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瘋」,永遠的「巔峰」
這裡我會分享我在股癌 Podcast 中學到的投資見解與想法,讓我們一同踏上投資不歸路,前往投資巔峰!
股票市場的獨特之處在於,當價格下跌時,投資人往往感到恐慌,而非像購物時看到折扣那樣興奮。這種現象主要源於投資人已經持有大量部位,不希望資產縮水。然而,價格下跌也可能是另一種投資機會。
本次新春期間,台股開盤時一度下跌約 700 點,這與國際市場波動密切相關。例如,納斯達克的急跌影響了台股的表現。即便市場一度大幅下挫,但隨後迅速回升,這種走勢與 2018 年川普貿易戰期間的市場反應頗為相似。
2018 年的貿易戰經驗顯示,市場通常會對貿易政策的變動做出劇烈反應。例如,當貿易政策宣布時市場會大跌,但隨後的談判過程則可能帶來回升。當時的策略是,在市場下跌時逢低布局,而非恐慌性賣出。
此次的市場變動也符合類似模式,因此部分投資人選擇在市場低點時進場,而非因短期恐慌而止損。不同的投資策略會導致不同的結果,例如嚴格執行止損策略的投資人可能會在市場短暫跌破關鍵點位後被迫賣出,之後市場回升時則無法參與反彈。
相關新聞 : 川普宣布 對墨西哥關稅延後一個月實施
近期,美國政府對墨西哥加徵關稅的可能性引發市場關注。即便目前關稅政策暫時喊停,企業已經迅速做出應對。例如,部分企業開始重新調整供應鏈,將墨西哥生產的伺服器轉向海外市場,而亞洲與歐洲生產的產品則改為輸往美國,以減少關稅衝擊。
企業的靈活調整顯示,儘管關稅政策會對市場造成短期震盪,但長期而言,供應鏈會尋找新的平衡點。因此,市場對於墨西哥關稅問題的影響可能被過度放大,最終影響可能低於市場預期。
未來,即使川普針對台灣半導體產業提出 100% 的關稅威脅,最終仍有可能透過談判降低實際影響。例如,台積電(TSMC)若進一步擴大美國投資,可能獲得政策上的讓步。因此,市場應該密切關注貿易政策的發展,但不必過度恐慌。
整體而言,關稅與市場波動雖然帶來短期不確定性,但歷史經驗顯示,市場通常會在談判階段迎來修正。投資人應根據自身的策略靈活應對,關注市場低點帶來的機會,而非過度反應於短期震盪。未來,供應鏈的調整與貿易政策的發展將是影響市場的重要變數,值得持續關注。
年初至今,整體投資表現令人滿意,特別是在軟體領域的佈局,顯示出正確的方向。不論是在台股還是美股,軟體相關個股皆有顯著的成長,這也反映了市場資金對於軟體產業的青睞。
跨市場投資的優勢在於可以更快速掌握全球趨勢。美股市場通常能更早反映產業變化,而台股市場在某些情況下則可能相對落後。近期美股的軟體產業已經進入全面起漲的階段,而台股則因選擇較少,多數仍以代理商為主。這類代理商的崛起可視為中繼階段,最終市場仍可能轉向純軟體公司,然而這個過程需要時間。
軟體股的估值方式與傳統產業不同,通常不以傳統的本益比(P/E)計算,而是以市銷率(P/S)為主要衡量標準。這使得軟體股的估值更加寬鬆,股價的變動更依賴市場資金的流動性與市場情緒。
當市場資金熱絡時,軟體股的漲勢可能遠超市場預期,類似2020-2021年間科技股的狂熱。然而,這類高估值股票的風險在於,任何業績不如預期的財報或展望不佳,可能導致股價大幅修正。因此,在投資這類標的時,需謹慎評估其長期成長潛力。
近期表現最為亮眼的軟體股之一為 Palantir,其股價已大幅上漲。從估值的角度來看,當股價突破 60-70 美元時,已經超出合理評估範圍。在這種情況下,若有更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投資人可能選擇部分獲利了結。
Palantir 的估值已達數百倍,這意味著未來任何財報或業績指引(guidance)若未達市場預期,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股價回調。過去許多成長型科技股皆曾面臨類似的挑戰,因此需要特別關注其未來的財務表現。
此外,Palantir 在政府標案與國防市場表現優異,但近期更令人關注的是其在商業軟體領域的成長。該公司推動的 Bootcamp 計畫,使企業試用其軟體後,提高了使用率與依賴度。然而,由於市場上已有多款類似產品,如何維持競爭優勢仍是關鍵。
從產品特性來看,Palantir 的核心產品為數據分析平台,透過視覺化儀表板(Dashboard)整合企業內部數據,以便於決策。其技術優勢在於能夠針對不同產業進行客製化調整,提高數據處理效率。
目前軟體產業的成長趨勢仍然強勁,但高估值帶來的風險不容忽視。投資人應關注以下幾點:
整體而言,軟體產業仍具備長期成長潛力,但投資人需謹慎評估個股的成長性與估值合理性,以確保投資決策的穩健性。
喜歡的按「追蹤」
持續輸出不易,按個愛心❤️表示支持(謝謝~)