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洛杉磯,原本是陽光與繁華交織的樂土,卻在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中淪為煉獄。自1月7日開始,斷崖大火(Palisades Fire)和伊頓大火(Eaton Fire)在聖安娜焚風的推波助瀾下迅速失控,狂燒近一個月,直到1月底才敢宣稱算是控制住火勢。但此時,超過1萬5千公頃的土地已化為焦土,近萬棟建築灰飛煙滅,數十條人命葬身火海。這場浩劫不僅讓加州居民痛失家園,更暴露美國基礎設施老舊、治理失衡的深層問題。
氣候變遷與基建老化,野火難以撲滅
加州大火幾乎已成為每年的「例行公事」。數據顯示,現代歷史上燒毀面積最大的20場野火,有18場發生在2003年後,其中11場更是在2020年後。全球暖化讓加州氣候極端化,2022、2023年雨水充沛,導致灌木與雜草瘋長,而2024年卻進入極端乾旱期,成片枯死的植物宛如火藥庫,只需一點火星,就能點燃熊熊烈焰。
然而,除了天災,人禍因素更讓火勢雪上加霜。美國森林管理政策長年忽視清理枯枝與可燃物,加上洛杉磯地區電力基礎設施嚴重老化,伊頓大火的起因正是一座輸電塔在強風中倒塌,電線觸地引發火災。消防局的準備也相當不足,太平洋斷崖(Pacific Palisades)地區的主要水庫因為塑膠遮陽球污染事件被排空,導致滅火水源短缺,使火勢更難以控制。
豪宅灰飛煙滅,野火燒出政治風暴
這場火災與以往不同之處,在於它燒進了美國最富庶、最具象徵性的洛杉磯地區。太平洋斷崖一向是好萊塢明星與高淨值人士的聚居地,許多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豪宅被燒成焦黑廢墟,甚至連珍貴的歷史建築與音樂出版機構貝爾蒙特出版社都付之一炬。伊頓大火則直逼帕薩迪納,加州理工學院周邊陷入火海,令全美震驚。
當災難席捲富人區,媒體關注度自然水漲船高。更何況,這場火災發生的時間點格外敏感——川普即將重返白宮,洛杉磯民主黨籍市長巴斯卻在關鍵時刻飛往非洲,參加迦納總統就職典禮,留下焦頭爛額的救災團隊,讓共和黨政客逮住機會猛烈抨擊民主黨政府的無能與失職。
救災困境,矛盾的美國治理
加州消防系統的應對能力,遠不如其財政規模所展現的那般強大。洛杉磯市與洛杉磯郡分別擁有獨立的消防系統,卻因為資源分配與協調問題,導致火災應對效率低落。消防直升機受限於強風無法起飛,地面水源短缺,使得滅火行動受阻。
另一方面,加州長期推行的「分區政策」與「鄰避效應」導致住房市場畸形發展。富人區極力阻止新住宅開發,開發商只能將住宅區外推至更接近野火高風險地帶,使得大批居民面臨更嚴峻的火災風險。加州的保險政策更是讓人哭笑不得,政府強行壓低保費漲幅,使得許多保險公司乾脆撤離市場,導致大量居民面臨火災損失後無法獲得理賠。
野火變戰場,美國兩黨角力加劇
這場災難不僅是一場環境與基建問題的縮影,更成為美國兩黨政治角力的新戰場。共和黨趁機攻擊加州民主黨政府的無能,甚至有聲音要求聯邦政府直接接管加州的消防系統。與此同時,加州州長紐森則提出「加州版馬歇爾計畫」,希望聯邦政府大規模投資基礎建設,以改善消防與電網系統。
然而,川普政府是否願意為民主黨控制的加州買單,仍是一個大問號。畢竟,2026年洛杉磯將舉辦世界盃,2028年還有奧運會,如何在這場全球矚目的賽事前重建並提升基礎設施,將成為美國政壇的焦點。
烈焰之後,美國何去何從?
這場大火不僅是一場自然災害,更是美國治理問題的縮影。極端氣候變遷、基礎設施老化、地方財政失衡、保險市場崩潰,加上兩黨惡鬥,使得災難的後果遠比預期嚴重。這不僅是加州的危機,更是整個美國的危機。
烈焰終究會熄滅,但未來還有多少場大火在等待爆發?美國政府是否能在極端氣候時代做出有效應對?加州的未來,乃至美國的治理能力,都將接受更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