們總得先靜下心來好好聽對方想說什麼?說了什麼?才有辦法給予適當的回應和反饋。
找出不懂的地方,才是真正的閱讀
當我們對於一個知識領域非常熟悉時,我們經常會不自覺地陷入「自以為瞭解」,或「覺得自己應該懂」的漩渦。以我們對於某些領域的書籍來說,也許可能不到10分鐘就可以閱讀完一本書。但千萬別因此得意忘形,作者建議我們,至少花三十分鐘的時間閱讀一本書,以免我們「自認為已經明白」書中所有內容,而忽略了可以進一步學習的其他內容。
「速讀時真正重要的,是保持自己在易於與書本共鳴的狀態,並掌握共鳴的效果。」
讓我們試著在以往的閱讀經驗中,添加《雪球速讀法》帶給我們的閱讀新想法,期望在未來的閱讀旅程中,享受自己與書本共鳴的過程,從書中獲得更多的寶藏與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